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园林植物引种栽植
2017-12-13张宝鑫杨洪杰成仿云
张宝鑫,杨洪杰,成仿云
(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筹备办公室,北京100072)
北京地区园林植物引种栽植
张宝鑫1,2,杨洪杰2,成仿云1
(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筹备办公室,北京100072)
植物是进行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的重要物质元素,园林植物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能够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的生活,植物引种驯化在丰富北京地区园林植物资源的同时,也促进了植物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在对北京植物资源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引种栽植于北京地区的园林植物进行考证和分析,梳理出北京地区常见园林植物的引种栽植历史和园林应用情况,以期为今后植物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同时为今后植物的引种驯化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
植物;引种驯化;园林植物;历史考证
0 引言
在北京地区的传统园林中,不同历史时期引种栽植的部分非本地原产植物,逐渐适应了北京地区的环境条件,成为北京园林中重要的特色植物,这些植物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引种信息和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深入研究分析传统园林植物的引种栽植历史,可以为现代园林建设引种新的园林植物提供借鉴和参考。当前对北京地区历史引种植物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丛磊等[1]分析了近年来北京地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从国外引进的主要树木种类,并对引种树种的种类结构、种源或原产地进行了分析;董丽[2]概述了北京园林引种常绿阔叶木本植物的主要种类、应用概况及越冬适应性;其他还有针对梅花、牡丹等某种特定植物历史引种的研究。
为更好地了解北京地区传统园林中历史引种植物的总体情况,本研究主要针对引种时间在100年以上的园林植物,对其引种栽植历史进行文献考证分析,确定这些植物在北京地区开始引种栽植的时期,以期为研究其历史引种信息和评价植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奠定基础。
1 北京地区园林植物概述
1.1 植物资源概况
北京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气候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夏季高温多雨是其主要特征;年降雨量644 mm(1985—2015年),80%的降水是在6—8月;年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在-20~-14℃之间。这种独特的气候和自然条件养育了北京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北京地区的植物区系绝大部分属于中国—日本植物亚区,地带性的自然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西部和北部山区的植被以次生林为主,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海拔800 m以下的低山代表性植被类别是栓皮栎林、槲栎林、油松林和侧柏林;海拔800 m以上的中山以辽东栎林为主,海拔1000~1800 m的山中桦树增多;海拔1800~1900 m以上的山顶为山地草甸;平原地区则为农田林网、绿地人工栽植植物(包括绿化隔离带地区)[3]。
北京地区生长的植物类型多样,种类丰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北京的植物种类仍在不断变化。据《北京植物志》(1984)记载,北京地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69科,898属,2056种,171变种、亚种及变型,其中栽培植物约占1/5;相比1960年的植物志版本,增加了植物9科,437种;到1992年,《北京植物志》记录的植物有2088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8科25属63种和2个变种,裸子植物有7科14属18种,被子植物有133科720属1401种,增加了29属,32种[3]。
北京地区悠久的城市发展历史,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植物文化。北京在历史上长时期作为都城,人文荟萃,人类活动频繁,必然带来了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的不断改变。
1.2 园林植物的应用
园林植物(Landscape plants),是指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使用于室内外环境布置及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4]。
园林植物是中国传统造园中的重要物质元素。千百年来,传统园林中所应用的花木品类越来越丰富,形态内涵越来越深厚。正是在园林这一“人化”的自然中,园林植物营造了“生境”,美化了“画境”,优化了“意境”[5]。在中国传统造园中,植物是展示地域特色、凸显园林季相景观的重要元素,通过选择应用、合理搭配各种园林植物,不同时期的园林中形成了诸多富有文化特色、景观风格各异的知名植物景观。此外,从古典园林的发展初期起,就受到“君子比德”思想等的影响,植物被赋予了重要的文化涵义,成为了体现中国传统园林风格的花木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北京地区现代园林在古代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发展迅速,规模和内容都不断扩大,尤其是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园林绿化建设中充分利用北京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并通过引种驯化、新品种选育等不断增加园林建设中的植物种类。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10年园林绿化普查统计资料,北京地区城市绿地系统中共有维管束植物111科356属615种(品种),占北京地区总维管束植物种数的27.54%[6]。根据孟雪松对北京建成区绿地的调查,北京城区五环内北京本地种279种,占总种数的52.05%,国内引进种150种,占总种数的27.99%,国外引进种107种,占总种数的19.96%[7],从这些园林植物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市建成区园林植物在全市园林绿地中植物种类中的比例较大,但是当前园林绿地中外来植物占到了不小的比例。
1.3 植物引种驯化及其在园林中的意义
