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溃疡病P—L菌株诱导植株系统的抗性
2017-12-13任平阮祥稳赵文娟秦涛
任平 阮祥稳 赵文娟 秦涛
摘要:将不同致病力的猕猴桃溃疡病病菌接种于猕猴桃植株上,测定与抗病性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这5种防御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猕猴桃溃疡病不同致病力菌株会导致猕猴桃植株的POD、PPO、SOD、CAT、PAL活性明显提高;接种强致病力菌株P-H使猕猴桃植株的5种防御酶活性变化剧烈,尤其是POD活性明显上升后又明显下降;与接种无菌水相比,接种不同浓度P-L菌株可导致猕猴桃植株POD、PPO、SOD、CAT、PAL的活性明显提高,其中接种浓度为107 CFUmL的P-L菌株发酵液,5种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2个浓度处理,且与P-H菌株接种侵染的各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高浓度 P-L菌株发酵液具有更好的激发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能力,弱致病力猕猴桃溃疡病病菌P-L发酵液能诱导猕猴桃植株产生抗病性。
关键词:猕猴桃;溃疡病;防御酶;诱导抗性;P-L菌株;过氧化物酶;发酵液
中图分类号: S436634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21-0109-03
收稿日期:2016-06-17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学院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13K-16)。
作者简介:任平(1972—),女,陕西西安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微生物资源应用开发。E-mail:mysrenping@163com。
生物防治是控制植物病害、减少化学农药污染的有效途径,而诱导抗性又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机理之一1]。诱导抗性是通过诱发植物免疫机制来实现的,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子预先处理植物,使原来的感病反应产生局部的或系统的抗性2]。植物经外界刺激或诱导会引起植物产生一些应急反应,进而引起植株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使植物产生抗性。目前,研究植物诱导抗性机制时,主要是研究一些与抗病相关的酶或物质3]。植物受病原菌侵染或生物因子诱导,植物体内与抗病反应密切相关的防御酶活性会升高,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等是存在于植物体内与抵抗病原微生物侵染有关的重要酶类4]。
猕猴桃溃疡病是猕猴桃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病害,化学药剂难以有效地防控,即使大量使用农药,也收效甚微,还造成猕猴桃产品和生态环境污染。根据“植物获得性抗性”学说5],用猕猴桃溃疡病弱致病菌株发酵液进行诱导接种,可刺激猕猴桃植株体内产生对溃疡病的抗体,进而使猕猴桃植株产生对溃疡病的抗性,从而达到不用化学农药、用弱致病菌株防控猕猴桃溃疡病的目的,实现猕猴桃的无污染生产。
前期研究发现,接种猕猴桃溃疡病弱致病菌P-L发酵液能提高猕猴桃植株对强致病菌P-H的抗性。在此基础上,本试验通过将不同浓度P-L菌株发酵液接种到猕猴桃植株上,测定其体内PAL、POD、PPO等酶的活性变化,分析弱致病菌是否会引起植物系统产生抗病性,为揭示其生防机理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强致病菌P-H、弱致病菌P-L,由陕西省科学院酶工程研究所微生物实验室筛选出来;15株试验植株为2年生盆栽猕猴桃实生苗。金氏B培养基(KBA培养基):蛋白酶解蛋白胨200 g,KH2PO4 15 g,MgSO4·7H2O 15 g,甘油150 mL,加蒸馏水到1 L,pH值为72。培养基121 ℃灭菌20 min。
12试验方法
121菌株悬液的制备及接种将不同致病力P-H菌株、P-L菌株分别接种于KBA培养基中,26 ℃ 160 rmin振荡培养30 h;将P-L菌株发酵液用无菌水分别稀释成105、106、107 CFUmL等3个浓度,采用超声波对细胞进行破碎,超声波输出功率为250 W,工作6 s,间隔5 s,总工作时间66 min;将P-H菌株发酵液用无菌水稀释成106 CFUmL作为对照1(CK1),以无菌水处理作为对照2(CK2);每处理选取长勢一致、健壮的猕猴桃植株各3株,每株选择3张大小均匀、长势良好的叶片,将菌液及无菌水均匀喷在猕猴桃叶片上进行诱导抗性试验,套上保鲜袋。
122POD、PPO、SOD、CAT、PAL活性的测定接种前及接种后2、6、10、15、20 d分别采集猕猴桃叶片,测定其POD、PPO、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POD提取及活性测定参照张龙翔等的方法6]进行,以 1 g 鲜质量1 min内D470 nm值变化001作为1个酶活性单位(U)。PPO提取及活性测定参照朱广廉等的方法7]进行,以1 g鲜质量1 min内D525 nm值变化001为1个酶活性单位(U)。SOD提取及活性测定参照朱广廉等的方法7]进行,以抑制氮蓝四唑(NBT)还原的50%酶量为1个酶活性单位,以不加酶液而用缓冲液代替酶液的处理为空白对照,酶活性计算公式为:
