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博物馆的博物馆传播学分析

2017-12-13李旭滨

神州民俗 2017年10期

[摘 要]近年来,社区博物馆成为国外博物馆业界所热议的发展课题,逐渐形成了博物馆学研究的新领域。这一博物馆经营理念之传入国内,亦日益得到业界各方的关注与重视。笔者试图从博物馆传播学角度,解析社区博物馆的传播原理与社会效果,探讨社区博物馆之于城市文化发展和城乡社区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社区博物馆;博物馆传播学;社区发展

近年来,社区博物馆成为国外博物馆业界所热议的发展课题,逐渐形成了博物馆学研究的新领域。事实上,作为一个仍令人倍感新鲜的博物馆学研究概念,“社区博物馆”早于1966年便在美国被研究者们所提出;迄今为止,关于“社区博物馆”的定义与相关理论的讨论仍然有很多,学者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各不相同;而当这一博物馆理念传入国内,亦引发了博物馆业界各方的关注与重视。此中,国内学者单霁翔对社区博物馆的理解值得一提,“社区博物馆是传統博物馆范围与界限在特定条件下的扩展,贯穿着对于博物馆功能与职能的重新定位。社区博物馆力图冲出馆舍天地,突破文物藏品的狭义概念,并且使文化拥有者自己成为文化的主人”1。

从西方国家正在尝试的社区博物馆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社区博物馆”理念更多地是作为社区发展计划的一部分,融入到公众共同参与的社区活化规划工程中。笔者认为,“社区博物馆”理念本身早已超越了传统博物馆的涵义与功能,其目的是利用博物馆这一形式平台,鼓励公众参与社会文化发展的过程,在保存特定社区发展历史记忆的同时,促进社会公民意识的育成、公民文化素质的提升。推广、深刻理解“社区博物馆”理念,贯彻、灵活运用“社区博物馆”理念,将有利于现代社会的城市化建设进程。

本文将从博物馆传播学角度,解析运作社区博物馆的传播原理与社会效果,探讨社区博物馆之于城市文化发展和城乡社区建设的意义,期盼国内博物馆事业发展需对“社区博物馆”这一崭新理念多予重视、研究,并尝试灵活运用。

一、博物馆学与传播学的结合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同传播学有着纽带般的不解之缘。2站在现代博物馆的社会角色与性质的角度来看,博物馆具有着现代社会所期望的、天然的文化传播与社会教育功能,对于社会导进、公众教育、社会文化传承发挥着独特作用。融入传播学研究的内容与传播模式作分析,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的相关功能有着显而易见的传播学意义。在现代跨学科整合发展的潮流之下,传播学在博物馆研究上的整合和应用渗透是必然发生的。这就是博物馆传播学的诞生背景。

作为一种应用研究的学科整合产物,博物馆传播学现时在国内博物馆学研究中讨论不多,这与国内博物馆学研究尚在起步关系很大。而在国外,如美国,全世界博物馆事业最发达、也是博物馆学研究最先进的国家之一,普遍对博物馆传播学有着清楚认识与专门研究。例如在博物馆学研究领域内占有顶尖地位的美国费城艺术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其博物馆学专业研究中,均设有专门的博物馆传播学专业或安排相关研究课程。3博物馆传播学在美国博物馆学研究中的重视程度,亦可见一斑。

笔者认为博物馆传播学研究作为一种博物馆学研究的应用性分析框架,是指对以博物馆教育、文化传播为最终目的的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博物馆的关系的应用性分析研究。基于博物馆自身特有的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的属性功能与社会职能,利用博物馆传播学作博物馆功能运作效果的应用性分析,将对现时博物馆学研究内的不少问题带来新认识和新发展。

二、社区博物馆的博物馆传播学分析

社区博物馆的出现是社会生态大转变在文化上的反映。20世纪70年代以电子产业的发展为标志的信息社会已经出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扩展,衍生出产业生态结构的转变,即由农业社会想工业社会转型,再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4联系到社会发展的新情况,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中所遇到的个体社会化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冲突,及城市文化多元发展的困境,“社区博物馆”理念的提出与发展,充分表达了博物馆学对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的思考与反应。在博物馆事业的新时代发展中,社区博物馆诚然具有着现实的实践意义。

