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书的人
2017-12-14侯萍
侯萍,笔名叶子,专栏作家、翻译家。在海外工作、学习、旅行多年,始终不忘初心,勤于笔耕。有诸多书评和散文见于报刊,已出版四十余部译著,其中有多部优秀童书,如《世外顽童》《终极证人》《妈妈的银行账户》等,深受孩子喜爱。
“你长大就吃书吧!”妈妈的声音突然炸雷般在我耳边响起!原来,我在炉边看书太过入迷,竟把弟弟的虎头棉鞋烤焦了。那是我上小学四年级时寒假里的一个下雪天,弟弟上午跑出去玩雪,把妈妈亲手做的虎头棉鞋弄得湿漉漉的。妈妈中午下班回来看见了,叫他换下来,又叮嘱我别忘了把弟弟的湿棉鞋在火炉上烤干。
我是家里最大的孩子,自然要为身为双职工的父母分担一些家务活儿。于是,做好晚饭后,我便拿起一本课外书,一边看书一边帮弟弟烤棉鞋,结果一出神就把一个老虎头给烤掉了半个。妈妈下班后急急忙忙踏雪而归,结果一推开家门便闻到了一股焦味儿……
妈妈这话竟“一语成真”,我长大后还真的成了一个“吃书的人”。
记得在大学修辞课上,老师曾讲过“吃食堂”这个词的动宾结构。我们说的“吃食堂”是一个处所宾语,意思是在食堂吃饭。因此,妈妈说的“吃书”,我想应该算是工具宾语吧?所谓“吃书”,就是以书为工具,靠书吃饭,以此谋生。
我的父母都是光荣的人民教师。那时,相对别人家的孩子而言,教书先生家里的孩子多半启蒙较早吧。因此在上学之前,我就学会了汉语拼音,认了不少字,接着又学会了查字典。正是它们早早为我这个“吃书的人”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得我能够自由翱翔于无边无涯的書海。
也许有人会好奇地问,当年引得我入迷而烤坏了虎头鞋的是哪本书?哦,那就是《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本由英雄姐弟的妈妈写出的好书。在孩子的认知世界里,衡量书的好坏的标准,正如同分辨白日与黑夜一样简单、清晰,一目了然。可如果你非要再追问个为什么,那我可就说不清楚了:“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呗。”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和世界上的所有好书一样,好在真实感人,好在鼓舞勇气,好在传承精神。这本书立在我们家的书架上,陪伴和见证了我们姐弟的成长。等弟弟也上了小学,他很怕写作文,我就让他坐在暖和的被窝里,为他朗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结果呢,这个从小就怕写作文的弟弟,长大后竟然成了一个会写大部头专业论文的人。
今年初夏,我去了俄国莫斯科郊外的新圣女公墓,去看望卓娅、舒拉和他们的妈妈。卓娅墓前的台阶上,摆放着一束如火焰般热烈的红色康乃馨。在卓娅墓对面,是舒拉和他们的母亲的安息地。舒拉在姐姐卓娅惨遭杀害后,毅然投身卫国战争,屡立战功,最后光荣牺牲。卓娅和舒拉的妈妈,在学校时就是他们的老师,在人生道路上同样也是。我将一枝红玫瑰和两枝白玫瑰分别献于三座墓前,不由垂首感恩自己幼年“吃书”时从中摄取的那些“养分”。
“吃书”与吃饭一样,早已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能量源泉。读书、译书、写书,就像早饭、中饭、晚饭一样日常。有一天,我把刚出的新书送给母亲,突然想起当年她的“吃书”断言,便半开玩笑道:“妈,你是预言家哦。”母亲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别瞎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