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年万宝龙见证荣耀时刻 当代艺术家王中军荣膺大奖颁奖典礼在松美术馆盛大举行
2017-12-14
2017年11月8日,第二十六届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颁奖典礼于北京松美术馆盛大开启。今年万宝龙将此奖项授予企业家、收藏家、当代艺术家王中军先生,向他在促进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推动艺术普及、致力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做出的贡献致敬。万宝龙北亚区总裁张锴先生为王中军颁发奖杯,以及万宝龙艺术赞助人系列西皮欧内·伯吉斯限量版书写工具。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学者、作家、艺术家及收藏家马未都、岳敏君、唐炬等出席了颁奖典礼,并与王中军就中国艺术的发展与推广展开了深入探讨。中国地区评委刘杰先生、龚明光先生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在过去的26年里,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让世界了解了数百位艺术赞助人的卓越贡献,积累了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未来,万宝龙将继续坚定地推动这份事业,用更具包容性、更有创新性的思路和平台,通过支持艺术赞助人,为全世界的艺术家提供更多可能性,为促进全球文化事业的发展继续迈进。
《时尚北京》对话王中军
《时尚北京》:作为此次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的获奖人,我们多次提到王中军先生跨了很多界,身兼数职。您既是电影人,也是艺术家,是收藏家,也是艺术赞助人。今天想跟您讨论一个话题,关于艺术赞助的多元化,想听王总怎么看?
王中军:除了一百个零钱电影院以外,我的其他艺术赞助行为没有那么强的计划性。但是我们有一个华谊兄弟公益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是我跟我弟弟发起的,作为企业家,总觉得应该为社会做点事,所以在公司组建了一个公益小组。华谊公益基金的工作人员,所做的事是为了把钱花的合理,有计划、有审计、有考核,所以这个是有计划的。我去买任何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这个行为无形中有收获,又帮助了艺术家。2000年是我第一次接触中国雕塑,那是中央美院的一个教授,他找到我说,王先生我们有十个雕塑艺术家想去巴黎的沙龙大展,你能不能资助我们。我当时对中国雕塑不太敏感,但我非常喜欢雕塑,所以我说没有问题。之后我付了他们一笔钱,他们去了巴黎参加了展览,据说那次还有一个人得了金奖。现在这些艺术家里有几个已经很有名了,比如田志新(田世信)老师、向英老师、瞿广慈、蔡志松老师等等。虽然当初我赞助了十个中央美院的教师和学生,但那时没有“赞助艺术”这种说法,所以这次获奖是我第一次听说“赞助艺术”,我原来听得最多的都是投资艺术。
《时尚北京》:其实在艺术传播方式上,也呈现了一个多元化的趋势,这方面王总对艺术传播的方式有何看法呢?
王中军:现在各种媒介太多了,我觉得对艺术的感受,美术馆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管怎么样,在网上看毕加索,看梵高,我觉得还是不如在一个殿堂的空间里面去静静欣赏。比如岳敏君的画冲击力超级强,确实是咱们所谓中国当代艺术这批里头的旗帜性人物,在绘画语言、能力,包括对内心的一种表现,当你站在一幅大尺寸的画面前,静静的在美术馆观看,和画廊展的一個开幕展完全不一样。美术馆里头的业态会变,会出现新媒体的展览,新的艺术表现方式,美术馆是百年大计,是更长远的一个百年大计。松美术馆使我得到了太大的一种对艺术的满足,我付出了很多精力。当看到我这些藏品运进来布展的时候,我就像工作人员一样听着这个、听着那个,比如种这个院里的树的时候,每棵树种在哪,我就像个园丁一样,整个过程使我很满足。范迪安老师来了两三次,他的几句话对我有很大帮助,人是靠鼓励的,我做了一个东西,人家表扬你两句,我觉得上了一个台阶,将来会有很多朋友都想做美术馆,到了你的松美术馆看完以后,说你看这活干的,精致。
《时尚北京》:其实在座的每一位,包括王总刚才说这么多,实际上都是想用不同方式让大家可以和艺术拉近距离,让每个人感受艺术带给我们心灵上所有的那些给予。实际上我们进入一个范畴就是大众艺术的普惠,那如何去推动?
王中军:去美术馆看艺术展是一个爱好,也是有一种传播。假如我周边的朋友,我会告诉他们去欧洲必须得去巴黎的美术馆去转转,尤其要带孩子去看。现在这种量越来越大,以前去国外的美术馆,中国人的面孔非常少,但比例非常高,尤其现在去美术馆的年轻人非常多。在艺术教育方面,中国的很多城市一点都不差,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就拿画笔画画,十个孩子有三个说要上个美术班的。其实中国艺术的基础非常好,我觉得中国是可以出艺术家的地方,只是教育目的,不过现在观点都在变。这些年教育机构,中国一些企业领先发展的非常厉害,中国的这些进步,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对中国社会的推动,我觉得还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他们已经开始引导教育不是那么强的目的性,你学绘画,你的绘画未来要渗透在你的血液,是伴随你一生的一种艺术修养。而不是说上了美术班,孩子就要成为名家,不是这个意思。我觉得中国教育现在也正逐渐的变化,这是中国特别大的文化进步。我觉得中国不缺基础教育,特别是一线城市。但最重要的还是引导,家长的引导,社会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