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洒桑榆晚 情暖夕阳红
——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跨越式发展纪实

2017-12-13武汉江汉社会福利院供稿

福利中国 2017年5期
关键词:江汉区江汉护理员

· 武汉江汉社会福利院供稿

爱洒桑榆晚 情暖夕阳红
——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跨越式发展纪实

· 武汉江汉社会福利院供稿

近几年,武汉江汉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给该区的养老事业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江汉社会福利院,这个53年前偏居一隅的区属小院如今已是一个集福利院、老年公寓、护养中心和附属医院为一体的公办养老机构。现为国家老龄委第二届全国“敬老文明号”集体、民政部全国行风建设示范单位、民政部标准化示范单位、全国模范养老机构、湖北省一级福利院和武汉市示范养老机构。他们创新探索出的“江汉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新形势下,公办养老机构面对社会多层次的需求,如何处理公益性质与市场关系、如何提升养老护理质量的问题。

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先后承担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卫计委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和全国养老服务业标准化、信息化试点及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实训基地试点等三个国家级试点项目。在武汉市推行的质量强市活动中,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是该市养老服务业唯一的示范点。作为中国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协会的常务理事单位和标准化试点单位,在协会的指导下承担了协会养老服务指导丛书——《养老机构标准化管理手册》的编写任务,该书将于2017年底出版,为广大同行提供宝贵的学习参考资料。

一、创新实践:铸就服务品牌

(一) 刻苦学习是创新的源泉

20多年来,江汉福利院院长周春芳、书记熊承刚带领干部员工,从基础工作入手,抓好抓细抓实机构建设。从2003年,引进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至今,两位领导从未放松学习,平时喜欢思考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并养成了结合实际做笔记的习惯,在笔记中既有对管理环节中出现问题时的应对思路、解决方案又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从2014年以来,院长周春芳、书记熊承刚,多次在全国养老服务品牌建设实践主题研讨会、全国医养结合主题研讨会上作主题演讲,受到好评。

周春芳、熊承刚由行政管理的基层领导历练成业内专家,极大地激发了员工们的进取精神和岗位成才的愿望。有的员工已不满足仅仅做好本职工作,而是向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专业化方向发展。谭小英护士长获得第五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第三届养老护理员职工技能竞赛一等奖;李金泽护士长荣获2016中国技能大赛暨湖北省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一名,为湖北省争得了荣誉,也带动了其他员工,钻研业务,苦练内功。现在该院护理员中拥有中、高专业技术职称的已占到70%,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护理员队伍已经形成,她的成长成为支撑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崛起的基础力量。

在江汉区委、区政府的关怀指导下,为福利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2009年开始,福利院探索不断完善的“江汉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内容包括二个方面:一个是新形势下采取的“一院双制”的模式,一个是为提升服务水平而推行的“医护卫一体”的“医养融合”模式。

(二) 善于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江汉社会福利院实行“一院双制”,即福利院老公寓面向中低收入的群体提供服务,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价格,实行普惠养老,起到“三无”与普通群众养老的“托底”作用。新公寓则采取企业化管理运作形式,面向个性化高端养老需求的群体,参照民营养老院标准收费。新老公寓差异经营、资源共享、费用共担,在有效保障公益性前提下切实做到面对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一创新机制既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提高了员工的工资收入,稳定了队伍。

作为全国第一批信息化、标准化试点单位,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全覆盖。“早上炒粉,中午蛋烧肉,晚上豆米炒肉丝吧。”这是住15楼行动不便的陈巧英老人在网上点的三餐。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老人及家属享受到了快捷的现代化服务。

江汉社会福利院建立的“医护卫一体”模式,就是通过创办福利院附属医院,达到“医养结合”的目的。简单说就是院内老年人小病不出门,大病专家到床边。老年公寓的护理部门实行由护理主管、医生、护士、护理员组成的巡查护理小组“三班四运转”,彻底解除了入住老年人的后顾之忧,正是这一模式让福利院的服务质量口碑相传,声名远扬。

二、科学管理:奠定发展基石

江汉区委加强作风纪律建设,落实工作做得实实在在,不打折扣。院主要领导善于在工作中抓住影响全局的关键点,在细节上下功夫:一是设置“管理红线”,二是在细节上筑牢安全防护墙,三是在绩效考核中主要领导拿中层管理人员的收入。

在江汉社会福利院入住的800余名老年人中失能、半失能的占到70%以上,其中有不少来自省外。如何让这些身体状况不同的老年人在这里真正找到家的感觉。在日常护理中,因为服务质量好,一些入住的老年人及子女常会准备购物卡或礼品之类的东西作为报答,送给护理员或管理人员,以表达感激之情,如果不制止这种看似细节上的“小事”,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种不良风气,就可能出现服务人员对送礼的老年人和不送礼的老年人在态度亲疏和服务上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打铁还须自身硬”,院领导率先垂范,专门出台了明确的“管理红线”,即任何人除表扬和感谢信外,不得接收入住老年人及家属的馈赠,违者严厉责罚。十几年来,这一铁律已成为全院员工自觉遵守的准则,杜绝了此类事的发生。“管理红线”还延伸到院下属福惠医院,医院对所有采购药品一律实行“零回扣”,让利于老年人和就医的病人。

三、政府部门重视支持是事业发展的保证。

近年来,江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谋划全区养老事业的布局和规划,分步实施,运用多种宣传形式,在全区营造浓厚的尊老、敬老、孝老的社会氛围和环境。每年区“两会”期间,主要领导再忙也要抽时间和代表、委员交流,征询他们对养老工作的看法和建议,区人大、政协对涉及养老问题的提案十分重视,及时督促相关部门整改落实。江汉区政府还将养老服务列入每年为民办理十件实事,加大了资金投入。区财政拿出3000万元建设江汉区老年活动中心,以街道为单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出台了覆盖不同群体的惠老举措:投入1700万元扩面发放高龄老人长寿津贴,并在全市率先推出为特殊老人免费送午餐服务。

近年又将江汉区12家居家养老中心配送餐服务纳入政府十件实事,区财政拿出480万元给予补贴,凡户籍地和居住在江汉的60周岁以上老人均可享受配送餐服务,其中,对“三无”老人、95周岁以上高龄老人、低保空巢独居老人、65周岁以上失独家庭和重度残疾人家庭老人由政府全部买单。此外,江汉区政府还加大了对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市场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先后有近20家民营养老机构在运作。江汉区养老服务基础“面”的扎扎实实,江汉福利院“点”的品牌效应,一个“点面结合”较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江汉区蓬勃发展的养老事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猜你喜欢

江汉区江汉护理员
江汉英美术作品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江汉英美术作品
望江汉
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志存高远 苍翠挺拔
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让绿意点亮生命
浅谈优秀护理员的工作要求
艺术百家 江汉英
身为一名护理员,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