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变”中探索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2017-12-14张子峰
□ 张子峰
在“三变”中探索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 张子峰
山西省翼城县南梁镇马册村是一个传统的纯农业村。多年以来,由于村中资源匮乏,加之村“两委”班子不和、管理混乱,村集体土地和个别集体资产被侵占,到2015年底,村集体除转移支付资金外,无其他任何收入。2015年8月第一书记驻村后,全力促进两委班子和谐相处、团结奋进,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截至2016年底,全村集体各项总收入达8.7万元、固定资产达6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
一、着眼“三变”,多措并举为推进集体经济起步发力
2016年,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市县集体经济破零的强劲东风,马册村以集体资源为基础,利用土地发包、流转等方式,将资源变为资产,获取承包或租赁费,以资产(资金)入股的方式将资产(资金)变股金,以农民手中的土地资源、资产、资金及劳力等入股的方式将农民变股民,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多措并举,多轮驱动,创新发展集体经济,率先在全镇实现了集体经济零突破。
一是重新发包集体机动地和集体果园。在多次召开学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召开专项会议集体研究出台方案,对村集体的百余亩机动地和果园进行重新发包,采用重新签订发包合同(期限3年)、限时办理等办法,实现集体收入6万余元。
二是重新对集体门面房等资产进行租赁。经村民代表会议集体研究,村委会对集体门面房等资产进行租赁。村民占有村集体建设用地建房的,按每平方米4元收取租赁费;对占有村集体供销社、磨坊等集体资产的,按每平方米8元收取租赁费。此项为集体增加收入5000余元。
三是土地流转激发土地资源活力。成立了马鞍桥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村委会按照每亩500元标准,协调流转村民土地100余亩,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公司,吸收有思路有干劲有实力的村民入股,公司与南梁玉峰葡萄有限公司合作统一经营管理,发展葡萄大棚种植,每年集体从收益当中获取10%分红,增加集体收入近10000元。
二、着眼多元,培育能人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为努力改变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单一问题,村“两委”通过召开专项会议研究,积极发挥村能人带动效应,培育村内能人,发展能人经济,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和支持,以能人先富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以集体果园土地入股村30余户苹果种植能手,年经济效益达40万元以上,解决村内季节性剩余劳动力200余个,集体分红10000余元;发展电商,建立“互联网+农村社区”工作站,村集体以集体房屋、日常水电等服务入股县美材汇公司,利益分红10%。现已有专业客服人员4名,建有网上店铺20余个,投入运营初见成效,集体和村民个人均初步获益;以挖掘村手工艺制品为抓手,建立手工制品合作社,积极培养十字绣、拉花鞋垫、颈椎枕、虎头鞋、剪纸等手工艺品能人。目前,已有10余人获得镇党委政府颁发的“最美巧娘”荣誉证书,产品开始销售。增收渠道的多元化,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三、着眼长远,文旅产业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有了村级集体经济,受益最多的还是村民。2016年以来,成立了马鞍桥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完成村晋文公广场、仿晋古大门、龙泉寺、文昌阁、生态公园等整体规划设计;积极争取到省级财政奖补资金、党建经费、环境治理经费等资金共410余万元,用于文化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广场、生态公园、下水改造等工程正在进行;自筹资金25万余元,兴建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一定文物价值的仿晋古大门;清理保护了村马鞍桥、张家大院、崔家大院、赵氏祠堂和雷家观景楼等古建筑。在建设文化旅游硬件的同时,深入挖掘村文化软件资源,投资近3万元,组建20余人的文艺队和宣传队,挖掘发扬眉户戏、晋南道情、翼城琴书、秧歌旱船、德孝文化等传统文化,收集整理村散落文物、传统民俗用具和历史资料,举办元宵节灯展,申报传统古村落,间接经济效应达万余元,为进一步推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经验启示
启示一:集体经济的发展,只有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才能取得突破;只有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因人施策,才能迸发出活力与动力;只有着眼“短中长”期三个目标,整体规划,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地推动,一步一步地落实,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不断持续发展壮大。
启示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马册村从政策扶持入手,盘活资源、发展大棚农业、引申文化遗产产业等方面积极发展,干部负好责,党员带好头,群众增信心,使富裕农村落到实处。
山西省翼城县经营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