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辑出版教学三法

2017-12-15杜恩龙

现代出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书名选题策划

一、利用关键词教学

互联网使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过去,有了疑问,首先想到的是查阅图书或是咨询专家,现在大家有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上网去搜,靠什么搜?靠关键词。我们大多是用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中搜索。我们如果在互联网世界中离开关键词,简直什么都干不了。在互联网中任何文件如果不做标引很难被检出,做标引就是使用关键词对文件进行描述,关键词越准确、越多,被检出的机会越多,检出的正确率越高。

学会寻找关键词很重要,也很实用,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几乎干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关键詞。关键词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准确越好,数量过多反而会起副作用。另外,还要对关键词做重要性的顺序排名,也就是关键词权重排名。选择高搜索指数的关键词。搜索指数就是关键词在互联网搜的热度。通常情况下,搜索指数越高,在一定时间内被检索的次数越多。互联网是有潮流变化的,要应潮流的变化设置关键词。将准备好的关键词逐—上网进行搜索,选择那些搜索指数高的词汇,同时,还要注意选择那些搜索结果少的词汇。有些潮流已过去,相关关键词就会退出高搜索的范围。同时还要考虑关键词的相关度,要随具体业务的变化而变化,不能一味追求高搜索率,而忽视相关性。现在已经有些软件专门提供关键词服务。

在出版领域中图书书名、内容提要、腰封、图书宣传文案都涉及关键词的提炼。如果关键词提炼得好,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经常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关键词提炼的训练。现场展示一些图书,让他们撰写内容提要、腰封、宣传语,然后再点评。有时也将书市上的有些图书的内容提要、腰封、宣传语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评价。如果单纯让学生评价,他们往往不知如何人手,按照提炼关键词的方法进行分析,就可以很快发现问题、抓住要点,命中读者的购买点。实际上,在其他领域,关键词也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得关键词者得天下。

提炼书名。书名是书的眼睛,读者买书首先看书名,书名提炼得好,读者不看内容就会购买。有些书名提炼得好,让人耳目一新,马上调动购买欲。有些书名过于老套,波澜不惊,甚至有些俗套,往往难以吸引读者购买。为了训练学生提炼书名,我设计了四个课时的讲义。比如,我把孙云晓先生关于谈中学生性问题的—本书的简介单独提出来,放到大屏幕上,让学生根据这些内容提炼书名。在提问的过程中,我逐渐加以引导,比如,中学生生活中最显著的标志是什么,最后大家提炼为“书包”这一关键词。然后,我再问,性问题不能在书名中太过明显,不然读者可能会脸红,要隐藏起来,找一个代称,试着找这样一个关键词,最后大家联想到玫瑰。有了这两个关键词,再想办法联系起来,最后有人说“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最后,我把这本在网上销售的《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的封面展示出来。大家很有成就感,也掌握了一种方法。

助力图书营销。现在的网络营销也是在使用关键词,使用的关键词满足了特定用户群的需要,被点击率就高,相关网站、网页、微信公众号的黏度就高。对于图书出版商来讲,一本书的营销首先需要提炼关键词,开始可能是十几个,最终经过不断提炼,可能只剩一两个关键词。然后,就可以围绕这一两个关键词制定营销方案、撰写推广文章等。其实,任何一种网络推广活动都一样,都需要反复提炼关键词,那些无目的、无关键词的推广几乎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

大数据之关键。近两年最火爆的莫过于大数据了,大数据工作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使用关键词。现在很多平台提供个性化内容推送,靠大数据抓取个人特征,绘制用户兴趣图谱,也叫用户画像,然后选择内容推送。大数据对用户个人特征分析的依据仍然是关键词,兴趣图谱就是一个关键词群。用户每登入一次,后台计算机就会根据用户点击的内容涉及的关键词对用户描述一次,也就是用户画像,登人次数越多,对用户描述越准确,相应的推送就越准确。“瓜日头条”的成功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技术抓取,技术抓取的关键就是关键词设定。

做研究利用关键词查找文献。写论文,关键词很重要,有很多学生包括某些教师认为写一篇文章只用三两个关键词检索文献就够了,大错特错!写一篇文章需要用很多关键词检索文献。比如,关于出版经纪人的研究文章,要检索文献至少使用如下关键词:出版经纪人、版权经纪人、版权代理、版权代理人、版权代理公司、文学代理人、文学经纪人,包括一些著名的出版经纪人,比如英国著名出版经纪人托比·伊迪,克林顿夫妇、小布什总统、奥巴马总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出版经纪人比尔·巴内特等,还有一些著名的版权代理公司,如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大苹果、安德鲁等。通过一一搜索这些关键词,才能最大限度获得相关文献,才不至于说大话,才不至于以偏概全。我在课堂上经常会训练学生使用关键词。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我经常提问学生使用了哪些关键词,结果大多在预料之内,他们使用的关键词很少,大多在三五个,这是远远不够的。

