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机制与衔接割裂下的逆转
2017-12-15罗琼
罗琼
2016年,由李骏执导,丁小洋编剧,钟汉良、李政宰、郎月婷等主演的影片《惊天大逆转》,作为一部动作悬疑片,尽管票房成绩不如人意,但口碑却不低。该影片讲述的是郭志达(钟汉良饰)为了报复曾经陷害过他的赌球集团,而设计出捣毁赌球集团与赌上数万人性命的一场“游戏”,而他的双胞胎弟弟郭志华(钟汉良饰)在得知了哥哥的计划之后,决定将计就计,赌上所有人的性命为自己谋求更多的利益。作品有着独特的镜头韵律,优秀的悬疑氛围营造,漂亮的动作场景。尽管如此,影片在幕与幕之间的衔接却显得不自然,这是由于剧情推动者的错位所造成的。影片由于剧情推动者的混乱而导致观众对主人公的认同失效。这种认同机制倘若要生效,则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前提条件。但总体而言,影片的镜头语言一流,氛围营造有过人之处,演员的精彩演技也不失看点。
一、 透视转移的独特韵味
作为一部警匪片,李骏导演关乎镜头的运用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影片当中,有着多场爆炸戏、追逐戏。而杀人魔缓缓追逐女主人公的镜头,可称为近年来最为提心吊胆的恐怖戏,让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同时主人公独身一人勇闯武装分子基地的有趣戏码则让人印象深刻。下文先以本片中最为有趣的一段镜头作为切入点,分析李骏导演有关镜头的独特运用。
在主人公姜警官独闯恐怖分子基地的这一段戏中,镜头在多视角和空间中不停切换,并借助这种切换使得主人公的高超武艺展现得淋漓尽致。镜头在这场戏的期间经历了多个视角的变换,形成一个漂亮的镜流。最初进入大楼到电梯内部的这一段镜头中,空间显得并不大。这时通过摄影机角度的改变,姜警官首先是自然而然地走入大楼之中,保安很快前来问询,给了姜警官特写,由于丰富的工作经验使他具有相当高的判断能力,他立即做出了选择,全景的快速剪辑表现了姜警官的惊人武艺,伪装成保安的犯罪分子被打倒在地。而出了电梯之后,迎接他的是数十名全副武装的犯罪分子。在这段戏中,空间一下开阔起来,因为它结合了文艺复兴立体概念的空间观念,摄影机的运用透视转移的技法,是用于以直线与直线之间组成的单通道所运用的手法,又被称为透视隧道。这样一来,同样一个场景,竟然魔幻般地呈现出了由小变大的空间效果,令人对导演的摄影能力不禁叹服。不仅如此,在打斗之中,姜警官的快速格斗结合了危机时慢镜头的躲避,不仅使美学效果得到提高,更使观赏的体验得到了高涨。
影片别样的暴力美学让人过瘾。可作为悬疑片,它同样有着让人害怕,甚至会让人不禁全身发麻的部分。在结局这一段镜头中,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经典的恐怖电影《闪灵》。《惊天大逆转》没有一味地追求感官上的恐怖和惊悚效果,因为一味地追求感官上的效果,只是恐怖片最为简单的处理方法。心理医生不停地奔跑,躲藏在一个充满了障碍的密闭空间,而这个空间,似乎象征着郭志华那疯狂而混乱的意识。通过强化所处的密闭空间以及无辜受害者的死亡,并配合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影片营造出了极其压抑恐怖的影像效果。
除此之外,影片并没有通过突然播放恐怖画面来追求令人恐惧的效果。多数的恐怖电影会通过滤镜的使用以及多变的灯光加以不停变换的剪辑节奏达到恐怖感的提升。可这种做法,只会让人生理上感到难受。想要做出经典的恐怖戏码,需要的是震撼心灵,而让人反感的突然剪辑正如吓人箱那般幼稚。相反,写实的灯光效果与细节的处理方式能够让影片的世界更加可信。最为恐怖的电影应当是有着黑色幽默的成分,让神秘与不安的情绪弥漫在场景中,就算是最为日常的对话,最为温暖的色调,想必都会让人感到危机四伏。
影片《惊天大逆转》的这场戏充满了诚意,有着致敬《闪灵》的地方,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手法。镜头就是与观众交流的语言,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多的是一种主观视角。无论是姜警官超级英雄般的无双戏份,还是杀人魔追逐女主角的恐怖戲码,流动的摄影机更多地制造出了一种得到完全贯通的空间感受。当观众得到了这种空间感受之时,摄像机就不仅仅只是一个拍摄的道具了,观众将会把自身代入到镜头的视角中去,这时候的场景是如此可信,这时候的情绪又是多么简单明了并无需言说。镜头会讲述出导演所要表达的内容,所以才会称镜头是与观众交流的语言。这种独特的空间制造感受,想来就是李骏导演的镜头语言。尽管如此,影片的故事逻辑却很难使观众能够认同主人公的精神困境,这样一来,当故事结尾的时候,影片自然也难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了。下文将对此点进行分析。
二、 精神困境的错位形象
观众之所以不容易与《惊天大逆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主要是错误的心理预期以及剧情推动者的混乱导致认同机制的失效造成的。一部影片倘若要引发观众情感的认同,无论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方面的认同,主角所处的精神困境必须要得到观众的认可。但是,影片《惊天大逆转》却表现略显乏力。因为错位的主角形象与剧情推动者的混乱导致观众难以把握住叙事逻辑之间的关联,进而难以产生对主人公突破困境的认同。
