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2017-12-15李纯琼

赢未来 2017年9期
关键词:积极试论小学

蒋木机

摘要:新课程理念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试论 小学 数学 教学 积极 培养

一、重视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例如教学《连减应用题》,学生要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第一种解法可以理解为:姐姐有50元,第一天买衣服用去15元,这时姐姐还剩多少钱?第二天姐姐又用剩下的钱买了一条30元的裙子,姐姐现在还剩多少钱?学生很快地说出了50-15=35(元)、35-30=5(元),从而明白了第一种解法是用连减。情境二:姐姐到商店买衣服用去15元,买裙子用去30元,一共用了多少钱?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钱?列式是:15+30=45(元),50-45=5(元)。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第二种解法的特点是先求两个部分数的和,再用总数减去两部分之和。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

四、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例如“笔算除法:商多位数”的练习,我设计了这样的比赛:比赛内容是四道除法笔算题,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进行比赛,完成最快的小组加10分,第二名加8分,如此类推,分别是加6分、加4分,然后同位互相批改,每一位全对的同学能为小组争得5分,最后评出得分最高的小组为优胜。这样比赛不仅要比速度,而且要比正确率,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

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家庭的,也有学校的。有的是一个原因,有的是几个原因,情况错综复杂,总结起来有四种:①家庭压力较大,学生学业成绩不为家长所满意,家长责怪甚至打骂孩子造成学生厌学;②学校教学设施、方法、手段陈旧落后,与社会发展和学生求知不能接轨而导致学生厌学;③课业负担过重造成学生厌学;四是受商品经济和“读书无用”论的冲击,致使学生厌学甚至辍学。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细致地对每个厌学学生各方面情况及心理特征进行深入、及时、准确地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厌学原因的基础上,建立厌学学生转化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学习和生活。

六、对学生倾注爱心和真情,以情促教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对待厌学,更是如此。对学生的爱,不仅表现在学习上的严格要求,还表现在生活上的关心爱护,对厌学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性格、家庭等状况要做到了如指掌,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疑难,对厌学生要投入满腔热情的体贴和帮助,通过谈心,谈学习,谈生活,交朋友。同学生建立和睦的师生关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坚持循循善诱的思想教育原则,做到厌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工作中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力求在“循循善诱”教育的同时,把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认识态度升华到一种崇高的境界,激起学生强烈求知欲,从厌学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導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李纯琼

摘要:新课程理念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积极的參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试论 小学 数学 教学 积极 培养

下面就结合多年数学教学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重视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热情。

二、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例如教学《连减应用题》,学生要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第一种解法可以理解为:姐姐有50元,第一天买衣服用去15元,这时姐姐还剩多少钱?第二天姐姐又用剩下的钱买了一条30元的裙子,姐姐现在还剩多少钱?学生很快地说出了50-15=35(元)、35-30=5(元),从而明白了第一种解法是用连减。情境二:姐姐到商店买衣服用去15元,买裙子用去30元,一共用了多少钱?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钱?列式是:15+30=45(元),50-45=5(元)。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第二种解法的特点是先求两个部分数的和,再用总数减去两部分之和。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

四、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

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家庭的,也有学校的。有的是一个原因,有的是几个原因,情况错综复杂,总结起来有四种:①家庭压力较大,学生学业成绩不为家长所满意,家长责怪甚至打骂孩子造成学生厌学;②学校教学设施、方法、手段陈旧落后,与社会发展和学生求知不能接轨而导致学生厌学;③课业负担过重造成学生厌学;四是受商品经济和“读书无用”论的冲击,致使学生厌学甚至辍学。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细致地对每个厌学学生各方面情况及心理特征进行深入、及时、准确地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厌学原因的基础上,建立厌学学生转化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学习和生活。

六、对学生倾注爱心和真情,以情促教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对待厌学,更是如此。对学生的爱,不仅表现在学习上的严格要求,还表现在生活上的关心爱护,对厌学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性格、家庭等状况要做到了如指掌,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疑难,对厌学生要投入满腔热情的体贴和帮助,通过谈心,谈学习,谈生活,交朋友。同学生建立和睦的师生关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坚持循循善诱的思想教育原则,做到厌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工作中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力求在“循循善诱”教育的同时,把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认识态度升华到一种崇高的境界,激起学生强烈求知欲,从厌学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猜你喜欢

积极试论小学
试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试论企业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探述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