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湿法测试织物透湿性的影响因素的探讨
2017-12-13王静何惠燕宋蓉蓉
王静++何惠燕++宋蓉蓉
摘要:
本文对影响织物透湿性吸湿法测试结果的因素:仪器的温度、湿度、风速、干燥剂、人员操作手法等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做出的一些实验数据分析发现,不同的仪器,不同的干燥剂,不同的风速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其中风速和称重操作方法影响最大,特别是称重操作方法。
关键词:织物;透湿性;吸湿法;影響因素
1 试验
1.1 试验方法
根据GB/T 12704.1—2009《纺织品 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吸湿法 》进行试验操作。
1.2 仪器和用具
YG601-I/II型宁波纺仪透湿仪、YG601-H型宁波纺仪透湿仪、透湿杯及附件、电子天平、烘箱、干燥剂(无水氯化钙)、标准筛、干燥器。
2 数据分析
2.1 温度、湿度、风速的控制
标准GB/T 12704.1—2009中试验条件a规定的实验条件为:温度(38±2)℃,湿度(90±2)%,
风速0.3m/s~0.5m/s。试验用两台透湿仪于2016年8月进行外部计量检定,各项参数均符合标准要求。为了保证温度、湿度和风速不发生偏移,需要实时进行监控。每次测试前要用经计量合格的温湿度计和风速计进行调试监控,如果发现设定的参数和实际监控的偏差超出允许偏差范围的,则进行仪器参数修正。
2.2 干燥剂的比较
(1) 选取3家不同厂家生产的干燥剂(无水氯化钙)进行试验,测试3种干燥剂测试1小时后的吸湿率。试验结果见表1。
(2)在同一试验条件下,选用3家干燥剂(无水氯化钙)进行样品透湿性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
A厂和B厂的无水氯化钙的颗料相比C厂的小一点,C厂的颗料是最大,颗粒直径都在标准的范围0.63mm~2.5mm之内,A厂和B厂是分析纯,C厂的是化学纯。由表1和表2可见,不同厂家干燥剂的吸湿效果还是有差异的,A厂和C厂的干燥剂吸湿效果比较好,B厂的吸湿效果比较差。
2.3 风速的比较
标准GB/T 12704.1—2009中要求风速范围是:0.3m/s~0.5m/s,分别对0.3m/s和0.5m/s两个风速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见,不同的风速对结果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虽然都是在标准范围内,但是最大风速和最小风速还是存在有差异。
1.3.4 仪器的比较
采用两台透湿仪测试试样的透湿率,试验结果见表4。
由表4可见,采用两台透湿仪测试试样的透湿结果比较接近。
1.3.5 人员操作的比较
两人按照同一操作手法进行操作,得出的透湿结果见表5。
由表5可见,不同人员按照同一手法进行操作,透湿测试结果的差异不大。
1.3.6 称重操作方法的比较
标准GB/T 12704.1—2009要求样品平衡1h,取出放干燥器冷却30min,称重再测试1h,冷却再称重,然后通过测试1h后与平衡1h后的质量差值来计算最终的透湿量。其中平衡称重后需轻微振动杯中的干燥剂,使其上下混合,避免长时间使用上层干燥剂使其干燥效果减弱。为了验证杯中干燥剂是否上下混合,分别用相同的5块面料用不同振动方式进行试验,同时加测了平衡1h后的透湿量来作为评估后面测试1h透湿量变化的参考,结果见表6和表7。
由表6可见,干燥剂在平衡冷却前轻微振动,这时干燥剂还没有完全凝固结块,振动能使杯中上下干燥剂混合得更充分,对于后面1h的测试,干燥剂的吸湿效果更好,样品的透湿结果相对会高很多。
由表7可见,干燥剂在平衡冷却称重后再轻微振动,这时杯中表层的干燥剂已完全凝固,
轻振动是没法令杯内干燥剂上下混合的,这时测试后1h吸湿量和平衡前的吸湿量是差不多的,也就说,平衡1h样品的吸湿量几乎已达到饱和状态。只有用力振动才能使表层干燥剂裂开,表层裂开成块状的干燥剂很容易会碰到样品,如果力度掌握不好,上下层干燥剂的混合效果也不好,后面1h测试时干燥剂的干燥效果就会减弱,吸湿量变化效果也不明显,样品的透湿结果相对会偏低。
不同的振动方式会使结果差异变得非常大。表6中的操作更稳定,能确保干燥剂上下混合得
更充分,表7中的操作会因人而异,不是太好掌握,不能确保最大化地发挥干燥剂的干燥作用。
3 结论
综合以上的数据分析比较,仪器、人员、干燥剂、风速、称重操作方法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其中仪器和人员在可控情况下影响相对较小;风速和称重操作方法影响较大,特别是称重操作方法。所以做透湿测试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干燥剂,保证仪器正常校准,一旦风速选定之后,规范操作人员的称重操作方法非常重要,是影响最终测试结果的关键因素。
(作者单位:佛山中纺联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