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攻坚,青年先行

2017-12-15王海珍

中华儿女 2017年22期
关键词:青联团组织助力

王海珍

能力素质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劳动力培訓转移就业、扶贫关爱,云南共青团逐步构建了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长效机制,扶贫攻坚在路上,青年们在努力

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云南,世代生活着26个民族,是中国有着最多世居少数民族的省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构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各民族独特的建筑、服饰、礼仪、节庆、民俗等,构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民族风情,成为旅游爱好者们喜爱的地方。然而,另一方面,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也形成了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态势,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大山深处,活跃着一批批在扶贫攻坚战场上努力的年轻人。他们的步伐抵达了大山最深处,他们的生活也与当地人融为一体。

共青团云南省委紧紧围绕省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优势,组织引导全省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努力当好脱贫攻坚生力军。通过实施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能力素质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扶贫关爱四项工程,逐步构建了云南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长效机制,为云南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云南省各级团组织注重加强脱贫观念教育,在农村青年群体中深入开展脱贫宣教行动,引导青年把人生理想、脱贫愿望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梦在远方,路在脚下

云南团省委充分调动起了青年人参与扶贫工作的热情,他们充分利用元旦、春节前后外出务工青年和学生返乡、农村青年相对集中的契机,广泛组织开展乡村好青年分享交流、文化赶集、服务青年创业就业、送票回家等“有农味”、“接地气”的主题实践活动。另外,积极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阵地,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新老媒体联动等方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教活动,积极宣传“三农”发展的新形势和农村青年脱贫致富的成功典型,帮助农村青年增强参与扶贫开发的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鼓励贫困青少年用勤劳双手改变落后面貌、以实际行动创造美好生活。此外,充分挖掘优秀外出务工青年典型激励引导更多青年外出就业。全省各级团组织充分利用元旦、春节前后外出务工青年和学生返乡、农村青年相对集中的契机,组织开展“梦在远方,路在脚下——共青团与你同行”优秀外出务工青年经验分享交流活动,吸引和激励更多青年勇于走出去务工增收,半年来共开展活动420多场次,影响青年15万余人。

团省委还着力做好人文关怀,形成助力青年外出务工增收的完整工作闭环。积极加强与务工青年所在地团委的对接,充分发挥各级驻外团组织和爱心企业的作用,做好外出务工青年思想引导、权益维护、人文关怀等工作,使他们出得去、在得住、留得下。

今年1月12日,团云南省委书记唐源赴江苏省昆山市,看望在昆山市联涛电子公司打工的滇籍青年代表,为滇籍务工青年带去寒冬里最温暖的家乡问候。唐源在和务工青年的座谈会上,询问了他们在异乡工作生活中的收获、困难和对今后的想法等。务工青年们表示,除了想家以外,并没有其他比较大的困难,同时很感谢这样的外出务工机会,让他们增加了收入、还开拓了眼界。座谈后,唐源和青年代表们一起在工厂食堂共进了晚餐,就青年的日常工作、生活进行了深入交流。

云南少数民族多,语言不统一,团省委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为突破,努力提升少数民族贫困青少年沟通交流能力。全省各级团组织瞄准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在普通话交流、汉字表达等方面的现实困难,广泛整合团内外资源,深入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程。

通过组织化动员,依托县级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西部计划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等组成志愿服务队深入少数民族聚居村寨,探索“团干部+志愿者+社工”工作模式。

通过开展心理疏导、语言游戏、流行歌曲和当地民歌互译等活动,着力解决“开口难”“开口羞”等问题,让少数民族青少年收获学习普通话的乐趣,努力形成持久的学习运用普通话的浓厚氛围。

另外,通过社会化动员,组织云南青基会“金果爱心”“好声音广播主持人”等公益志愿团队深入曲靖、红河、怒江等地开展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实现社会力量与精准帮扶的有效对接。