影片以独白开场,由心理医生杨曦与病患者郭志达的一次治疗作为这场事件的开头,紧接着以计中计的形式推进剧情发展。心理医生与病患者之间的4次谈话作为剧情的转折点,而这一次次的谈话也使真相逐步浮出水面。在第1次的谈话之后,郭志达被弟弟郭志华谋杀,而郭志华伪装成了病患者,逐步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而郭志华所塑造的那副面具之下,代表的是一个充满了复仇心理的人,他珍爱自己的生命,却又仇视着命运和社会的不公,对此他决定要与整个社会为敌,凭借一己之力颠覆人们所认可的观念。而特工组长姜承俊在整部影片当中,常常被郭志华牵引着,没有主动去挑战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反派郭志华由此成为了实质上的剧情推动者,几乎所有的故事发展都是由反派来完成的。
正是因为大部分的剧情推进者是郭志华,郭志华由此成为了古典叙事上的主人公。古典模式强调着整体叙事的统一性,并且需要有三幕剧组成。第一是铺陈,影片在开场就阐明了郭志华所要的是一场胜利;第二是冲突,这一阶段的发展是整部影片的张力所在,往往是由主角克服一次次愈加艰难的障碍所组成的;第三是解决,将冲突的高潮戏剧化。从整个故事上来看,郭志华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公,以反派作为主人公来推进剧情的手法不是第一次运用,去塑造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远远比塑造一个正面人物要困难。
首先,当反派的主人公错位为剧情的实质推动者之后,反派本身的塑造就显得极其重要。例如从人物造型上来讲,反派郭志华常常以面具示人,在少数镜头下,能看见那副被严重烧伤的脸庞。加上郭志华的举止言辞是以四分之三的侧脸来面对镜头,头和躯干常常都是弯曲着,俨然一副受害者的模样。他不能够算得上是一名纯粹的犯罪者,正如他所说:“我是一名失败者,而你也将成为一名失败者。”其次,只有解决了精神上的困境才能够引发出观众的共鸣,而解决精神困境的同时也是去阐释影片的主题。作品中的人物在攻克精神壁垒的同时,观赏者能够从作品当中获取到全新的价值观,可以说是最佳的效果。这就要求影片需要有着明确的价值观以及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
显然,影片《惊天大逆转》没有做到这一点,姜承俊所处的精神困境是难以平衡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特殊的工作性质使主人公的家庭不圆满,甚至面临妻离子散的地步。可在影片的结尾,也没有对家庭线有解释,这就让观赏者有着不明不白的情绪产生,既然没有解决精神困境的话,特意安排出家庭线就会显得多余。
相反,反派的精神困境却在开场就告诉了观众,往往当主人公遭遇到了真正的精神困境之时,观众才会进行借托情感的形式。影片的正面人物是姜承俊,杨博士与姜承俊被郭志华陷害,却没有主动反抗当前的处境,这让观众难以认同他们遭遇到了生存困境。没有让人心跳加速的情节,从而也没能深深地牵引住观众的心,而这就导致了一个较大的弊病。转折点设置的尽然巧妙,可在整个故事情节看来,整体的叙事节奏没有得到完善的处理。
在以上多个因素的影响之下,影片中错位的主人公以及精神困境的尚未解决使影片的质量下滑,而影片所要阐述的主题与姜承俊的精神困境没有关系,却与郭志华紧紧相关。郭志华的精神困境是想赢,想赢下所有人,故事的主线也是在讲述着郭志华的逆转。由此正派主人公姜承俊成为了配角,而郭志华虽身为反派,却发挥了主人公的作用,但郭志华没有主人公所应有的形象,这是令观影者难以产生共鸣的原因所在。
结语
除去电影技巧的因素,就所讲述的故事而言,由于文化体制的不同,国产犯罪类型片更应当结合具体的文化需求。影片《惊天大逆转》选择的背景均是韩国,讲述的更是一名美籍华人和香港病患与韩国警察斗智斗勇的故事,有中国元素的地方则只是来自中国的一名心理医生和一支前来参赛的足球队伍。在这样的前提设定之下,多种兼顾式的插入元素导致了影片呈现出了一种较为特殊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是无法调动起本土观众现实的精神焦虑层面,更多的是让观众产生了对现实的割裂感受。
需要提到的是钟汉良的演技,在影片当中一人分饰两角的难度很大,因为两人性格差异巨大,郭志华的人物设定是精通心理学的海外成功人士,而郭志达的造型却常常又是以一副几乎遮住脸部的面具出演,由于过往的经历,内心当中充满了报复社会的心理,只能依靠眼睛与肢体语言来诠释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这种情况之下,需要把握住两人性格上的巨大差异。从表演难度上来讲,钟汉良所承担的难度自然要比戏中的其他角色高出不少,而成功诠释了两角的钟汉良也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精湛的演技。
电影《惊天大逆转》由于主人公的错位体现而导致的弊病不容过多言说,在诠释本土观众的精神焦虑方面,相对做得也不够。可就中韩合拍的悬疑动作影片来讲,在这方面做出的全新尝试和创新的镜头语言是值得学習的,而这些崭新的尝试和创新的镜头语言或许正是他能够打破“合拍必烂”这个魔咒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