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孩子说:妈妈,我要打死你……

2017-12-13九月

37°女人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冷处理情绪儿子

九月

马路边上,抑或许多家庭内部,经常会见到跟妈妈撕扯的孩子。那个小人儿,恨恨地挥舞着小拳头往妈妈身上砸,小腿往妈妈身上踢。要命的是,若孩子打了妈妈,而妈妈却搞不定孩子,那么她们做妈妈的能力很容易被怀疑。事情真的这么糟糕吗?这些闹腾的孩子,究竟想表达什么?

小孩子通过“打”,在要什么0~2岁:妈妈,我要爱和陪伴

“我越来越不知道如何跟儿子相处了。比如,我看电视时,他会拿起电视遥控器打我、砸我,我抢过来,他就追在我身后哭闹。一开始我会直接揍他,我也知道打孩子不对。现在我就躲开他,可我不理他,他就“妈妈妈妈”叫得一声比一声高。仔细想想,我不是个好妈妈。”

这是一个朋友给我的留言,言辞中充满了无力感。朋友儿子是一周岁断奶的,断了奶她就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这个一岁多的小孩,其实经历了“断奶”“妈妈上班”两个分离事件导致的焦虑。他体验到的是:妈妈离开了,我被抛弃了。

孩子的表达能力还不够全面,只能用踢打、攻击去跟妈妈表达内心深处的恐惧和忧虑。妈妈若以暴制暴,抑或干脆冷处理、不回应,只会加重孩子的担忧。而更多的担忧,又会导致更多的攻击。要走出这个恶性循环,妈妈需要看到孩子攻击性行为背后的潜台词:妈妈,我好怕。快用你的拥抱安抚我,证明你还爱着我。

2~6岁:妈妈,我需要帮助

马雅舒的女儿米娅,参加《妈妈是超人》节目的时候4岁,正是容易冲动、攻击性强的年纪。妈妈让她睡觉,她不肯,还站到妈妈身上又打又踩。这时的小女孩,其实掉进了情绪的黑洞里。她的攻击行为更像是在呼救:妈妈帮帮我,愤怒淹没了我,让我透不过气来。

這时候,妈妈最好能做到:保持情绪的稳定,并坚守自己的底线,待孩子情绪逐渐弱下来,给以共情:你刚才很生气/愤怒/伤心……因为……

这一系列做法,能帮孩子认清所处情境,引领孩子穿越情绪的黑洞。最重要的是妈妈能笃定地、有力量地待在那里。这种力量感和掌控感,会让孩子逐渐学会控制他们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习得必要的规矩规范。

6~18岁:妈妈,我想要自主权

前两天,听一个亲戚哭诉,她读中学的儿子差一点打了她。她说:“儿子要去上补习班,我看他磨蹭就过去给他整理书包,多说了他几句,儿子竟然跟我说脏话。我当时就火冒三丈打了他,他就想还手。要不是他爸爸拦着那拳头就砸到我身上了!”

引起我注意的不是男孩打妈妈的动作,而是儿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了,这位妈妈仍在给孩子整理书包,监督孩子的生活点滴。这个孩子动手“打”妈妈的动作,更像是要推开妈妈,希望跟妈妈保持距离。他想表达的是,我已经长大,不要以爱的名义,限制我的自由。

给妈妈们的建议

说到底,每个打妈妈的孩子,都是焦虑的孩子。妈妈们要做的,不是“打回去”,不是完全不作为,而是施以援手。

接住孩子的攻击

孩子很早就懂得攻击了,“打”只是其中的一种。一个饥饿的小婴儿,当妈妈把乳房送到孩子嘴边时,孩子会狠狠地含住乳房,嘴巴里还会哼唧或者哭闹上一会。这个哭闹、狠咬的动作,就是攻击。心理学认为,从来到这个世上,孩子就有这样一股原始的本能。所以,妈妈最好能够忍受住孩子的攻击(不打回去、不冷处理),待孩子情绪平稳下来再做沟通和引导。等孩子慢慢学会用语言去提出需要,去表达愤怒时,“打”慢慢就会被替代掉了。

扛住孩子的攻击,并非任由他去打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一直打?因为孩子的“需要”一直未曾被父母看见,或者父母只知道暴力镇压,却未曾教会孩子言语化,那么孩子的打人行为,就会成为习惯。面对孩子的失控、攻击,妈妈需要当即紧握住孩子的手,予以制止。孩子需要这样的限制,否则孩子可能会打顺手了:今天能打,明天就能打;父母能打,其他人也能打。这样的后果不可想象。为了孩子的安全、快乐,妈妈们必须要守住底线。

该放手,就放手

加拿大年轻导演哈维尔·多兰,在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中这样说:“我确信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候都恨过自己的妈妈。”整个电影用令人毛骨悚然的标题和放大的母子矛盾细节,去呈现一个孩子对妈妈爱恨交织的情感,想表达的思想是:妈妈,我用“恨”来跟你保持距离;妈妈,请放手吧,你放手越多,我就受伤越少,越能够真正长大。endprint

猜你喜欢

冷处理情绪儿子
打儿子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偏心度对C型环淬火和深冷处理组织和应力演变影响的数值研究
铝合金深冷处理现状研究
情绪认同
深冷处理对8OCr9Mo2 钢组织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