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不能成为溺爱孩子的理由
2017-12-14孙泽
□孙泽
离婚不能成为溺爱孩子的理由
□孙泽
一天,一位妈妈带着儿子走进了我的心理咨询室。我发现妈妈面容憔悴,右眼青紫,跟在她身后的男孩高高大大,一脸满不在乎。经过询问,我了解到,这位妈妈已经和孩子的爸爸离了婚,自己没有工作,本来儿子是判给爸爸抚养的,可爸爸嫌带着儿子会妨碍自己找对象再婚,根本不尽抚养义务。这位妈妈担心儿子受委屈,无奈之下,只好自己来管。儿子现在上初二,经常逃学,现在基本上已经不上学了。
我关切地问她的眼睛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她流着泪告诉我,是儿子昨天晚上打的。我问,你儿子为什么打你,这位妈妈说:因为儿子找我要钱,我没给他,所以就打我,还把家里的电视砸了。我问,你最后给他钱了吗?这位妈妈的回答更令我吃惊不小:不给不行啊,不然他还会打我或砸东西。
这位妈妈告诉我,她的儿子小时候非常听话,她因为感觉离婚给孩子造成了伤害,所以对儿子的要求几乎是百依百顺,甚至到了非常溺爱的程度。在生活方面,她对儿子有求必应;在学习方面,对儿子的要求却非常严厉,只要学习成绩稍有下降,她便对孩子非打即骂。到了初中后,儿子就像变了一个人,骂还嘴,打还手。不过,在这之前还可以按时上学。现在连学也不上了,只是上网玩游戏、要钱。不给就打、就砸。
听完这位妈妈的讲述,稍有常识的人都会觉得,这个儿子是一个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孩子,这位妈妈也是一个在教育孩子上存在严重问题的家长。
在我的咨询案例中,还有一个15岁女孩,叫蓉蓉。离异的妈妈感觉对不起女儿,从孩子3岁的时候就尽己所能,甚至倾其所有满足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然而,妈妈的无私付出,不但没有换来女儿的感恩,反而让女儿觉得妈妈所做的一起都是
当家庭权力“上下”颠倒的时候,孩子会想方设法地采用一切手段来维持自己在父母面前的权力和控制欲,从而强化了问题行为和加重了问题行为的严重程度。应该的,因为妈妈离婚了,从小就“欠”她的,妈妈要用一辈子的付出还“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位妈妈无法让女儿替自己做任何事情。只要让女儿做她不愿意做的事,女儿就会哭闹,直到妈妈妥协为止。如果妈妈坚持,蓉蓉会从哭闹发展到持刀威胁要割伤自己。
溺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单亲家长表现往往更明显,他们总觉得夫妻离异了,很对不起孩子。因此,单亲家长往往对于孩子的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无条件满足。孩子总能得到满足,其抗挫折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孩子在自己的家庭中往往比家长更有权威性。当家长要求孩子遵守某些规则时,或者孩子有需求被家长拒绝时,孩子通常都会以口头威胁或暴力的行为方式来反抗,甚至通过打骂、胁迫治服家长,使自己能够为所欲为,确保和维持自己在这个家庭中的权威。
当家庭权力“上下”颠倒的时候,孩子会想方设法地采用一切手段来维持自己在父母面前的权力和控制欲,从而强化了问题行为,使之更加严重。因此,在咨询个案和给家长讲座时,我经常对那些婚姻破裂的家长说:“离婚不能成为溺爱孩子的理由。因为溺爱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对孩子又一次严重的伤害。”
其实,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有能力处理好孩子的问题,关键在于父母愿不愿意为孩子的问题承担起责任。如果你的家庭已经存在这样的问题,或者你的孩子已经徘徊在严重问题行为的边缘时,建议父母做如下的思考:
孩子的问题是如何形成的?我的哪些行为促使或强化了孩子的这些问题行为?我是否愿意为孩子的问题承担责任?
当家长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为“是”的时候,就应当着手探讨和寻求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家长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是树立家庭权威的前提。另外,案例中两个孩子的问题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行为问题,当家长仅靠自己的力量和教育方法难以解决时,建议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更为妥当和有效。
(责编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