二、新闻、新书导入

新闻导入,培养“书式思维”。在课前将最新的和出版相关的新闻摘录一段,导人课程,这样学生感到很新鲜,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其实,任何新闻都可以和出版关联起来。我经常给学生讲:书是万物,万物皆书,人生百味,书有千趣。任何学科的知识都在书中有呈现,都被书记录下来;世界的任何事情都可以编成书。通过具体分析一个新闻事件如何与图书关联,来启发大家将新闻事件和图书出版关联起来。这是我们要求培养的书式思维,什么时候,你看万事万物都是书,你就已经成为一个合格的图书策划人。

基本上每节课我都会讲述出版新闻,让学生进行分析,并策划选题。不给事前准备的时间,现场提问。比如美国发生枪击案后,马上把相关新闻通过投影仪投到大屏幕上,让学生针对这个新闻策划—本书。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纷纷提出自己的策划思路和选题名称,有从历史角度策划选题的,有从文化角度策划选题的。最后,展示已经出版的相关图书。比如《美国枪支文化:一部用枪支写成的国家历史》,现场检测学生选题的可行性,效果很好。实际上也是历练学生的信息使用能力。查理周刊事件发生后,我马上将这件事情的新闻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策划选题。结果学生们—下子提出了几十个选题名称,比如《西方人眼中的“穆罕默德”》《穆斯林眼中的西方》《千年恩仇录: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傲慢与偏见:新闻媒体与宗教100例》《由查理周刊事件看媒体人的素养》。我还设计了关于奢侈品、世界创新系数、离婚率、慈善、纳粹烧书、世界犯罪率、世界艺术中心迁移、调侃美国总统、一带一路、中国城市化问题等选题策划实训。这些实训都是根据刚刚发生的重大新闻收集资料,然后现场让学生利用发散思维策划相关选题。因为是新闻,同学们很兴奋,很乐意展示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讲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分析其原因,并适时给他们以引导,提炼书名,确定读者群,确定开本、用纸、定价等,效果很好。

上课前几分钟推荐书。编辑出版专业就是一个关于书的专业,为增强学生的书感,我基本上每次课都要向书生推荐书。有些书的封面设计好,要求大家分析好在哪里,从构图、色彩、字体、腰封等方面逐一分析。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基本上能掌握如何分析一个封面。为了教学需要我还专门买了一些垃圾书,在课前展示给大家,要求学生分析这些书的特征。有些书反映了一种最新潮流,展示后会要求学生针对现实热点问题策划选题。有些书给我带来阅读快感、引起我很多想象,有些学生很认同,会按图索骥上网购买。有些书专门为讲解的课程来做导^用,比如在讲如何为图书起名这节课日寸,会提前展示一些书名比较优秀的图书,要求学生分析好在哪里,顺势导入课程。在不知不觉中,每个学期都能给学生展示三四十本书。

三、发挥学生自教、互教优势

很多人认为大学就是老师教学生,按照常规理解确实没错,可是,如果你在大学教过书,你就知道这是完全错误。大学里,除了老师教学生以外,还有老师教老师、学生教老师的情况。君不见很多大学老师请教学生新媒体的玩法?在课堂上,老师的观点、材料使用难免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老师的观点得到完善,这是学生教老师。准确地讲,大学是一个教与学的交流共同体,是雙向交流、多向交流的共同体。大学中的每一个参与主体都可以从他人那里学到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会教会他人。

还有一点是很多人忽视的,也是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部分,就是学生教学生。很多知识,老师教过之后,学生当成耳旁风,可是如果某一个学生掌握了一种在他们当中十分需要的技术,这种技术就会以很快的速度在学生之问传播,要比老师教效果好得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认识到这一点,提倡小先生制。但是,我们的很多学校忽视了这一点。

每年我都举办考研、保研等各种座谈会,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也很好。每年5月份,大四学生要返校,他们在实习、考研过程中都经过摸索,积累了经验,我专门安排大四学生与大三学生一起开座谈会,大三学生可以很容易获得大四学生的经验,少走弯路,包括考研如何选专业、选学校、调剂等。我的一位研究生2017年毕业,毕业论文研究的是西安乐乐趣公司儿童立体书,论文写得很好。我就专门安排她给2014、2015本科编辑班、出版专硕班做专题讲座。讲座很成功,学生对儿童立体书有了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课后,好几个学生按图索骥买了几本立体书。我自感,我自己讲立体书不如这位学生讲得好。

总之,编辑出版教学是我的心爱,乐在其中,不知疲倦,我的阅读、思考都是在为编辑出版教学服务,我几乎将我的全部精力都投放在这里。我的每一思考与探索都会分享给学生,在此也分享给同行,希望得到指教!

(杜恩龙,河北大学出版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猜你喜欢

书名选题策划
古蜀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新年刊
第十八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获奖名单
我有故事,你带钱了吗?
选题有误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完整的书名
《海洋岛屿与国防》栏目获省优秀选题策划奖
因影像 更感同身受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