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党性意识调查

2017-12-13单秀华高书香闫方平翟克平刘大鹏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党性互联网+

单秀华,高书香,闫方平,翟克平,刘大鹏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石油工程系,河北 承德 067000)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党性意识调查

单秀华,高书香,闫方平,翟克平,刘大鹏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石油工程系,河北 承德 067000)

为分析“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党性意识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党性意识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存在多样化: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不够明确、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存在多元化、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淡化等,这就要求高校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网络现代化的教育平台、家庭环境等方面探讨有效对策,以切实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党性意识,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

高职院校;互联网+;党性意识;政治信仰;学生党建

1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党性意识的特点

在 “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生活、学习、工作成为一种时尚风气,多元化的网络信息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部分大学生呈现出明显的享乐、功利、实用主义等倾向。根据问卷调查,“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党性意识存在以下特点:

1.1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不够明确

大学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他们的信仰将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问卷调查中,在提问“你对中国共产党是否有所了解?”时,27.30%的同学很熟悉,62.78%的同学一般了解,9.92%的同学知之甚少;在回答“你有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打算?”时,75.65%的同学有且很坚定,20.32%的同学想过但不是非入不可,4.03%的同学没有想过。通过分析,新时期90后大学生主旨思想较为明确,主流意识积极向上,从总体上来看,大部分学生有着较强的政治追求与理想,较为认同马克思主义在我们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但作为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方面有所欠缺,较为熟悉的仅占27.30%,这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步伐以及形成端正的入党动机。少部分大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否定以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不认可也表明他们的政治信仰不够坚定,缺乏对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心。

1.2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存在多元化

问卷调查中在回答“你认为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动机是什么?”时,其中83.50%的同学想为国家作贡献,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2.35%的同学选择随大流,自己不入显得落伍,9.60%的同学注重现实利益,对自己找工作以及提升会有帮助,4.55%的同学受家庭环境影响及要求。这就体现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存在坚定信仰型、盲目从众型、现实利益型、家庭影响型的多元化[2],如图1所示。坚定信仰型的大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入党动机端正,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盲目从众型的大学生对党的认识较为模糊,具有随大流思想,社会责任感不强但仍有可塑性。现实利益型的大学生对党有一定认知但不够深刻,他们认为入党能够进一步证明自己同时可给自己带来利益。家庭影响型的大学生对党没有明确认知,为了得到家人的赞誉与认可,迫于压力加入中国共产党。

1.3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淡化

党员的党性意识是“能够时刻铭记党员身份并自觉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一种思想意识”[3]。据调查,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普遍存在淡化现象,认为各方面都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仅占66.40%,发挥了一定的表率作用的占17.84%,与党员要求相差甚远的占10.06%,与普通群众相差不多的占5.70%。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党员,应时时刻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要以集体利益为前提,该比例数据虽然不大,但绝对数量不在少数,党员党性意识的弱化使得群众路线不能有效落实。大学生党员作为联系群众的纽带,应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心态,一切都应以学生的利益为前提,去除享乐主义与功利主义,牢记革命使任,为同学办实事,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4大学生对党性认识了解途径多样化

如果说养老地产硬件的投入比较容易到位,那么投资企业长久经营,提供养老服务有时可能有心无力。由于开发养老地产资金回收期较长,投资企业一般不会考虑长期持有经营,这又势必影响养老地产本身的含金量。在实际运行中,投资养老地产的企业要量力而行,可考虑开发和经营分开的做法:

在回答“你主要从以下哪些途径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多选题时,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党校、党课和《时事政治》等课堂教育的占94.37%,报刊杂志占20.49%, 微信公众平台占86.75%,微博平台占67.69%, 各大网站占59.60%,电视新闻占45.49%,家人的耳濡目染占27.22%,与老师、同学交流占14.39%。由此分析,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对党性了解的直接途径,其次是微博、微信、各大网站等多媒体平台,而报刊杂志、与他人的交流所占比率较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以其实时、交互、透明等特点逐渐取代报刊杂志,面对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应合理利用互联网优势,将网络技术与学生党建有效结合起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

2 影响大学生党性意识的主要因素

2.1高校课程教育的影响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完成,该类课程有着固定的教材和完整的教学体系,理论性强,教师传统的宏篇大论、繁杂冗长的理论知识的教授,没有从根本上深刻地启发引导学生合理的思想政治体系的形成,使得学生在课上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看小说的学生大有人在,从而使学生失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失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理论教育作用。