JZ]N=2×(D560 nm空白-D560 nm处理)D560 nm空白。
CAT提取及活性测定参照李合生的方法8]进行,采用紫外吸收法,以1 g鲜质量1 min内D240 nm减少01的酶量为1个酶活性单位(U)。PAL提取及活性测定参照薛应龙等的方法9]进行,以1 g鲜质量D290 nm值变化001所需酶量为1个酶活性单位(U)。
2结果与分析
21P-L菌株不同浓度发酵液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由图1可知,处理组和对照组在接种前的POD活性差异不明显;处理组和CK1的POD活性在接种后2~6 d多为缓慢升高,在接种后6~10 d的POD活性明显上升且达到峰值,后下降较快,接种15 d后趋于平稳;接种后20 d时,处理组和CK1的POD活性仍高于CK2;CK2的POD活性在20 d内变化不大;处理C(P-L菌株发酵液浓度为107 CFUmL)的POD活性明显高于其他2个处理;处理组的POD活性变化趋势与CK1一致,且POD活性始终高于CK2,这是由于当病原菌在植株体内活动时,过氧化物酶对病原菌极为敏感,很可能与其他代谢系统协同作用,使体内活性氧物质保持在一个正常的动态水平,同时,其还可以氧化枝条组织中的酚类化合物,相应产物阻止病原物的扩展,提高了其抗性水平。107 CFUmL 高浓度P-L菌株发酵液具有更强激发POD活性的能力。endprint
22P-L菌株不同浓度发酵液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由图2可知,处理组和对照组在接种前的PPO活性差异不明显;处理B、处理C、CK1的PPO活性在接种后2~10 d明显上升且达到峰值,后下降较快,接种后20 d仍高于CK2;处理A的PPO活性在接种后2~6 d缓慢升高,在接种后6~10 d的PPO活性明显上升且达到峰值,后有所下降,接种后20 d时,处理A的PPO活性高于处理B、CK2;CK2的PPO活性在20 d内变化不大;处理C的PPO活性明显高于其他2个处理;处理组的PPO活性变化趋势与CK1基本一致,且其PPO活性始终高于CK2,这可能是由于植物在对病原菌侵染的防卫反应中,需要更多的多酚氧化酶参与,而多酚氧化酶不仅参与酚类物质的氧化,同时也参与木质素的形成,木质素一方CM(25]面增加了细胞壁抗病原物的穿透压力,另一方面限制了真菌酶和毒素的扩散,阻碍了病原菌从寄主获得水和营养物质10]。107 CFUmL高浓度P-L菌株发酵液具有更强激发PPO活性的能力。
23P-L菌株不同浓度发酵液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由图3可知,处理组和对照组在接种前的SOD活性差异不明显;处理组和CK1的SOD活性在接种后2 d呈下降趋势,处理B、处理C、CK1在接种后2~10 d的SOD活性明显上升并达到峰值,后下降较快,接种后20 d时,处理组和CK1的SOD活性仍高于CK2;处理A的SOD酶活性在接种后2~15 d缓慢上升且达到峰值,接种后20 d时的SOD活性高于处理B、CK2;CK2的SOD活性在20 d内变化不大;处理C的SOD酶活性高于其他2个处理;处理组的SOD活性变化趋势与CK1一致,且其SOD活性始终高于CK2,这可能是当病原菌侵染时SOD活性上升,以清除病原菌刺激产生的自由基,防止氧自由基伤害细胞膜系统,使细胞内保持一个稳定、有利于生长的环境11]。107 CFUmL高浓度P-L菌株发酵液具有更强激发SOD活性的能力。
24P-L菌株不同浓度发酵液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由图4可知,处理组和对照组在接种前的CAT活性差异不明显;处理组和CK1的CAT活性在接种后6 d达到第1个峰值,这可能是在病菌侵染初期,细胞经SOD过程产生H2O2,使胞内活性氧的数量迅速增加,CAT活性也随之上升;后CAT活性值下降,并在接种10 d后又上升,在接种后15 d CAT活性达到第2个峰值,这可能是猕猴桃接种病菌,其枝条细胞有新的代谢产物产生,从而进一步刺激CAT活性上升;处理组的CAT活性变化趋势与CK1一致,且CAT活始值高于CK2。107 CFUmL高浓度P-L菌株发酵液具有更强激发CAT活性的能力。
25P-L菌株不同浓度发酵液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
由图5可知,处理组和对照组在接种前的PAL活性差异不明显;处理组和CK1的PAL活性在接种后2~6 d明显升高,接种后6 d PAL活性达到峰值,后又缓慢下降,接种10 d后趋于平稳;接种后20 d时,处理组和CK1的PAL活性仍高于CK2,CK2的PAL活性在20 d内活性变化不大;处理组的PAL活性变化趋势与CK1一致,且PAL活性始终高于CK2,这可能是由于病原菌攻击引起植物体合成大量新的PAL,以抵抗病原菌侵入对植物的伤害。107 CFUmL高浓度P-L菌株发酵液具有更强激发PAL活性的能力。