在一般理解与目前西方国家的大多数尝试的实际情况下,社区博物馆显然与生态博物馆有着不同区别。最直接显著、却不是必然的区别,即狭义上,社区博物馆是建造在城市社区区域的博物馆,如福州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而生态博物馆则更倾向于指“将展品置于与之相关的环境中”的思想5,对大多表现为特定群落的原生态保护,如贵州梭嘎生态博物馆。当然,两者差别其实并无严格的界限,无论城市社区环境与特定群落生态都有相通的规律。但此处,笔者仅以建于城市社区环境内、最能体现现代媒介传播效果、狭义的社区博物馆整体作为解析的标本,以讨论城市化进程中社区博物馆的重要作用。

实现传播必须具备四个最基本的条件,即传播者、讯息、媒介和受传者。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完成传播活动。6对社区博物馆的博物馆传播学分析,是基于这四项基本条件的传播过程解析。

(一)博物馆传播的主体:社区民众

处于城市社区中心的社区博物馆,其建立方式有从周边大型博物馆派出馆员指导建立社区分馆,也有大中型博物馆参与建设社区的博物馆资讯平台,方式多样。但归根到底,社区博物馆的传播主体,换句话说即工作者,仍然是社区民众。社区博物馆理论鼓励社区民众以志愿者、社区委员会、居民团体的方式,直接参与社区博物馆的活动运作与日常管理,而大中型博物馆则从旁起专业指导、业务顾问的作用。

美国博物馆发展史上佳名远播、由美国斯密桑宁研究院协助建立的阿纳考斯提邻里博物馆(Anacostia Community Museum)即是一个很成功的社区博物馆案例。博物馆的选址首先经由有需要的社区主动向研究院提出申请,其后经过筛选,最后定在华盛顿东南部一个人口约20万的低收入黑人社区。建设和运营经费由研究院和部分热心的博物馆基金会提供。馆长由土生土长的一位教育工作者担任,博物馆的职员都由社区内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担当,展示由斯密桑宁研究院借调两人作为指导。7博物馆建筑本身则改建自社区内一座陈旧的剧院。此后,该馆举办了一系列有关自然科学、地方历史建筑与社区记忆的展览,并积极开办各类社区居民学习班,设立斯密桑宁研究院奖学金鼓励社区儿童的学业成长。致力推动这一社区博物馆建立、世界知名的博物馆学家里普瑞(S·D·Riply)曾在其著作中写道,“(低收入社区居民)这是一群最需要到博物馆看看、享受欣赏博物馆乐趣的人们……唯一解决的办法是把博物馆送上门去”。8

(二)讯息:社区记忆与发展规划

社区博物馆的传播过程,其传播内容的主题可以展现为三种:致力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趣味与民众文化认知水平(文化素质);致力传承社区记忆及其文化历史,促进城市文化的多元局面之形成;致力推动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成长与公民义务、权益观念发展。这一系列主题的相关讯息,是使社区博物馆之所以能够极大地适应日渐深化的现代城市化过程,有助于解决过程中所面临的文化保育、社区更新、民众意识与素质等问题。

美国纽约市下东区廉租公寓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它是一座实行以社区为基础的教育机构。博物馆结合下东区作为著名移民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将馆址选在社区内一栋建造与1863年的五层复合式住宅,努力建立了1700个曾经居住在这栋大楼的移民住户档案,并修复一些移民家庭的旧居。博物馆希望通过典型移民家庭的视角,向以当代移民为主体的社区居民展示社区的历史与过去的社区移民生活;更重要是,还通过建立公共论坛,了解业主、生产者、顾客和管理者等对下东区社区的不同看法,激发参观者进行交流与思考;并鼓励社区民众在自己生活的社区里,加入到各项活动和讨论中来,分享不同的观点,讨论不同的经历,探究解决社区存在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批判性地审视复杂的社会问题,用积极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9

(三)媒介:公众参与的社区活动

社区博物馆运作方式的最大特点,是突破传统博物馆以藏品为核心的专题展览、以馆舍为平台的活动空间,致力使社区文化的拥有者成为文化的主人与创造者。基于社区博物馆所致力的行动目标与宣扬的讯息,其媒介方式实际上不仅是博物馆传统展览手段,还结合了更多贴近民众生活的社区活动,以期达到发掘、增强民众的终身学习意识、文化自觉与社区参与热情。如,一是建立在文物收藏基础上的博物馆专题展览;二是以承载、体现社区历史记忆的纪念性物品(不局限在文物)为主题的社区展览;三是社区民众的集体休闲、志愿活动及其分享;四是赋予社区发展与规划议题的民意讨论。

