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耶路撒冷,美国还能悬崖勒马么?(观察家)

2017-12-15牛新春

环球时报 2017-12-15
关键词:东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巴勒斯坦

牛新春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后,这一决定在伊斯兰世界引起的抗议之声一浪高过一浪。12月13日,由土耳其倡议召开的伊斯兰合作组织特别峰会发表公报,宣布承认东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首都,并呼吁国际社会也予以承认。同一日,沙特国王萨勒曼也表示反对美国的决定,呼吁保障巴勒斯坦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独立建国的合法权益。

这无异于伊斯兰世界的重拳反击。耶路撒冷作为三大宗教的圣城,历史上曾数十次酿成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大惨剧。当然,历史不会完全重演,这次的危机不可能引发大规模战争,但历史教训不能忘记。帮助美国悬崖勒马的机会之窗尚未关闭,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三个选项

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并非特朗普调整对以色列政策的句号,甚至不是逗号,而仅仅是个顿号。美国正在密切观察事态发展、各方反应,以便权衡利弊。目前,至少有三种选择摆在特朗普的办公桌上。

第一,原则上维持模糊立场,行动上一事一办。特朗普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但是没说哪个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这绝对不是疏漏,而是为未来选择预留空间。耶路撒冷分为东西两部分,西耶路撒冷是以色列事实上的首都,以色列主要国家机关都在西耶路撒冷,但没有得到国际社会承认。

以色列事实上控制着东耶路撒冷及其周边地区,并且修建犹太人定居点,但这里的主要居民是巴勒斯坦人,国际上普遍承认东耶路撒冷是被占领土。未来,特朗普可能继续保持模糊立场,不澄清以色列的首都是西耶路撒冷还是整个耶路撒冷,把开放性选择作为一张牌来打,既可偏向以色列也可支持巴勒斯坦。

但是,在具体事务上美国却无法骑墙。此前,美国不承认以色列对东耶路撒冷的主权,奥巴马、特朗普以总统身份到访以色列参加活动都十分注意微小细节,怕引起误解。未来,特朗普若不明确表态,美国官员、军人能否以官方身份进入东耶路撒冷,恐怕只能一事一议,且每次都会引起纷争。

第二,宣布包括西耶路撒冷和部分东耶路撒冷的领土,甚至整个耶路撒冷都是以色列领土,面向悬崖再往前迈一步。特朗普此次只字未提巴勒斯坦对东耶路撒冷的权力,仅表示美国对耶路撒冷的最终地位不持立场。未来,不排除美国进一步澄清立场,明确把整个耶路撒冷都包括进来。事实上,特朗普在声明中依据的美国“1995年耶路撒冷法”中就规定,整个耶路撒冷都是以色列首都。目前,国际舆论也普遍认为特朗普指的就是全部耶路撒冷。若此,美国就是在“两国方案”的棺材上打下了最后一颗钉子。

第三,澄清只承认西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延迟“迁都”行动,最大程度上控制损害。近30年来,历届美国政府都支持建立巴勒斯坦、以色列两个国家的“两国方案”,东耶路撒冷为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尽管美国政府并未公开承认这一点。若特朗普只承认西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只是破坏了耶路撒冷地位未定论的国际共识,“两国方案”还有救。若其能进一步承认东耶路撒冷为未来巴勒斯坦的首都,就能最大程度安抚巴勒斯坦、阿拉伯世界。

有牌可打

特朗普政府最终会选择哪个选项,取决于有关各方的反应程度、反应方式。国际社会普遍反对特朗普的大冒险,有关各方手中也都有牌可打,但每张牌都是好坏参半。

巴勒斯坦人民已经上街,但是很难形成第一次、第二次巴勒斯坦人民大起义时的效应。阿巴斯政府可以退出奥斯陆框架、终止美国调停巴以冲突的资格、停止同以色列的安全合作、建立同哈马斯的军事合作、鼓动武装起义,这些选项都是重量级的,但都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阿拉伯国家的政府则处境尴尬,一方面要面对国内的强大压力,另一方面又都是美国盟友,目前关系都不错。这些国家的领导人虽心有怨气,必会强烈谴责,但恐怕不会实质性对抗美国。阿盟、海合会等阿拉伯国家组织可召集紧急会议,也可撤回关于解决巴以问题的“阿拉伯倡议”,但是挑头国家会认真思考美国的反应。

欧洲同美国渐行渐远,是外交上谴责美国这一决定的主力军,但是内部出现分裂迹象。近年来,欧洲主导国际制裁以色列定居点的BDS运动(抵制、撤资、制裁),瑞典等国家开始承认巴勒斯坦国家,目前全球有138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但欧洲内部分裂却不容忽视,亲以国家可能效仿美国。例如捷克在特朗普讲话数小时后就承认西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东耶路撒冷为未来巴勒斯坦首都。

俄罗斯已于2017年4月承认西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东耶路撒冷是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比美国先行一步,但少走半步,仍然占据谴责美国的道德高地。2015年以来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大增,拥有制衡、削弱美国的能力。

形成合力

过去20年“基地”组织、“伊斯兰国”在国际政治中掀起的惊涛骇浪表明,任何人、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于中东动荡之外。笔者认为,当前需要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联合起来,迫使美国未来作出正确选择。在全球范围内,仍是反对力量占绝对优势,即使在美国反对者也居多数,以色列国内则分裂严重。而如果国际社会力量各自为阵,不能形成合力,就难以对美国政府形成有效压力。

巴勒斯坦政府、阿拉伯国家、欧洲、俄罗斯等均有意制衡美国,但都

不可能单独采取激烈措施,国际社会因而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如果有关各方之间能有效沟通、积极配合,则能谋求更好的结果。国际机制是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有效途径。8日,联合国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美国之外的14国共同谴责美国,就开了个头。

国际社会谴责美国政府的决定,看上去不会改变地面上以色列控制整个耶路撒冷的事实,似乎不具有实质意义。然而,过去10年巴以问题的性质发生变化,从近身肉搏转向远距离道义博弈,国际社会围绕巴以问题的斗争实际就是道义制高点、合法性的争夺,象征性就具有实质意义。因此,只有联合起来形成排山倒海的压力,才可能迫其迷途知返,保住巴以和平的最后一丝希望。▲(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所长)

猜你喜欢

东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巴勒斯坦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我要到我的耶路撒冷
天下
埃尔多安:要在东耶设驻巴大使馆
巴勒斯坦 女孩
巴勒斯坦冲突再起
巴勒斯坦发生校车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