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如春秋

2017-12-13段奇清

37°女人 2017年12期
关键词:张中行老妻教书

段奇清

1

1935年春天,一座农家小院里,桃花、杏花等花儿缤纷绽放。就在这个春意盎然的院落里,经人介绍,他认识了她。他们是老乡,一见面便有几分亲切感。她知书达理,说起话来细声慢语,让人感到格外和善、温婉。几经交往后,他喜欢上了这位容貌娇好、又满腹学问的大家闺秀。一天,他对她说:“我和你同属猴,今后我就叫你‘姐了。”他出生于1908年腊月十六,比她小了一个半月。

在她眼中,他一表人才,温柔敦厚中更显潇洒倜傥,就像一位邻家小弟。听他这么一说,她微笑着说:“今后我要看护好你这个弟弟。”他亲昵地喊了一声“姐”,并轻轻地拉起了她的手。

1936年,他从天津回到河北,在保定私立育德中学谋得一个教书的职位。这年,在一个花好月圆的日子里,他们喜结连理。

此后,他教书,办佛学月刊《世间解》等。虽说日子过得清贫,但她总护着他吃好穿好,哪怕自己受冻挨饿,也心甘情愿。见她为了这个家终日操劳,身体日渐消瘦,他怜惜地说:“姐,你也不能光顾着这个家,太苦了自己。”她却呵呵一笑,说:“谁叫我是你姐呢!再说,我心中又何曾苦过,有的只是满满的甜。”她的甜,就在她对丈夫一点一滴、一丝一缕的关怀中。

有了妻子的精心照料,他得以潜心钻研工作和事业,完全不为生活上的事操心。一天,他对妻子说,“我曾写下几句话:‘吃饭我不知饱,老妻不给盛饭,必是饱了;穿衣不知冷暖,老妻不让添衣,必是暖了。”她一听,知道这是他在夸奖自己,心中顿时觉得甜滋滋的。

2

“文化大革命中”,她看见一个和丈夫同样有学问的人,竟被造反派活活打死。想到丈夫那时也受到冲击,她的神经受到极大刺激。夜里,常常被自己所做的恶梦惊醒。担心妻子再度受到刺激而病情加重,他就让她待在家中。妻子不工作了,少了一份收入,为节省钱,他上下班和出外总是坐公共汽车。为了不让妻子担心自己,每天他都会花很长时间和妻子说说话,只说高兴的事。就这样,妻子的病情终于有了好转。

他是张中行,她是李芝銮。

其实,张中行比妻子更感到婚姻的甜蜜,他生怕这种甜蜜有朝一日会失去。一次,他对妻子说,“根据联合国统计的数据,女人的平均寿命比男人多5岁,你说为什么?”没待妻子回答,他又说,就是为了让男人死在自己女人的怀里。李芝銮一听,感动得一把将他搂在怀中,深情地说:“姐会好好活着的,不会丢下你不管的。”

可是,他没能死在妻子的怀中。2003年,妻子因病去世,孩子们担心父亲受不了打击,每当他问起李芝銮时,孩子们就谎称母亲住在医院里。不久,张中行也住进了医院,在医院里,他对孩子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出院后,我还要写散文、出书,挣稿费给你们的母亲看病用。”即便病重时,他一心只想着与妻子在一起的甜蜜,想着能在她怀抱中离开这个世界,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与满足。2006年2月24日,弥留之际的他似乎看见妻子向他敞开了怀抱,他的手动了动,似在向妻子拥去,嘴角挂着笑,安然而逝,终年97岁。

3

妻子一直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片天地,有人曾经问他,人的一生中爱情、友情、亲情,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种情感?他说,最重要的是异性之间的男女情感。对方又说:你说的这种男女之情在年轻时候当然是最重要的,那么对于老人来说,哪种情感最重要?张中行说:我想还是男女之情。

谁又能说这番话不是他对妻子感情的写照,就像叶芝的诗:当你洗尽铅华,伤逝红颜的老去,他也依然深爱着你。

他说,他和李芝銮的婚姻好比春秋两季。他总喊她“姐”,而爱如春秋恰似亲情,虽说亲情是平和的,却是持久的,它不会遭遇夏与冬的暴热或暴冷,也就不会感到感情的衰退。不衰退的感情总是寄寓在一颗对爱朝圣的心上,无论贫穷寒凉。85岁那年,他才与妻子分得一套78平方米的三居室,白灰墻、水泥地,室内仅一床、一桌、一椅、一柜,桌上摊开着文房四宝和稿纸,没有任何装饰。一切井然、简洁而有条不紊。

这就是他们的婚姻生活:简单、清贫,而始终恩爱有加。

爱如春秋,是一种情感的宁静。这样的爱就像静静流淌的河流,不干涸,不喧嚣,永远滋润着世人的心灵……

猜你喜欢

张中行老妻教书
我的教书生涯
杨沫与张中行的风雨爱情
“走”着教书,点亮孩子的心灵
老妻
在山里教书
丙申三月独走青藏老妻为备行囊(外一首)
张中行的两次自责
张中行的两次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