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用于眼科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有效性
2017-12-15张晓芳刘彬彬杨敏慧
张晓芳 刘彬彬 杨敏慧
【摘要】 目的: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眼科白内障患者的有效性分析。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乙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视力改善状况、护理满意度等均显著优于甲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促进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有效性提高,缩减治疗周期,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 白内障; 临床护理路径; 有效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0.0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0-0090-02
Clinical Efficacy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 for Eye Cataract Patients/ZHANG Xiao-fang,LIU Bin-bin,YANG Min-hu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30):90-91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 in patients with cataract.Method:82 cases of cataract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Routine nursing and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 were used for group A and group B respectiely.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After treatment,the hospitalization time,the improvement of visual acuity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group B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group A,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of group B was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A,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 can promote cataract patients with clinical treatment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are,reduce the treatment cycle,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Cataract;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 Effectiveness
First-authors address:Ningd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Ningde 352100,China
白內障主要是眼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致盲性眼病,如未能及时治疗,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对白内障患者多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等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如未能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会导致手术效果受到影响,并引发较多并发症[1]。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为了全面提升手术效果,往往会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笔者所在医院对白内障患者主要采取了临床护理路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2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对象。入选者均在知情研究目的情况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高血压40例、冠心病34例,
无基础疾病者8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乙两组。甲组41例,为单眼白内障患者;男女比例为16∶25;年龄56~80岁,平均(65.5±3.0)岁;病程4个月~2.5年,平均(1.0±0.7)年。乙组41例,为双眼白内障患者;男女比例20∶21;年龄:55~79岁,平均(64.2±2.8)岁,病程5个月~2年,平均(0.9±0.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甲组患者手术期间均接受常规护理,内容包括麻醉及手术介绍、病情监测及防感染等。乙组在甲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2.1 术前临床护理 (1)住院前期护理:护理人员要耐心地给患者讲解和介绍住院的环境基本情况及主要治疗团队等,合并高血压患者,对其血压水平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注意要辅助患者进行术前的准备工作,如指导患者做深呼吸练习、双眼注视显微灯光训练等,严格检查患者功能和病理症状,提高手术的准确性。(2)心理护理:由于白内障患者大多年龄较高,可能掌握和了解相关的病理知识比较少,加上经历较长时间的病痛折磨,就会不可避免出现如害怕、紧张等不良心理[2]。护士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实施有针对的开导,让患者保持积极和平稳的情绪进行手术,减轻心理压力。(3)饮食护理:由于白内障患者的发病及病情发展均与其年龄有关,患者年龄越大机体各项能力降低,导致患者机体营养不足,所以护士要针对患者制定人性化的饮食计划,严格控制血糖,重视眼部卫生。护理人员要多提供富含纤维新鲜蔬菜等给消化能力比较差的患者,增加肠胃蠕动,提升消化功能[3]。endprint
1.2.2 术后临床护理 (1)强化健康教育:术后,护理人员为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相关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及用药原则,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告知患者术后尽量避免低头弯腰行为,不用手揉搓眼睛,避免晶体移位发生;嘱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清淡易消化食物。有便秘患者实施下腹部按摩,预防便秘,避免排便过度用力导致晶体移位;及时更换敷料,保证敷料清洁干燥;指导患者注意用眼卫生,不用脏毛巾擦眼,避免脏水入眼[4]。术后第1天指导其使用抗菌素眼药水,避免眼部感染发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发现患者有头晕、眼胀、眼痛、呕吐、视力下降等不良情况时,及时告知医生[5]。(2)并发症护理:对患者瞳孔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在紧急情况下采用阿托品眼药水滴眼和散瞳合剂辅助治疗,对患者局部及全身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实施眼压测量,防止眼内炎发生;必要时要进行每天3~4次的眼部热敷,并且每次保持在15 min左右,以促进局部血循环;部分患者遵医嘱使用高渗脱水剂和碳酸酐酶抑制剂来降低眼压,同时给予相关滴眼液,避免房水生成;静脉滴注高渗脱水剂为浓度20%的甘露醇,250 ml/d,降低眼内压,防止角膜水肿发生。当患者符合出院条件后护理人员应尽到出院注意事项告知的责任[6]。
1.3 观察指标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至少7个月的随访,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眼部视力症状改善的具体状况,对护理后患者恢复住院的时间进行记录和分析,并采用百分制量化分析表进行满意度的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视力恢复对比
手术前,甲、乙组患者的视力分别为(0.24±0.08)、(0.23±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6个月后,甲、乙两组患者平均视力分别为(0.76±0.35)、(0.93±0.40),乙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比甲组好,改善程度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住院时间对比
乙组住院时间(3.0±1.5)d,短于甲组的(7.5±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对比
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明显低于甲组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乙组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是(97.8±1.3)分,明显高于甲组的(83.9±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健康教育达标率对比
乙组患者健康达标率95.12%,高于甲组患者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医院眼科临床上,白内障疾病属于多发疾病之一,也是老年人致盲的重要因素[7]。通常情况下,白内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后天性,另一种是先天性,但发病机制多由患者晶状体代谢紊乱而导致其晶状体蛋白质变质,进而出现模糊,使得光线无法投射到视网膜上,最终导致视力模糊[8]。临床护理术前护理能使患者保持轻松心理和平稳的情绪,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9]。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中,护理人员术前加强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使其能够对自身病情及相关治疗措施、注意事项有更加充分的认识[10-11]。
临床护理模式是文化护理、文明护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12]。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对于医院临床护理效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随着医院临床护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使得护理效率与质量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13]。本次研究通过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及满意度等对比中发现,乙组患者的视力恢复程度和健康状况明显优于甲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护理满意度高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术后护理过程中,可通过用药、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注意事项,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使患者科学掌握术后相关注意事项,进而促进术后病情得到更好恢复。
参考文献
[1] Bernard Chow.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the application of eye cataract patients nursing effect[J].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on,2015,29(z3):127-128.
[2]刘新英,王清,李桂华,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中医药,2016,32(B03):674.
[3]苏敏.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工企医刊,2014,27(5):1041-1042.
[4]孙倩.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185-186.
[5]牛慧.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16,8(33):170-171.
[6]陆娟.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1):168-169.
[7]田雪.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月刊,2016,12(11):59-60.
[8]李淑英.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探讨[J].饮食保健,2016,3(13):233.
[9]保晓美.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结合房角分离术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有效性[J].医药,2016,8(12):6.
[10]周英杰.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5,22(z3):127-128.
[11]于玮.临床护理路径在3000例白内障手術护理中的有效性[J].中国农村卫生,2015,3(2):50-51.
[12]代美虹,田成英,黄俞梅.临床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1(27):252-253.
[13]孙存,接英,张建强.智能超声应用于硬核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7):1245-1248.
(收稿日期:2017-06-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