3结论与讨论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机制包括抗生作用、溶菌作用、重寄生作用、竞争作用、交互保护作用及促生作用12-13],诱导系统抗性也被认为是生防菌的一种重要防病机制。植物的诱导抗病包括木质化、防御酶活性、病程相關蛋白、植保素等多种生理生化因子的合成。有大量研究表明,参与植物体内多种防卫反应的PAL、PPO、POD等酶系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14],这些酶的活性与植株抗病性呈正相关,在植物的抗病反应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接种猕猴桃溃疡病不同致病力菌株会导致猕猴桃植株的POD、PPO、SOD、CAT、PAL活性明显提高,而接种强致病力菌株会使猕猴桃的5种防御酶活性变化剧烈,尤其是POD活性急剧上升后又迅速下降,这种变化可能与强致病力菌株对植物具有致病性,能导致植物发病及生理功能紊乱等有关15];与接种无菌水相比,接种P-L菌株不同浓度发酵液可导致猕猴桃植株的POD、PPO、SOD、CAT、PAL活性明显提高,其中接种浓度为107 CFUmL P-L菌株发酵液的猕猴桃植株的5种酶活性明显高于接种106、105 CFUmL的,且与P-H菌株侵染后的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107 CFUmL高浓度P-L菌株发酵液具有更强激发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能力。
不论是弱致病菌还是强致病菌,在一定程度上都可导致与抗病反应相关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而且有时植株对强致病力溃疡病菌的反应更加敏感。因此,在诱导植物提高抗病能力时,须选择合适的诱导菌株和接种强度,以达到预期的生防目的。
HS223]参考文献:
1]ZK(#]谭可菲,段玉玺,朱晓峰,等 根结线虫生防菌snef8对番茄诱导抗性的初步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22-24
2]令利军,冯蕾,雷蕾,等 地衣芽孢杆菌TG116诱导黄瓜抗病性相关防御酶系的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2(1):100-104
3]张鹏翀,胡增辉,沈应柏 植物诱导抗性的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学,2008,15(9):22-23
4]Zheng Y H,Fung R M,Wang S Y,et al Transcript levels of antioxidative genes and oxygen radical scavenging enzyme activities in chilled zucchini squash in response to super atmospheric oxygen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08,47(3):151-158
5]刘永胜,王永,秦立金,等 FOC-RA-5诱导后黄瓜叶片内几种酶活性的变化J] 北方园艺,2016(6):1-5
6]张龙翔,张庭芳,李令媛 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M] 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7]朱广廉,钟海文,张海琴 植物生理学实验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8]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试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2-33
9]薛应龙,欧阳光察,澳绍根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研究Ⅳ水稻幼苗中PAL活性的动态变化J] 植物生理学报,1983,9(3):301-305
10]ZK(#]张树生,胡蕾,刘忠良,等 植物体内抗病相关酶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3):48-49,5
11]李淼,檀根甲,李瑶,等 不同抗性猕猴桃品种感染溃疡病前后几种保护酶活性变化J] 激光生物学报,2009,18(3):370-378
12]陈立华,金秋,牛明,等 棘孢木霉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生物防治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5):115-117
13]李建文,高易宏,吴辉,等 生防菌BS04防治辣椒疫病机制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0):151-153
14]林陈强,李占飞,张慧,等 枯草芽抱杆菌CS16诱导香蕉抗病性相关防御酶系的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2013,28(6):570
15]张赛群,邹燕红,吴素琴,等 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菌株诱导番茄系统获得性抗性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7(增刊2):3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