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苏垦118的选育与利用

2017-12-13杨杰仲维功王军范方军朱金燕李文奇王芳权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21期
关键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杨杰 仲维功 王军 范方军 朱金燕 李文奇 王芳权

摘要:苏垦11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优质高产品种扬粳7号为母本,以高产多抗粳稻品系盐稻9660杂交,经过连续多代稻瘟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外观与食味品质品尝鉴定选育而成的一个高产、优质、多抗的粳稻新品种。苏垦118全生育期150 d左右,株高100 cm左右,叶片淡绿色,分蘖力较强,株型紧凑,群体整齐度好,成熟期转色好,灌浆快,抗倒性强。机插条件下一般有效穗360万hm2左右,每穗120粒左右,结实率93%以上,千粒质量27 g。其突出优点是:灌浆速度快,抗性好、熟相好、米质好,尤其是米饭食味好,有淡淡清香味。适宜在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

关键词:优质食味新品种;苏垦118;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2+203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21-0079-03

收稿日期:2017-05-1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编号:SQ2017ZY030032);江苏省现代农业重点研发项目(编号:BE201535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探索性项目编号:ZX(17)2014]。

作者简介:杨杰(1969—),男,四川南部人,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Tel:(025)84390320;E-mail:yangjie168@aliyuncom。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迫切需要,水稻生产对稻米的需求也开始由数量型向品质、食味型转变,水稻育种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品质、食味与产量并重。日本粳稻育种一直重视稻米品质,尤其是一直重视食味品质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育成的越光(Kosihikari)由于其食味极佳,从1979年开始栽培面积一直处于日本推广面积首位,其他几个品种全都是1980年以后育成的优良食味品种。日本粳稻面积约170万hm2,Kosihikari种植面积占约40%,Hitomebore、Hinohikari、Akitakomachi种植面积占约30%,Kirara397种植面积占约5%,其他品种约20%。越光品质至今没有品种超越,目前,多数推广品种是越光的改良后代1]。江苏利用日本选育的具有越光血缘的低直链淀粉品种HJ14mm]Kanton194为亲本(别称Milky Princess),培育了系列俗称“软米”的品种,受到市场欢迎,提升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粳稻食味品质2-3]。但江苏软米品种的外观品质、加工品质等商品性品质仍存在缺陷,食味品质仍须提档升级,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优化淀粉结构提升商品性、降低蛋白含量提升食味品质、增加次生代谢产物提升风味品质等3个方面开展工作。

苏垦118(原南粳1311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优质高产品种扬粳7号为母本, 以高产多抗粳稻品系盐稻9660杂交,经过连续多代稻瘟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外观与食味品质筛选鉴定的新品种,2011年获得稳定品系13118,2012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稻预备试验,2013—2014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稻区域试验,2015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稻生产试验,2016年6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苏垦118(审定号为苏审稻201605)。苏垦118适合在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近年来,在宁镇扬及盐城、泰州、南通等适宜种植区域内的生产展示方都表现为熟期早、熟相佳、长势好、适应性广。苏垦118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快一早三好”,即灌浆速度快、熟期早、抗性好、熟相好、米质好。2014、2015年水稻生育期连续阴雨天气多,穗颈瘟在江苏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生产上呈暴发性危害,但苏垦118在多地生产示范中表现出对穗颈瘟的良好抗性;苏垦118灌浆速度比淮稻5号快,全生育期较淮稻5号提早3~5 d,成熟期转色好,秆青籽黄,穗层整齐,籽粒饱满;苏垦118出糙率高,整精米率70%左右,米饭食味好,有淡淡清香味。因此,苏垦118是风味品质改良的优质食味新品种。

1选育经过

2002年正季以优质高产品种扬粳7号(别称扬粳687,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以盐粳187×香粳111杂交育成,属中熟中粳稻)为母本,以高产多抗粳稻品系盐稻9660为父本杂交配组,目的是通过对有利基因的聚合选育出优质、高产、多抗的粳稻新品种。2005年,F3代起逐代对当选株系进行稻瘟病抗病基因Pi-ta、Pib基因型選择,保留同时含有Pi-ta和Pib基因的株系;2006年,JP2]F4代起逐代对当选株系进行品质筛选,淘汰米质达不到国标3级优质米的株系;2007年,F5代起逐代对当选株系进行白叶枯和穗颈瘟接种鉴定,淘汰穗颈瘟3级以上或者白叶枯5级以上的株系;2008年,F6代起对当选株系进行食味品尝,筛选优良食味的株系;2011年,对通过上述筛选获得的3个品系进行比较试验,当选1个表现为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系13118,该品系表现性状稳定一致,叶片淡绿色,分蘖力较强,株型紧凑,群体整齐度好;生长清秀,后期转色正常,熟相好;成熟期灌浆快,抗倒性强;每穗总粒数130粒左右,米粒外观透明,千粒质量27~28 g,全生育期150 d左右,比对照武运粳24早熟2~3 d。2012年,推荐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稻预备试验。苏垦118选育过程见图1。

