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中学生责任感的原因及有效途径

2017-12-15郑雨瑶

赢未来 2017年9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责任感中学生

郑雨瑶

摘要:目前,由于社会的负面影响,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以及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等原因,使得中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中学生的成长产生了较大危害。要有效地遏制责任感缺失对中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需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齐抓共管,采用引导学生形成主体意识,进行责任感的自我教育,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策略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

关键词:中学生;责任感;培养途径

一、中学生责任感概述及其表现

责任感是贯穿每个人一生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自发的自觉行为,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所谓责任感,是指特质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包括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以及人类责任感。”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同样肩负着很多责任,其中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家庭、对社会等的责任。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勇于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自觉履行应尽的职责。

二、培养中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性

(一)提高中学生的个人修养,促进其健康发展

新课改明确指出培养中学生责任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逐步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中学生正处在人格塑造的阶段,容易形成错误的认知,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形成良好的责任感。素质教育要求实现中学生德、智、体等的全面发展,首先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判断一个学生优秀与否,成绩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德”也是尤其重要的。一个中学生无论学业成绩多么优异,如果对自我、对家庭、对社会没有责任感,都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培养中学生责任感有助于帮助中学生塑造尚未健全的人格,提高自我修养,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责任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当今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学习成绩优异的人比比皆是,但部分人责任意识淡薄,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缺乏担当意识,这就使他们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中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特殊群体,今后也面临着进入社会这一阶段,在学校形成良好的责任感为他们进入社会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从而成为一个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用的人。

三、中学生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一)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

中学生对自我与外界的看法往往是片面的,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以自身的利益为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不能履行应尽的职责。“中学生容易走向极端,不能冷静、 客观、全面地分析和看待各种问题; 同时,他们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的能力,自我意识水平不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他们认为外界仅仅是自己眼中所看到的样子,忽视了事物的本质和人与人之间密切的联系。人与人的联系、人与社会的联系都是建立在承担各自应承担的责任的基础上,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

部分中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不足,不能认识到自己肩负着报效祖国,为祖国做贡献,孝敬父母的责任,他们把个人利益最大化,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好好读书,找一份稳定、收入高的工作。为了实现个人的利益而忽视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自身的认知出现偏差。当代中学生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从小就在家长、老师的呵护中成长,这导致他们心智的不成熟,不能正确独立的判断问题,对责任感的理解不到位。他们习惯了直接享受权利,并非履行义务。

(二)社会的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外來文化的冲击。不少中学生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好奇心,更有甚者崇洋媚外,认为外来的都是好的。然而西方的很多文化并不适用于我们,甚至有的理念与传统的道德教育背道而驰。例如西方文化中的极度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就不能成为我们学习的对象,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极度的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是有悖于社会发展的。这样的外来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学生的价值判断,丧失一定的责任意识。

四、培养中学生责任感的途径

(一)引导学生形成主体意识,进行责任感的自我教育

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首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调动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自觉地进行责任感的自我教育。作为一名正在成长的中学生,他们的心智虽尚未成熟,但是对是非的已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他们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主观情感通常会影响对责任感的认知情感。“一般说来,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会有与其相适应的积极的责任感。责任感需要情感的唤醒与激活,情感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责任感的扬抑。”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对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保持对学习的热情。中学生应保持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培养自身的责任感。

(二)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拓宽责任感培养的途径

中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不仅要通过课堂学习汲取文化知识,还要多参与丰富的实践活动,感知应承担的责任。“学生不能因为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而一叶障目,要看到绝大多数人都是恪尽职守、尽心尽责的公民。教师和家长要鼓励他们走近社会、接触社会。”学校应组织中学生走出校园,通过参观红色景点培养爱国情感,让学生理解作为祖国的新生力量所需担当的责任;带领中学生去敬老院关爱孤寡老人,为社会做贡献;自发的打扫社区,形成为社会主动服务的意识。很多学校寒暑假布置社会实践作业,旨在让学生在身心放松的假期中也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无论是热爱祖国、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最终达到的目标都是增强中学生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梁文睿,邝丽湛. 中学生责任感的现状及教育建议[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08):41-44.

[2]刘芝花. 中学生责任感培养及策略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02):50-51.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责任感中学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