建立于2010年的荷蘭Ter Aar博物馆,便是一个专以保存社区平民记忆的社区博物馆。“它让我们看到,历史博物馆还可以这样存在:设在村边,由自愿者管理,展品像是直接从附近村民家中搬来的……人们即可以将祖父辈使用过的小船送来,也可以将祖母织就的鱼网送来,还可以将自己早年耕作的农具送来,想必它们早已在家闲置了多年。展览在这里,即可妥善地保存,也可与人分享,共同缅怀逝去的时光,教育下一辈,不失为一种生动的文化传承方式……而今,Ter Aar一类的博物馆仅作为一处保存平民记忆的场所,从建设到运营全部由自愿者经管,国家对此已全面‘放手。”10

(四)受传者:社区民众与城市

社区博物馆的运营与活动展开,其讯息与行动的最终受传者与直接受益者都是社区民众;社区博物馆由此亦达到了民众自觉利用社会的博物馆资源与活动平台,实现自我教育、促进社区发展的直接目的。进一步而言,“社区博物馆”理念的受传者更是城市整体。通过这种以点带面的社区整合方式,在达到博物馆的直接目标之同时,亦进一步在整个城市范围内以点带面地推动城市文化的发展与文化资源整合,这将为现代城市化过程带来重要帮助。

建立于2008年的东花市社区博物馆,是北京地区首个社区博物馆。该馆所在的东花市社区早在清代康乾时期,已是著名的手工艺品制作与销售集散地,截至目前当地仍生活着不少优秀的民间艺人。但随着社会发展与生活方式的变迁,老艺人的老去,民间记忆中的传统技艺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11强调地域文化特点,藏有数百件老北京民间手工艺品的东花市社区博物馆,建立后积极担负起传承民间特色手工艺的重任。博物馆为社区居民开办了学习传统技艺的学习室,并致力对社区、向城市推广老北京传统民间工艺,由此传承了社区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有助于城市特色文化资源的整合。

结语

社区博物馆之于现代城市化进程的意义,概而言之,通过博物馆传播学视角对社区博物馆的分析至少可得出两点:

第一,社区博物馆不单能够进一步拓展了博物馆教育的范围,增强了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效果,而且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固有认知界限,摆脱依靠馆藏文物的不足和限定,拓宽了博物馆教育的内容范围。第二,社区博物馆所能发挥的社会功能远不止于传统的博物馆教育意义,还有利于整合城市文化资源,拓展城市文化发展的途径,形成良好繁荣的文化多元局面。

社区博物馆从社区单元出发,深入到民众生活展开社会教育活动,既满足了民众的文化生活需要,亦有利于社区民众的公民意识成长,极大地有助于民众的文化素养提升。未来现代社会的城市化进程所衍生、面临的不同的社会问题,将不仅仅是经济或政治上的,终究会源于城市文化发展要求与民众意识不理解之间的矛盾。这些问题可能是社会发展过快或落后所致,但如能未雨绸缪地在城乡社区建设中有效影响、及时贯彻适应的文化教育,终将有助于缓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而这一切正是我们队社区博物馆应予重视之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单霁翔.探讨社区博物馆的核心理念(上).北京规划建设,2011(2):P94;

[2]董小军.博物馆传播学浅议.中国博物馆,1987(4):P31;

[3]陆建松.关于我国博物馆学研究及其学科建设的思考.东南文化,2009(6):P91;

[4]甄朔南.社区博物馆与博物馆如何为社区服务.中国博物馆,2001(2):P8-9;

[5]樊昌志,王勇,唐晓玲.传播学应用教程.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P74;

[6]卢刘颖.社区博物馆——博物馆发展的新视野.中国文化遗产,2011(05):P66;

[7]郑亚男.保存平民记忆的博物馆.建筑知识,2011(03):P5;

[8]单霁翔.社区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初探.建筑与文化,2011(02):P8。

作者简介:李旭滨(1987--),男,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现任佛山市祖庙博物馆文物流通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