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疗效观察
2017-12-16王妮妮
王妮妮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疗效观察
王妮妮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目的 探索分析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效果。方法 随机的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4例,随机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单纯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辅酶Q10进行治疗。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3.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6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的治疗方法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之中。
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治疗效果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它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血管受阻,管腔狭窄等状况。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方面。冠心病,病势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1]。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4例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的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4例,随机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观察组男36例,女36例,平均年龄(47.23±10.28)岁,平均病程时间(10.17±6.24)h;对照组男36例,女36例,平均年龄(48.21±11.25)岁,平均病程时间(11.13±5.21)h。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每日一次,每次20 m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辅酶Q10进行治疗,每日三次,每次10 mg。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相互比较,并且评价分析两种治疗方法之间的优劣情况。
1.3 观察指标
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得到痊愈,则为显效;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则为有效;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或者病情出现加重的趋势,或者发生不良反应,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分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的冠心病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的冠心病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66%,观察组的冠心病患者的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表示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比较 [n(%)]
3 讨 论
冠心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多发病症之一。这类病症,是因为过度肥胖,高脂血症,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原因所导致的。阿托伐他汀属于还原性酶抑制剂,服用它能够降低血浆的炎性因子水平,减小心力衰竭猝死的危险指数,还能够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以发挥调脂作用。但是,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这类药物,会产生负面作用[2]。因此,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避免阿托伐他汀药物的负面作用,而且能够提高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使得冠心病患者早日康复。
对照组单纯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上的治疗效果显然好于对照组,并未产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的病愈时间过长,没有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理想,而且还出现了不良反应,病情反而有加重的趋势。因此,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的治疗方法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一治疗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之中。
[1] 王文荣,裴彦祯,高静茹,等.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 Q10在改善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病人心功能中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6):625-627.
[2] 范 波.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应用治疗122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临床有效性[J].医学前沿杂志,2016,6(22):87-88.
R541.4
B
ISSN.2095-6681.2017.28.67.01
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