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项目的规划与实施
2017-12-15敖磊
敖磊
摘要:随着网络的大规模使用和网络技术的流行,依托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营造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推动教学理念、方式和内容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因材施教和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已经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因此无论在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的使用,还是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上都需要信息化平台作为支撑。在信息化建设的计划中应设置“三个层次”和与之相对应的“四个平台”。“四个平台”指为实现信息化教学活动所开发的四个系统,即“教学信息化平台”:电脑版和移动终端版、“毕业设计管理平台”、“RCMS远程实验平台”和“专业技术信息资讯网站”。“三个层次”包括核心层、中间层和边缘层。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2-0152-02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的宏观要求,目前各高校围绕信息化的总体建设目标,按照总体设计、分部实施的原则,都开始着手建立基于网络资源的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其目的是依托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营造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推动教学理念、方式和内容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因材施教和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并为未来高等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
1 实施目标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要实现以下四点目标:
首先,在教学方式上,通过构建信息化的教学体系,使学习方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互动式进行转变,使个性化学习和移动学习成为现实。
其次,在教学资源的使用上,通过构建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平台,提升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做到更低的教学成本和更广的资源共享。
再次,在教学管理上,通过构建相关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模块,实现扁平化管理,使教育管理更加科学精确。
最后,在学生培养上,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通过构建信息化的专业技术平台,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 实施阶段
本次信息化建设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校园内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1]。通过丰富基础信息资源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加强师资应用和整合能力。根据前期进行的需求分析,在实现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合理规划,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的同时,保证资源和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科学性。重点实现相关软件和硬件的建设。在硬件建设方面完成信息化建设所依赖的网络服务平台搭建;在软件建设方面实现专业课程信息系统、远程实验系统、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以及专业技术资讯网站的开发。
第二阶段是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上实现教学信息化建设[2]。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不仅离不开业务模式的创新,还依赖于教学管理制度的保障。目前虽然很多院校都不同程度完成一定的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但多数将信息化建设所实现的成果作为日常教学的辅助工具,还没有将信息化教育看做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信息化建设的第二阶段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将信息化教学完全融合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利用第一阶段建立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监控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评价机制。
第三阶段是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基础上统计相关数据,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业创新能力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所谓的纵向比较,既与往届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就业情况进行比较;所谓的横向比较,即与同届未使用教学信息化平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就业情况进行比较。通过这两种比较,对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成果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发现具体问题并进行修改,为日后的推广提供有力依据。
3 实施内容
在信息化建设的计划中应设置“三个层次”和与之相对应的“四个平台”。“四个平台”指为实现信息化教学活动所开发的四个系统,即“教学信息化平台”:电脑版和移动终端版、“毕业设计管理平台”、“RCMS远程实验平台”和“专业技术信息资讯网站”。“三个层次”包括:
3.1 核心层
教学核心层将围绕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课堂进行设计,建立以课程为中心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将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教案等教学资源在“课程信息化平台”上进行共享[3],并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该层次还包括了毕业设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由“毕业设计管理平台”实现。
3.2 中间层
教学中间层是对核心层的延伸,即实现课后教学活动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涵盖了教学课堂的在线播放、教学内容的在线测试、作业的在线管理、在线的实验操作、在线的答疑、交流的论坛等。该层次由“课程信息化平台”和由锐捷公司开发的“RCMS远程实验平台”实现。
3.3 边缘层
专业人才培养不能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对于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需要理解并掌握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外,还需要大量收集与专业相关的各种专业技术信息。因此,边缘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专业信息资讯网站”将社会上的相关专业技术信息进行发布,所以边缘层可以看做学校与社会的信息连接点。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将信息化建设所实现的成果作为日常教学的辅助工具,而应该将其视为与传统教学并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针对信息化教学,需要制订相关规定,在教学制度上满足教学信息化的基本要求[4]。例如,可以将对学生完成信息化教学活动情况的评价纳入到课程平时考核成绩中。
4 技术路线
根据相关的理论研究和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从各高校的实际出发,为实现信息化建设最终目标,本次教学信息化建设技术路线是:以信息工程方法论为指导,做好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总体设计,以高档数据环境支持信息化综合集成,以科学的运维体系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该技术路线的要点可以概括为“总体设计、综合集成、科学运维”。
信息资源规划是总体设计的基础与核心部分,教学信息化总体方案是信息资源規划所形成的标准和模型的实施工程方案。总体设计主要解决“技术抓总”问题,以利执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科学分期、应用主导”的信息化建设基本原则,综合运用各类先进的开发技术,科学的规划信息化建设。
教学信息化的综合集成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从网络集成、数据集成、应用集成到门户集成。教学信息化综合集成的思路是,以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目标,在教学信息资源规划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实现。为此,必须制定新建、在建和已建应用系统的整合策略,科学布局重大信息化建设内容,提升信息共享水平,加强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能力建设,提升教学信息化的智能管理水平。
在科学运维方面,教学信息化建设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运营维护管理体系。为此,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管理架构和稳定的管理队伍;同时,要抓紧建立科学的系统运维管理体系、数据标准化管理体系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朱小华. 浅析构建数字化校园的结构与要求[J]. 网友世界·云教育,2013,18 (18).
[2] 虞梅. 浅谈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152-153.
[3] 邱祖建. 基于web页《大学体育》精品课程网络部分的设计与开发[D]. 江西师范大学,2008.
[4] 孟晓明. 制约教学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素及基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5(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