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碘油热灌注栓塞在肝癌介入中的疗效观察

2017-12-15徐赐淼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0期
关键词:热疗肝癌

徐赐淼

【摘要】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笔者对碘油热灌注栓塞治疗晚期肝癌的经验。方法:本文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158例晚期肝癌患者,化疗方案为吡柔吡星40 mg,艾恒(奥沙利铂)150 mg,三氧化二砷10 mg,给予或不给予加热的碘油灌注。加热组70例,常规组88例。结果:虽然两组CR比例比较(7.1% vs 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加热组PR的比例较高(62.9% vs 30.0%),因此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70.0% vs 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加热组中PD的比例低于常规组(10.0% vs 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油热灌注介入治疗能明显提高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肝癌; 常规化疗; 灌注栓塞; 热疗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0.0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0-0034-02

肝癌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且发病隐匿,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属于中晚期而丧失手术切除的机会[1]。自从肝癌介入应用于临床,其能显著延长此类患者的生存期,因此在指南中,已经成为这类晚期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碘油经肝动脉热灌注治疗中晚期肝癌,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手段,本文介绍了笔者所在医院在此项技术方面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中晚期肝癌病例158例,其中男117例,女41例,年龄46~77岁,中位年龄为61岁。分期采用2010第7版的AJCC分期。分为加热组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AJCC分期,腹水、肝功能Child分级(A/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插管,常规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肝固有动脉造影,若需要则行胃左动脉和右膈动脉造影,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将导管超选择性放在肿瘤供血动脉近端,将吡柔吡星(批准文号:国药准字51901H300生产企业: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40 mg,艾恒(奥沙利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0800H2066;生产企业:南京制药厂有限公司)150 mg,三氧化二砷(批准文号:国药准字2H1095932;生产企业:上海运佳黄浦制药有限公司)10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0 ml,在X线监视下经导管以0.6 ml/s注入。之后将碘化油10~20 ml,经介入热化疗机加热至60 ℃,经导管缓慢注入,再根据栓塞情况加用明胶海绵栓塞。常规组按常温行灌注化疗药物和碘油栓塞,常规给予2%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44020244;厂家: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5~10 ml止痛,术后给予常规保肝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疼痛、ALT/AST上升、GGT上升、白蛋白减少等。

疗效评价:观察两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及持续时间,有无其他栓塞后并发症表现;依据患者治疗前、后的超声、CT、MRI及DSA造影情况评价肝内肿块大小的改变,碘油聚集情况;按RECIST实体瘤评价标准,CR:所有目标病灶消失;PR: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大于30%;SD:基线病灶长径总和有缩小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PD: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有效:CR+PR持续4周以上;无效:SD或PD[2]。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

158例患者中共出现恶心呕吐26例,疼痛38例,ALT/AST上升51例,GGT上升40例,白蛋白减少11例和胆红素上升50例,未观察到碘油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且两组患者各项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临床结果

根据标准,笔者衡量了158例患者的有效率,两组患者中无1例死亡,在两组患者中,虽然CR的比例(7.1% vs 3.4%)比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加热组PR的比例较高(62.9% vs 30.0%),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70.0% vs 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常规组的PD比例要高于加热组(10.0% vs 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进步,肝癌手术切除率明显提高,但肝癌患者预后仍较差,5年生存率在40%~50%[3]。主要原因在其起病隐匿,就诊时大多已处于晚期,丧失了手术时间,这种情况在我国乙型肝炎高发的背景下尤其多,对这种患者,介入治疗是能提高其生存率的唯一有效治疗,近年来肿瘤热灌注化疗受到普遍重视,在肝癌中的运用值得进一步探索[4]。

肝脏肿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非门静脉供血,研究证明,同位素标记氟尿苷,在肝脏肿瘤的药物浓度是全身静脉化疗的400倍[5],这是经肝动脉介入治疗的基础。人体正常组织可耐受的温度为45 ℃,而肿瘤细胞在42.5 ℃~43 ℃即可被杀死,肝癌细胞对热极其敏感,因此可以运用这个温度差来杀死肿瘤细胞。除此之外,文献[6-9]研究表明,肿瘤血管在高温时管壁较为脆弱,并且因为肿瘤血管神经感受器不健全,对温热感受性差,温度升高时血流不会明显增加。因此加温时肿瘤组织升温高于正常肝组织。区域温度升高会使肿瘤组织内微血管破裂,无法回流,形成血栓,引起缺氧,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并能进一步增加药物的栓塞作用[2]。这些理论给热化疗提供了介入热灌注化疗栓塞与普通灌注化疗栓塞的区别依据,除此之外,介入热灌注化疗栓塞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可导致胞膜破裂、细胞质外溢、癌细胞死亡[10]。

本研究显示,碘油热灌注化疗可以在无明显提高患者毒副反应的同时,显著改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使患者能对化疗药物起更好的应答作用,控制肿瘤的生长,减少肿瘤进展。但在运用中需注意防止其对周围正常肝细胞的损伤,因此需要在术前明确肿瘤的供血动脉。

综上所述,肝癌患者预后极差,尤其是失去手术切除及肝移植机会的患者,越来越多的化疗药物,如索拉非尼用于临床,但费用昂贵,使其推广受到限制,因此若能在现有的治疗手段上进一步提高疗效,更容易被医生及患者所接受,而碘油热灌注栓塞所需成本较小,更易开展,但其疗效较常规碘油栓塞更为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11]。但是,若需进一步推广,需在临床上展开更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松江,佟颖,张茗,等.白芨胶热灌注栓塞对兔V字2肝癌模型CT影像的对比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5,32(4):29-31.

[2]独建库,幸龙,李冠海,等.肝动脉热灌注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6):1082-1084.

[3]何伟华,独建库,张明德,等.介入性热灌注联合瘤体注射热碘油对兔V字2肝癌模型的疗效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11):940-942.

[4]独建库,李冠海,张明德,等.介入性灌注热碘油栓塞兔V字2肝癌的疗效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1):7-9.

[5]毕军刚,陈玲军,毛景涛,等.肝动脉介入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療效[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8):1321-1323.

[6]杨宏.加热碘油及盐水2例肝癌介入治疗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32):85.

[7]冯岗,张羽,王晋,等.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Endostar-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J].四川医学,2014,35(5):566-569.

[8]郑琳,郭晨阳,黎海亮,等.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对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7):1032-1035.

[9]梁定,郭山峰,刘文贵,等.原发性肝癌介入性靶向热化疗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9(3):236-238,242.

[10]独建库,李冠海,何伟华,等.经肝动脉加热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17):58-59.

[11]独建库,何伟华,邹洋,等.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经皮肝穿门静脉大剂量热碘油栓塞治疗肝转移癌[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2):115-117.

(收稿日期:2017-06-30)

猜你喜欢

热疗肝癌
身痛逐瘀汤联合热疗对腰椎内固定术后腰椎功能及腰痛的影响程度探究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热疗减肥获科学认证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热疗不等于骨关节炎“救星”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发展成肝癌吗
重视家族史 预防肝癌
顺铂序贯榄香烯联合热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分析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配合局部电容场深部热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应用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配合局部电容场深部热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