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与我
2017-12-13何雨珩
何雨珩
常憧憬唐宋时期的江湖,一人一剑一白马,一腔热血,一身孤勇。那些身怀武艺的侠者在长安街头打马而过,腰间半满的酒囊激荡作响。那是一个快意恩仇的时代,多少深仇大恨都在刀光剑影中磨灭殆尽。侠者路遇不平,便一拉缰绳,拔剑龙吟声中,有人冷然开口:“朝堂治民生,官吏护秩安,此等市井暴徒做歹小事,便交由吾等意难平之人吧!”
历史中无法亲临的江湖,如今只能依托武侠小说编织出的景象在脑中勾勒出来:一壶酒敬相识一场,一匹马过云崖百丈。行到水穷鹤唳松岗,坐看云起霞影天光。随着侠者形象愈发丰满,偶尔也会怀疑,在我们调侃“人与人最基本信任去哪儿了”的时候,是否还有另一个尚是唐朝的平行宇宙,是否仍有一个羡煞少年人的侠义江湖?
说起侠者,最先浮出脑海的就是李白,政客与诗人的头衔似乎都只是他侠者身份的陪衬。“侠之小者,锄强扶弱;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揣着侠者风骨跻身朝堂,除却满身才华,他仅剩手中一柄挑尽人间冷暖的青峰长剑与胸口一团炙烈真诚的热血。那个猖狂半生的诗人,一席白衫鎏金鞍,仗剑纵马,高吟着“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醉也潇洒,行也铿锵。
世人对于侠者的定义不尽相同,仅就我的观点而言,总有愚人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追寻所谓的“侠义江湖”。有剑有马,再加一身武艺,便能拼凑出一名盖世大侠?呵,多么天真的一厢情愿!撑起侠者称号的,永远不会是鲁莽的打杀,风骨才是内在的精魂。
何谓风骨?刚正的气概,顽强的风骨,端直的言辞,骏爽的意气。网络盛行的今日,多少滥竽充数的“侠者江湖”网游给青少年灌输那些错误的“侠义观”?“侠义”一词,是从武侠小说里引申出的一种类似“舍己为人”的精神,古时还未曾对“侠义”这个抽象的思想有过明确的定义时,它只是存在于世人心中的一股忠肝义胆的热情。
“chivalrous”简单地可译成“侠义的,骑士的”,深层含义可以说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在欧美的骑士文学中,“骑士精神”最早本是指马术,然而到了12世纪,骑士精神的意义便转变为人生的整体规范:以骑士精神为准则,为正义而战,对抗不平与邪恶。
在没有骑士概念的中国,类似“骑士精神”的行为便是“侠义风骨”。劫富济贫,伸张正义只是江湖儿女的拳拳之心,不需要以身殉國的壮举,也不用肩挑多沉重的战功,“侠义”并非身怀绝世武艺者的专利。试问,如王峰那样三入火场救邻里的平凡人,有谁能否定他不是一位“侠者”,质疑他的“侠义”风骨?
长风几万里,送浩然正气。古有司马迁“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侠肝义胆,今虽长剑不复,余马难行,然延侠义之风骨,仅需长风与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