2.2社会环境的影响

唯物辩证法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个人的社会意识受社会生活的制约[2]。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其意识形态、政治信念的形成也直接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提高,同时也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意识,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大学生的思想选择更趋于利益化,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不纯,存在严重的投机心理以及过分的功利主义。其次,在全球化的发展下,国外敌对势力冲破国家界限,利用网络技术等手段宣传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否定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丑化社会主义制度,使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存在片面认识。再次,党内出现的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现象,恶化了社会风气,削弱了党的信誉,在大学生群体当中产生了消极的政治心态。

2.3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单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育者,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家长的价值观念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首先,90后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使其个性鲜明,内心脆弱,自我意识较强,思想政治观念淡漠。其次,父母的教育背景、职业以及思想价值观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思想的形成,很多父母对于时事政治的关心以及社会政治观念的正确分析也会引起孩子们的政治热情,同样,很多父母的教育重学业轻素质,也会使得孩子的德育教育先天不足。

2.4网络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网络和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结合使得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成为信息、思想、舆论的主要集散地。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实效性和新颖性。同时,新兴媒体网络信息的虚假难辨、良莠不齐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冲浪的同时,思想观念也呈现多元化,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政治辨别力,受消极思想的影响,在意识形态的选择上倾向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使政治信仰得以弱化。

3 增强大学生党性修养的创新途径

“互联网+”时代条件下,高校党务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分析时代变化给大学生思想发展动态带来的影响,结合新时期90后大学生特点,有效提出增强大学生党性修养、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途径。

3.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展实践锻炼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途径,加强和完善课堂教学效果是增强大学生政治认知的直接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课程教育模式应做到以下两点:首先,丰富教学内容。摒除以往的照本宣科模式,用当下发生的典型案例来讲解课程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掌握能力。其次,完善教学方法。90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弱,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更显浮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实践锻炼内容,在行动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性、挑战性。

3.2发挥网络优势,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顺应时代发展,贴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更应把握网络化优势,将党建带入学生离不开的QQ、微信、微博、易信等网络平台中[4]。创建网络党支部,服务于全校每一位党员同志;创建学生党群公众号并推广到每一位学生,在公众号中及时推送党史、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模范带头事迹等党性信息,使同学们实时了解党性要闻,弹指一挥间熏陶着同学们的党性意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传播性使学生即时地浏览到最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热点信息,并互相沟通,自由发挥个人意见,还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予以合理地引导与纠正,增大学生对党性的认识程度并确立正确的政治信仰。

3.3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互动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是一种相互影响共同存在的社会关系,学校培育来自于家庭的成员,该成员要步入社会发挥着他的社会作用。通过分析研究,在对大学生的培育过程中,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首先,自大学生步入大学起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大学生家庭信息档案,辅导员以及其他党务工作者利用QQ、电话等沟通方式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家人的关怀与心理疏导下,建立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思想认知。其次,学校还应增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大学生慰问孤儿院,大学生慰问敬老院,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活动,回归母校感恩行活动等,让学生较早地体验世间冷暖并发扬艰苦朴素、任劳任怨的大无畏精神,从社会实践中得真知。

4 结论

高校是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优秀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学生党建是进行大学生党性教育的重要环节。“互联网+”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应顺应时代发展,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用辩证思维及时面对学生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困惑,永存忧患意识,只有不断改革与创新,高校学生党建才能在社会主义办学制度下,培养出政治信仰明确、理想信念坚定、自身素质过硬、业务水平较高的杰出人才,才能保证高校得到长治久安的科学发展。

[1] 刘菲. 大学生党员党性意识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2] 黄建华. 大学生入党动机与政治信仰教育研究[D].武昌:湖北工业大学,2011.

[3] 李绍军,沈丽超. 浅谈当代大学生善恶观——从“药家鑫事件”谈起[J]. 金山,2011(11):186-187.

[4] 何海阔,崔凤华,李桂芝. 微信公众平台助力共青团工作[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6):98-100.

CollegeStudents’PartyandPoliticalConsciousnessin“Internet+”Era

SHAN Xiu-hua, GAO Shu-xiang, YAN Fang-ping, ZHAI Ke-ping, LIU Da-peng

(Department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 Chengde 067000, Hebei, China)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y and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in the environment of “Internet +”, we research on the students’ party and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in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 by the combination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tudent interview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college students is diversified: the indeterminacy of political beliefs, the diversity of motivation to join the party, the desalination of party consciousness, and so on. To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party and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improve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colleges are required to discuss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twork modern educational platform, family environment and other aspects.

vocational college; Internet+; party and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political belief;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

G641

A

1008-9446(2017)05-0086-04

2017-03-01

单秀华(1985-),女,山东潍坊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石油工程技术教学及思想政治研究工作,E-mail:shxhus@163.com。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党性互联网+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杭州市“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分析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
美育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