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就是为贫困地区的人寻找就业渠道,云南团省委不断为拓宽农村青年稳定就业渠道而努力,他们尝试了多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劳动力富余贫困地区深入实施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程,通过鼓励引导青年外出务工,帮助贫困青年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积极探索“思想动员、组织引领、市场运作、青年参与、跟踪服务”的团干部带队外出务工转移就业模式。重点围绕东中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用工企业需求,加强与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团组织对接,在摸清企业用工需求的基础上,各级团组织广泛宣传动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做好对年轻人的人文关怀,联合建立“云南娘家人服务站”。 从云南省外出务工人员少数民族多、文化程度低、适应城市环境能力弱的客观现实出发,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桥梁纽带作用,与省人社厅、省总工会、省妇联在上海市、深圳市共建两个驻外 “云南娘家人服务站(省级)”,并自上而下建立以省级服务站位指导,州(市)级服务分站为骨干,县(市、区)级服务点为支撑,各级联络员为基础的服务云南省外出务工人员工资体系,切实做好云南省外出务工青年的思想引领、联系、服务、维权、培训等工作,让外出务工人员“出得去”“留得下”“能致富”。

在路上,在努力

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富,则国家富。云南团省委深切明白这一点,扶贫从青少年开始。团委工作以青少年关爱帮扶为抓手,持续帮助贫困地区青少年健康成长。全省各级团组织瞄准贫困地区因学、因病致贫家庭和留守儿童群体,围绕青少年在助学圆梦、亲情陪伴、自护教育、医疗卫生、救济助困等方面的现实困难,广泛开展关爱行动,帮助贫困地区青少年成长圆梦。一是做好希望小学及升级服务工作。上半年,围绕我省贫困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协助贫困地完成危旧校舍改造,不断升级服务项目,以精准扶贫、智力扶贫的政策导向,通过公益理念传播,克服当前经济形势对社会捐款积极性造成的影响与压力,广泛整合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积极改善乡村小学的办学条件,继续开展希望小学援建及升级配套设施的捐建工作,立项资金1000余万元,共援建希望小学20所,为全省农村小学捐建升级服务项目29个。endprint

竭力抓好“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工作。针对筛选受助对象,组织基层团委、地州青基会、公益服务中心进行踏查摸底,了解贫困学子尤其是建档立卡户、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针对扩大筹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劝募行动,向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人士推广项目。上半年,累计资助大、中、小学生共计3515名,累计拨付资助善款为2398314.52元。、

通过实施“希望心”生命救助计划切实帮助到每一个青少年。云南扶贫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建立了覆盖全省129个县(市、區),建立了患病青少年资助通道,通过基层团组织、青基会系统力量,建立了云南省先心病青少年防病救病网络,2017年上半年分别赴玉溪、楚雄、曲靖等地,为云南省2万余名贫困家庭青少年开展义诊筛查活动、宣传健康知识。截至目前,已成功救治79名患病青少年,为贫困患者家庭节省医疗费用支出近200余万元。

此外,还大力开展“爱心励志基金”项目。上半年,结合云南省农村贫困家庭创业青年的实际需求,爱心励志基金继续在昌宁县大田坝镇、禄劝县中屏镇、宁洱县同心镇、会泽县驾车乡、弥渡县寅街乡、牛街乡等地实施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项目。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实质性提高。

云南各级团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化动员优势,积极引导全社会关注贫困、参与扶贫。依托各级青联、青企协、青基会、青创会、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等团属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各类资金、资源,推动民营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个人与贫困地区进行项目对接合作,以生产要素、资源资金的针对性配置帮助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云南省青联按照《团中央印发<青联组织助力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及时草拟我省《青联组织助力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青联组织助力脱贫项目,科学选定青联委员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今年3月,组织省青联委员开展助力精准扶贫普洱公益行走进澜沧县活动,省、市青联委员及创业青年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委员们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交流,以“精准脱贫”为主题在澜沧县召开了交流座谈会,省、市青联委员、创业青年代表对各自领域发展情况及如何助力脱贫进行了交流发言和经验分享,增进了省、市青联委员及当地创业青年联心、联情、联谊,为澜沧县脱贫攻坚工作提出很好的建议。今年7月,开展了青年企业家保山临沧行活动。组织筹备邀请了上海、重庆等18名省内外青年企业家赴保山、昌宁、永德、临沧开展投资考察活动,部分项目已落地实施,10余个项目正在跟进洽谈。

云南团省委在扶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青年人的力量和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成就。扶贫攻坚还在路上,青年们还在努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联团组织助力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对策研究
欧几里得:助力几何学的独立与发展
助力乡村儿童阅读推广
科技助力等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济南青联举行“青联委员助力千家脱贫行动之青联伴成长”活动
浙江省青联十届七次常委会召开
一朝青联人 一世青联情
罗东川 烙印下一种精神
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