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中学泥塑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究

2017-12-13朱玉会

赢未来 2017年8期
关键词:泥塑校本课程

朱玉会

泥塑,是中學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领域的重要环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特别是学生泥塑创作,以其生动、活泼、趣味的艺术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浓厚的生活气息,乡土气息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冲击,为学生实践创作提供不可或缺的素材,而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每天与大自然接触,与泥为伴,这些都是学生走进“泥塑”校本课艺术殿堂的外在环境,同时,学校的美术教师就是泥塑艺术的爱好者,内部条件也十分成熟,让学生从小学泥塑,可以促进这一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学生在这种广泛的文化情境学习和拓展特长,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泥塑的创作过程中,学生更自由的、更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力和表现力。同时,泥塑立体造型的表达,更有利于学生的艺术整体把握,在实践过程中内容表现的自由性、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泥塑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经校领导和教师们的慎重考虑下,决定将“泥塑”溶入我校校本课程,把它作为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构建艺术特色,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对形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注重发挥学生个性特点和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可以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造型基础知识和技能。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泥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一些感悟和收获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

1. 理解泥塑课程学习的地位和作用。

2. 掌握泥塑制作的基本技法。

技能教学目标

1. 具备制作泥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 能熟练制作泥塑造型。

3. 能根据专业造型目标的需求制作各种题材造型。

素质教学目标

1. 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和应用专业技术。

2. 不断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

3. 树立勤学苦练技艺、爱岗敬业的意识。

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应根据学校制定的指南,撰写教案。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如表演、竞赛、参观、讲故事、游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学期结束上交学校。

感受与体会

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关键,在自主“玩泥”中体现趣味性, “艺术源于生活”,泥,这一可塑性极强的材质运用在教学中,对于多是以绘画表现为主的美术常规课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材质的变化带给了孩子们极强烈的新鲜感,不管有没有玩泥的经历,在课堂上接触摔泥、捏泥、擀泥,玩泥这一事件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这种乐趣是孩子对动手能力在材质造型中的直观感受,是泥本身的美丽所在。从教学的角度看,泥的乐趣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层面。

2、造型技法与主题立意完美结合是灵魂,在作品中体现鲜活力,在学生自主玩泥的过程中,虽然能解放学生的思维创作空间,也会有极大一部分孩子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完成泥塑造型的实践,但这种造型表现因为学生的思维、生活经验的限制,教学结果上作品往往会出现重复塑形或无形可塑的境地。因此,对泥塑教学的把握必须由教师强化在“塑”字上,即泥塑教学中对泥塑造型技法的了解和学习, 在教学中,讲授一定的技法,比如捏、贴、抹、刻、盘的讲解,使泥塑造型具 有了丰富的视觉效果,使孩子能够长时间的带着发现的新鲜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这种创造的体验也是泥塑造型乐趣的一部分。

可是,再华丽的技法,缺少了表达的主题,效果也就要大打折扣了。因此,我们把“泥塑表现主题的乐趣”作为泥塑教学的最高境界,在教学中,主题也应该有所侧重,既可以是侧重于技法类的主题研究,也可以是表现生活类的主题应用。

3、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泥塑教学中要调动孩子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尊重他们的审美个性。在课堂上我最愿意听到,“老师,我可以这样做吗?我可以那样做吗?”。我们的作业一般都是开放性的,比如做蔬菜,在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了很多蔬菜图片,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后,学生自由创作。

用泥塑来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创造能力,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这一教学形式也要求作为美术教师的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强化目标意识,发掘学科内涵,使他们克服心理惰性,产生创造欲望和热情,真正用自己手中的泥来反映这个真、善、美的世界。

猜你喜欢

泥塑校本课程
泥塑玩具
多彩泥塑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