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及策略探讨
2017-12-13泽仁
泽仁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好的习惯受益终生,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只有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渠道的共同努力,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养成教育的环境,才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品质和道德习惯,培养出道德高尚、品行高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生;养成教育;改变策略
我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新时代以素质教育为教育目标,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人,身心健康的人,但纵观我国教育现状,素质教育的落实仍力有未逮。素质教育把德育放在第一位,小学生养成教育是德育的基础,笔者深感下一代就是希望,教育要从小抓起。故在本文中着力探讨我国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下如何改善一些日益暴露的问题。
一.我国现阶段小学生养成教育方面暴露出的问题
独生子女多,父母惯坏独生子女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惰性增强日趋明显,家校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家校教育任务分配不合理等都严重阻碍了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再例如,家长对学生关注度不够,重言传甚于重身教,看到学生有不当之处道理可以讲一大堆,但少有反思自己在日常行为中的瑕疵和一言一行对孩子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学校教学也有不尊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现象出现,课业有增无减,小学生课外活动时间不足,没有很好地劳逸结合。道德教育文本化而不是实践化。整个社会表现出的重利轻义的浮躁气氛,以及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传播,也导致玩手机电脑上网低龄化,小学生既得不到应有的亲子之爱、家庭关怀,又没有正确的引导和道德情操培养的实践,使我国现阶段小学生养成教育暴露出越来越多令人担忧的事实。
二.分析不良现象出现的原因
1.独生子女的客观现状
现阶段独生子女家庭多,这些家庭还往往经济条件优越,全家多把一个孩子当皇帝,导致孩子唯我独尊,目无尊长,且缺少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教育,不听老师教诲。在生活中独立性差,依赖性强。
2.个别教师和家长依然重分数、轻行为的教学评价观念
我国新课改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老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评价体系,并了解全体学生,重视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而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否把德育放在第一位?学校的教育职责是什么?教师是否有“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虽王天下不与易”的教育使命感,学校是否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
3.留守儿童居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城乡教育差距明显,农村人收入低,很多农民进城打工,家里只留下老人和小孩。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终生受教育经历中占有极其重要位置,而留守儿童多数依靠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老人的体力和教育理念大多处于衰落期,经年累月下来,孩子多有劣习,给学校和社会进行再教育带来困难。
4.社会环境重利轻义,尚利轻德现象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全民生活质量提高等多方面都有显著成就,但同时西方文化势力的传播也对我国国民思想和行为有很多不良影响。尤其是在21世纪信息技术如此发达之时,小学生能通过多种渠道接触各种信息,而小学生尚未形成正确坚定的三观,处于难以明辨是非甄别好坏的年龄阶段,一些图文或视频信息都不太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5.榜样力量缺失
我国传统教育注重言传和身教相结合,在一个家庭关系里,孩子就可以学到如何在社会上做人做事的道理及行为准则,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我国古人十分注重德育中的自我修养。再比如,古代学生启蒙读物《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对孝道、诚信、谦虚等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反复提及,再如四书中也讲到日常行为中劳动实践对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洒扫应对等,就是指要从小教育孩子,要以历代品德优秀者为榜样,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做学问。而现在的教育往往没有这个特点,且有部分顛倒本末的现象。再有,如今的和平是由过去无数英烈的生命换来的,而现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也有对英雄榜样作用的忽视,从而丧失了对小学生忆苦思甜、忧患意识的教育。
三.改善现阶段小学生养成教育问题的策略
1.养成教育从点滴抓起,从行为训练抓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有些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强制力,在家庭中,生活方面,家长要慈爱为心肠,严厉为眼色,严格要求孩子,不能一味溺爱,要培养孩子勤于劳动的习惯,尤其是独生子女,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既能锻炼不怕吃苦的生活品质,也能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应该给孩子充足的接近自然的机会,城市中的父母应多为孩子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孩子多与自然接触,多陪孩子探索大自然的未知与神奇,培养孩子不畏艰难,勇于克服困难、勇敢进取的品质,同时这也是教育的良好途径。学习方面,要求孩子把文具摆放整齐、作业书写规范。在学校,老师也应同样严格要求学生。
2.以身作则,家校合作,一抓到底
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要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父母在家里能尊敬老人,勤劳朴实,孩子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候,孩子的天真烂漫也会反向影响父母自身的行为习惯,引发父母对自我再教育的思考,从而更好地去教导孩子。父母更应该对孩子灌输尊师重道的思想,让孩子走向学校后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诲,吸收老师给予的养分。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在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恰如其分的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榜样。并主动与家长沟通,从更多的角度了解学生,与家长紧密配合,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启发引导。学校应适时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八荣八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心里。
3.全社会助力,三管齐下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容忽视,整个社会应该倡导建设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一个崇尚道德,尊重个性发展的社会能极大地影响个人的健康发展。社会应该对未成年人提供专门的适合少年儿童的娱乐活动场所,营造干净健康的上网环境,多传播有益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信息,并与社会恶劣现象做坚决的斗争。
结语:
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必须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教育力量,使整个养成教育过程不断反复熏习,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最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遍及整个小学阶段,使他们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李秀文.浅谈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J]《读与写·上旬刊》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