2产量表现及主要特征特性

21中间试验及试种示范结果

2012年,预试平均产量10 3088 kghm2,居64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较对照1淮稻9号增产1037%,较对照2镇稻14增产708%。2013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9390 kghm2,位居参试品种第5位,比对照1镇稻14增产584%,比对照2淮稻9号增产761%,熟期比对照分别短32、12 d,稻瘟病接种鉴定3级,抗条纹叶枯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性状;2014年,区试平均产量9 3900 kghm2,列参试品种第7位,较平均产量(不含对照,因对照稻瘟病重产量过低)增产035%;2年平均产量JP2]9 6645 kghm2,增产40%以上。在区试中表现为产量较高,endprint

FK(W17]TP杨杰1tif]

穗粒结构协调,分蘖力较强,茎秆粗壮,熟相好,米质优,抗病性好,抗倒能力强。2015年,参加生产试验。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0 1625 kghm2,比对照增产444%,表现为穗数较多,穗粒结构协调,后期熟相好,综合抗性强。

在参加中间试验的同时,该品种2014—2015年分别在南京、兴化、洪泽、姜堰、盐城、东辛农场等地参加了新品种展示与示范,表现出长势清秀、结实率高、熟相好、产量较高、米质优,得到了示范展示单位的好评。2015年,在宝应县安宜镇种植新品种展示方,表现分蘖力强、穗型较大、后期熟相好、结实率高、抗病性好、经省(市、区)种子站组织的专家实产验收产量为11 652 kghm2。

22主要特征特性

221株型松散适中、生长清秀

苏垦118苗期叶色淡绿,叶挺,苗体较矮,分蘖力较强,抽穗后叶片挺、株型较紧凑,半直立穗,植株生长清秀,后期转色正常,收获时仍有3~4张绿叶,熟相好。在肥水正常条件下,株高100 cm左右,谷粒椭圆,长宽比18左右,谷壳较薄。

222产量构成因素协调

苏垦118有效穗330万~360万穗hm2,每穗120~125粒,结实率93%以上,千粒质量27~28 g。该品种分蘖性好,群体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属于穗粒并重型品种;熟期在同类型品种中相对较早,灌浆速度快。因此,该品种产量较稳定,适应性广。

223综合抗性较好

根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性鉴定结果,在江苏省中间试验中,苏垦118对4个白叶枯病代表菌株KS6-6、浙173、PXO97、JS49-6鉴定结果都在3级以下,表现为抗病;苗期对稻瘟病6个生理小种抗性鉴定为0~2级,穗颈瘟3年鉴定结果最高为3级,稻瘟病综合指数2014年为5级,2015年为475级,表现为轻感;条纹叶枯病经省统一鉴定,3年异地鉴定结果为抗;纹枯病3年鉴定结果均为抗到高抗。试验示范过程中纹枯病轻,未发生稻曲病。在区试和生产试验示范过程中,未出现倒伏现象。

224稻米品质优

苏垦118由江苏省种子站统一取样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检测中心分析,糙米率857%、精米率797%、整精米率763%、长宽比16~18、垩白率17%、垩白度46%、透明度2级、碱消值68级、胶稠度70 mm、直链淀粉含量139%、米饭微香。除直链淀粉含量偏低外,其他各项品质指标达国标三级优质米标准。

3栽培技术要点

3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在苏中及宁镇扬丘陵稻区作一季稻种植以5月中下旬播种为宜。湿润育秧秧龄宜在30 d左右,净秧板播量 375 kghm2 左右。旱育秧宜在30~35 d,净秧板播量600~675 kghm2。机插秧塑盘育秧秧龄宜在18~20 d,每盘播干种子100 g,大田用种量45~60 kghm2。湿润育秧与旱育秧秧田要施足基肥,最好以有机肥为主,配施磷钾肥,2叶1心期施好断奶肥,3叶1心施分蘖肥,拔秧前2~3 d施好送嫁肥。机插秧苗床如采取基质育秧做到看苗补肥,起秧前1 d,施尿素45~75 kghm2作送嫁肥,效果更好。

32合理密植,優化群体结构

移栽稻一般株距13 cm,行距25~28 cm,27万~30万穴hm2,每穴插3~4苗,基本苗90万~120万hm2,栽插深度2~3 cm,栽后20~25 d达到预期穗数。随后搁田控苗,最高苗控制在450万hm2左右,有效穗300万~330万hm2。机插稻一般株距13 cm,行距30 cm,25万~27万穴hm2,每穴插3~4苗,缺穴率控制在5%以内,并采取人工补缺,栽后25 d达到预期穗数。随后搁田控苗,最高苗控制在480万~525万hm2,有效穗360万~375万hm2。

