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应用学术交流与研讨会召开
2017-12-15孙忆鸿
卫星应用学术交流与研讨会召开
2017年1月6日,卫星应用学术交流与研讨会于西安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卫星应用技术专业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应用专业信息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卫星应用技术专业组、《卫星应用》杂志主办,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承办,北京邮电大学协办。
会议以“卫星应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议题,由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仇跃华主持,吸引了五十余位卫星应用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院士、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副主任徐春荣、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副主任王伟、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岩、西安测绘研究所副所长孙中苗、解放军测绘信息技术总站总工程师徐新强、军事科学院栾大龙大校、北京邮电大学邓中亮教授等出席。
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副主任徐春荣基于如何统筹高分专项建设与应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出几点思考。第一,要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探索卫星应用产业化、市场化、商业化发展途径。第二,要加强开放共享,进一步提高卫星数据、设施等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三,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推动我国民用航天“走出去”战略实施。
军事科学院栾大龙大校就军民融合新动态与趋势发表见解。他指出,军民融合的概念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从最初的军工企业股份制到现在的“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发展格局,经历了多个发展时期。目前,军民融合进入深度发展阶段,多边合作全面拓展,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需求侧供给侧同步发力,社会资本进入航天领域。他相信,通过超前布局,军民融合未来将迎来愈加灿烂的发展前景。
西安测绘研究所副所长孙中苗从地球空间基准和深空基准两大领域全面阐释了全球空间基准的概念,介绍了空间基准建设的现状和差距,并简要介绍了总体建设思路。他指出,应当综合考虑国家需求和已有建设基础,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侧重全球、经略海洋、布局太空、加强国内建设。他希望,与会行业代表能够关注并支持我国空、天、地、海一体化空间基准体系建设。
北京邮电大学邓中亮教授结合现代化战争的军事需求,围绕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导航与通信融合探索情况进行分析。他指出,眼下,复杂环境通信与导航融合感知尚存在很多科学问题,并面临包括网络智能定位等在内的诸多困难与挑战。第一,全息情境空间非结构信息动态建模与表达的问题;第二,聚合协同位置感知的动态复杂耦合问题;第三,复杂环境不确定性问题与认知理论问题。
航天高新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副总监徐中强强调,军工技术转化是军民融合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意义重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技术转化的要素应当包括技术、人才、市场、体制几方面。为了进一步说明金融创新在促进军工技术转化领域的重要作用,徐中强结合投资实例,着重介绍了包括股权投资、技术投资等在内的专利基金投资模式,并展望专利基金运作模式持续创新的未来。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分部副部长兼副总经理朱翔宇介绍了西安卫星应用基地的管理理念与发展探索。他认为,尽管眼下基地建设成果显著,但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方面任重道远。 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其次,必须迎难而上、永葆自信;此外,必须强化管理、提升效益;最后,必须凝结智慧、合作共赢。朱翔宇坚信,基地会在推动军民融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促进军队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郑永杰厘清了应用卫星、卫星应用、卫星应用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四大易混淆的概念,举例分析了美国和泛欧洲地区卫星应用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分别介绍了通信、遥感两大卫星应用领域的军民融合方式,包括军民共建、公私合营、商业卫星容量采购、军事载荷商业搭载多种比较稳定的商业模式。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招商二局项目经理袁志峰着重介绍了西安航天基地打造军民融合产业示范聚集地的情况,从政策支持、资金引进、项目成果、平台搭建、培育孵化、建设规划等方面与与会代表深入交流、分享经验,并结合深化国防军工机构合作、提升综合配套和服务支撑能力等方面介绍基地在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的具体规划。
主讲嘉宾们生动精彩的报告在研讨会现场引起强烈反响,与会代表热切交流,纷纷发表见解。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研发部副部长王思培认为,卫星应用落脚点在于产业化。推动军民融合尚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如资源的融合等。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柴勇提醒,在微小卫星蓬勃发展的今天,必须牢记高通量卫星不能丢。我们应当推动军民多方融合,加快能力建设,改革体制机制,在技术、制造、应用发展等领域为“一带一路”提供全方位的通信保障。
西安国家民用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岩赞扬今年研讨会选题极具现实性。他表示,基地作为国家军民融合试验区,将在机制建立、市场拓展、技术应用及平台建设等方面为推进区域军民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副主任王伟指出,目前,从事卫星应用领域的单位数量多,但普遍体量不大,往往不足百亿规模。企业应当形成联盟,突破现有机制,充分利用扶植政策,全面发展技术、培育人才、研发产品、落实项目、投入资金,使得军民融合从产品迈向产业,真正走入千家万户。
会后,与会代表前往参观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分部及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实地考察西安卫星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建设情况。
本刊记者_孙忆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