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7-12-15陈佳琦张岚王洁怡韩香弟李学梅李莹
陈佳琦 张岚 王洁怡 韩香弟 李学梅 李莹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日趋显著。大学生是接受新思想的主要群体,因此研究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交际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就如何引导大学生既能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积极影响又能减小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方向。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大学生;影响;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5.142
1 移动互联网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在 2011 年的《移动互联网白皮书》中指出:“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包括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1][2]移动互联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可以使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通过协议接入互联网,狭义的移动互联网则是指用户使用手机终端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访问采用WAP的网站。[3]
2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2017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9次《中國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报告同时显示,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人,有95.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4]
3 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
3.1 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得到大学生的广泛喜爱。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们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络随时查看新闻资讯、小说或者杂志、视频等媒介进行教育活动,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5]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弊端。课堂上使用手机打游戏、看小说的现象时有发生,干扰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轻松快速地搜索到答案,独立思考的能力降低,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大幅下降。智能手机的优越性能助长了大学生逃课、考试作弊行为,形成侥幸、投机、欺骗的心理而引发心理健康危机。
3.2 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网络交流软件如微信、微博、探探、陌陌等的广泛运用,扩大了大学生们的交往范围,促进了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提到,从18岁到25岁是成年早期,这是青年人确立稳定的自我同一性并向建立与他人的亲密关系迈进的阶段。[6]移动互联的广泛应用使他们无论是否在同一座城市或同一所大学,都能够满足他们沟通的愿望,增强了与家人和朋友之间感情交流。
移动互联网络交流与实际面对面交流有着很大的不同。网络中的文字符号代替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语言和神态,丧失了更多的交流乐趣,甚至会产生多疑、孤僻、恐惧与人接触等心理疾病,久而久之,他们逐渐远离人群,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以至于出现人际交往障碍而无法融入社会之中。[7]
3.3 对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影响
大学生的传统购物方式只能去实体店,而网购的成熟,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大大的便利。现在多种购物软件的开发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搜索所需物品,详细了解商品信息,对比多家销售价格等多种方式最终完成支付。
网络支付带来了诸多便利,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商品的售后服务质量不是很高,消费者的利益不能得到保障;商品的多样化使很多假的商品掺杂其中,消费者不能准确识别,容易上当。
近几年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校园贷款,让很多大学生跃跃欲试。这种贷款方式的审核程序简单,只需一张照片就可以轻松贷款几百元至十几万元,然而“免息”“低息”的馅饼背后,往往藏着“陷阱”和“坑”,一旦不能按时还款便要偿还巨额违约金,不少学生因此背上了巨额债务。
3.4 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自控能力差,久而久之对身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且这种趋势向着年轻化发展。大学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面对复杂的会舆论环境和海量信息获取,很难分辨其中的真伪,一些极端语言或事件可能改变他们的三观。尤其是现在的电影和电视剧传递的信息,甚至可能产生误导。[8]移动互联网的过度依赖也会造成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淡化,忽视与他人正常人际沟通的基本礼仪。
4 对学校及教务工作者的建议
第一,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的监管并制定相应的规定。在上课、考试或者集体活动时,要求学生不准携带移动设备进入教室或是提醒学生将手机关机,以免影响他人。学校可建立网络举报监控平台,保护学生的信息安全,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第二,学校应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学校应该多鼓励学生去参加一些有趣的学校社团,或者举办一些集体活动。比如文体竞赛等,尽量让同学们都能参与,特别要关注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大学生,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挖掘自我,并且对获得优秀成绩的同学予以奖励。
第三,学校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文明使用手机,充分了解手机所带来的利弊。学校可以开展文明使用手机的宣传活动,比如,通过校园展板、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手机等移动设备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手机的不良使用习惯对生活学习的影响。要教育学生以学习为主的理念,培养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消费观、价值观,不盲目攀比、炫耀,不断提高辨别和判断能力,主动接受有用信息,排除有害信息,拥有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树立健康的人格。[9]
5 结 论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校作为学生长时间学习、生活的地方,学校的监管以及老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们既要利用移动互联网络获取书本之外的知识,又要克服互联网带来的不利影响。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栋梁,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大学生则需要学校、老师、家庭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1年)[EB/OL].(2011-05)[2013-02-28].http://www.miit.gov.cn/newweb/n1146312/n1146909/n1146991/n1648536/c3489473/content.html.
[2]吴吉义,李文娟,黄剑平,等.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5(1).
[3]兰祝刚,黎颖欣.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该怎么“说”[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01-22).http://www.cac.gov.cn/cnnic39/.
[5]于凯.手机媒体对高职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6]Valerie Simanowitz,Peter Pearce.Personality Development [M]. Maidenhead:Open University Press,2003.
[7]马健赫.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研究[J].网络地带,2013(9).
[8]宋秋燕.智能手机APP对学生的影响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6).
[9]张磊.大众传媒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促进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