33科学肥水运筹,提高群体质量

苏垦118属穗粒并重型品种,穗型弹性较大,结实率较高,因此应在一定穗数的前提下主攻大穗。苏垦118产量为9 750~1 050 kghm2,一般需氮量300 kghm2,P2O5 150 kghm2。K2O 150 kghm2。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 ∶4为宜,基肥最好能使用部分有机肥,磷肥、钾肥60%作基肥,40%作穗肥,移栽后5~7 d施分蘖肥1次,尿素150 kghm2,1周后再施尿素150 kghm2加复合肥150 kghm2。穗肥促花肥在7月20—25日施用,一般用复合肥150 kghm2、尿素 75~90 kghm2;穗肥保花肥在8月5—10日(倒2叶期)施用,一般施复合肥105~120 kghm2。

水浆管理做到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适当露田;达到穗数苗后应及时搁田,机插秧要采取分次搁田,一般正常生长田块应搁至田面不陷脚、白根外露、叶色退淡为标准,以后采取间隙灌溉。抽穗期田间保持一定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养根保叶,满足生理需水即可,收割前10 d断水。

34病虫防治

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做好稻蓟马、稻飞虱等害虫防治,大田期做好螟虫、稻纵卷叶螟等防治,高峰苗至抽穗期,结合害虫防治用药防治纹枯病1~2次,破口期做好稻瘟病防治。其他病虫害防治参照生产上同类型品种和当地植保部门的要求实施,确保丰产丰收。

4应用前景与优质食味育种的遗传改良途径

41应用前景

近年来,江苏省在低直链淀粉优良食味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进展,具有清香味的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苏垦118的育成丰富了长江中下游经济发达地区对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多样性的需求。苏垦118的扩大推广,可进一步加速江苏省优质水稻产业的发展,为推动江苏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42优质食味育种的遗传改良途径endprint

越光作為日本的优质食味品种,自育成以来,一直是日本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日本科学家也一直围绕其食味品质开展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展。2008年,利用日本晴和越光的回交重组自交系,在第3染色体定位到一个主效优良食味QTL,并利用以日本晴为背景的越光染色体代换系进行了验证4]。同年,日本另一研究机构报道,利用越光和食味较差的粳稻品种的重组自交系,通过连续3年的重复,也在第3染色体定位到主效食味品质QTL5]。二者都发现,越光主效食味品质QTL与SSR标记连锁。2016年,日本农业生物科学研究所利用评价食味品质的33项指标,包括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蒸煮食味品质以及米粉糊化特性,通过对183份水稻品种资源分析,越光以及多个大面积推广品种的蛋白质含量都较低,发现优良食味品质主要与Wx位点和第3染色体短臂端SSR标记关联6]。综上所述,日本近10年来多家科研机构食味品质的研究都表明,越光食味品质至今依然最佳,优良食味品质与低蛋白质含量、低直链淀粉密切相关,在第3染色体短臂末端存在一个主效优良食味QTL,可用于优良食味的品质育种。

日本人对米饭香味不感兴趣,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许多国家对有香味的大米情有独钟,印度近年来对水稻香味相关的风味物质进行了系统研究7],发现多个调控基因和路径,为食味品质改良提供了新思路。新育成的苏垦118具有独特的风味品质,为进一步开展水稻稻米优质育种提供了新资源。

参考文献:

1]ZK(#]Kuniaki N,Kunihiko S,Takashi E Breeding of new rice cultivar ‘Tohoku 194 with ‘Sasanishiki-type good eating quality of cooked riceJ] Breeding Science,2013,63(2):233-237

2]王才林,张亚东,朱镇,等 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9108的选育与利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9):86-88

3]Yang J,Wang J,Fan F J,et al Development of AS-PCR marker based on a key mutation confirmed by resequencing of Wx-mp in Milky Princes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japonica soft rice (Oryza sativa L) breedingJ] Plant Breeding,2013,132(6):595-603

4]Wada T,Ogata T,Tsubone M,et al Mapping of QTLs for eating quality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japonica rice ‘KoshihikariJ] Breeding Science,2008,58(4):427-435

5]Takeuchi Y,Hori K,Suzuki K,et al Major QTLs for eating quality of an elite Japanese rice cultivar,Koshihikari,on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3J] Breeding Science,2008,58(4):437-445

6]Hori K,Suzuki K,Iijima K,et al Variation in cooking and eating quality traits in Japanese rice germplasm accessionsJ] Breeding Science,2016,66(2):309-318

7]Hinge V R,Patil H B,Nadaf A B Aroma volatile analyses and 2AP characterization at various developmental stages in Basmati and Non-Basmati scented rice (Oryza sativa L) cultivarsJ] Rice,2016,9(1):38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玉米杂交种金富36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