植物引种驯化(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of plants)是指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来(外地或外国)的植物能够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栽种条件,成为生产或观赏所需要的本地植物[8]。引种驯化的原理包括遗传学原理和生态学原理2个方面,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就在于植物本身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的大小及其遗传特性,如果引种植物的适应性较强,环境条件的变化在植物适应性反应的范围之内,就属于简单引种,反之则称为驯化引种。生态学原理所依据主要是植物引种地与原产地之间的气候相似性。植物由原产地引种到另外的地区,会有不同的生长反应,决定了植物是否能引种栽植成功。在实际工作中,植物引种成功的标准在于与原产地相比较,不需要采取特别的防护措施能够露地越冬或越夏而生长良好,没有降低植物的观赏等主要品质,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或无性繁殖)进行正常繁殖。引种园林植物是快速丰富本地植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也能快速实现植物的良种化,引种驯化还可以充实育种资源。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引种驯化既是独立的育种措施,又是其他育种技术的基础,植物引种驯化既是科学也是艺术[9]。
中国地域辽阔,从国土面积来说跨越了多个气候带,在历史上就是引种驯化很有成就的国家。中国植物引种栽植有悠久的历史,不仅国内各个地区之间相互引种栽植各种植物,在不同历史时期还从国外引种了很多特色植物,其中很多是具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石榴在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时从西亚地区引入,后来成为庭院中重要的观赏植物,悬铃木于公元401年由鸠摩罗什引入陕西户县,后成为许多地区重要的园林植物。原产中国的植物种类被引种到国外其他地区,对于丰富世界各地的园林植物种类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中国植物资源的丰富和对世界园林的贡献,由此得到“世界园林之母”的称呼。
2 北京地区园林植物引种驯化历史
2.1 古代植物引种
北京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原始的“北京人”创造了早期文化,他们的出现标志着北京历史的开始。从西周开始的各个时期,北京地区都是重要的地区中心,尤其是作为辽、金、元、明、清五朝都城,由于大规模的皇城建设、宫苑营造和民间造园活动,具有了历史名城的基本风貌和历史文化内涵并留存至今。作为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成为古都历史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植物作为城市园林中具有生命的物质环境因子,不仅是城市历史文化变迁的见证者,更是城乡村生态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在城市演变过程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由于北京独特的城市发展历史,植物引种和植物交流的历史也非常悠久,自古以来就有植物的栽培应用和引种驯化。北京地区传统园林因城市的发展演变而形成独特的风格特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北京地区的传统园林中引入了各种极具特色的植物,扩展并丰富了本地区园林植物的种类。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北京地区就有了植物引种和交流的文字记载,战国时期燕国名将乐毅在《报燕惠王书》有“蓟丘之植,植于汶篁”之语,据陈寅恪考证,是将蓟丘(在今北京附近)的竹子种在了齐国的汶水地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青州有乐氏枣,传说为“乐毅破齐时,从燕来齐所种也”,这种文字记载在一定程上反映了历史植物的交流。
银杏和牡丹等大量优秀的园林植物并不是北京地区原产的植物,从早期引入到北京地区后,经过长时间在园林中栽植,逐渐适应了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成为北京地区重要的传统园林植物。而一些原产南方的观赏植物,引入到北京后经过长时间的栽植,逐渐融入到北京地区的园林植物文化中,如芭蕉、梅花和桂花等,也成为北京地区传统园林中的重要植物种类。红螺寺的翠竹、大觉寺的玉兰、卧佛寺的蜡梅和颐和园的紫玉兰等著名观赏植物,也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由外地引种栽植的花木,经过漫长的岁月已融入北京地区传统文化之中。
银杏原产中国的中部地区,宋代开始栽植于园林之中。从历史文献的记载结合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银杏古树的年龄来看,约在唐代时期银杏被引种栽植到北京地区,主要栽植在寺观中。目前银杏已经成为北京地区重要的传统园林植物。
牡丹原产于中国西北和西南,隋唐时期开始人工栽培牡丹用于观赏。约在辽代牡丹引入到北京地区栽植,《辽史·圣宗本纪》载:统和五年(987)“三月癸亥朔,幸长春宫,赏花钓鱼,以牡丹遍赐近臣,欢宴累日,”统和十二年(994)“三月壬申,如长春宫观牡丹”,其后牡丹广泛栽植在北京地区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中。
桂花引种栽植于北京地区的最早记载是在辽金时期,据《大金国志》记载,金正隆六年(1161)“时汴守孔彦舟进木樨一株”,但是无从知道是否进献的桂花栽植于宫苑中[10]。此外,金代北京地区还引进了蜡梅、子、红梨花(产自武夷山)等观赏植物。
竹子在北京地区的栽植应不晚于金代,金大定九年(1169)有“宫中竹有枯瘁者”的记载,金代学者赵秉文(1159—1232)在《滏水文集》中吟咏金中都同乐园的诗作中有“石作墙垣竹映门,水回山复几桃源”之句,可以看出在皇家园林中已有竹子栽植。元代李衎《竹谱详录》中记载了都城北墐城山中笙竹自然繁殖的情形,“笋出四五月”[11]。
北京地区梅花栽植的最早记载是在元代,道士吴全节(号闲闲,1269-1346)在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到元大都谒见元世祖忽必烈,至大三年(1310)赴江南的祀茅山(位于今江苏省句容市)归省双亲,回京时将数十株梅花移植于大都。因大都冬季较为寒冷,梅花不能露地越冬,于是在齐化门(今朝阳门)外专门建漱芳亭,设穹庐栽植梅花于其中,这是北京地区最早的梅花栽植记载[12]。此后北京地区露地栽植的梅花仍然较少,但多为盆栽观赏。元泰定四年(1327)曾专门派人到江南搜求各种奇花异木870株,种植在大都城之中的万寿山(原称琼华岛)上[13]。此外,根据考古发现和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北京地区2500万年前就有核桃存在,人工栽植核桃则是在约800年前,大概也是在元代时期。
明清时期北京地区植物的引种栽植较多,皇家园林兴建时从各地引种栽植了许多植物,如清代修建清漪园时从黄山移植了松树,从东北地区移植了落叶松,乾隆皇帝御制诗有记载,“黄山新移来,童童低枝松”,“松有落叶者,乃在兴安北,我命带根移,培土平固密”,可见黄山的松和东北地区的落叶松都栽植在皇家园林中。虽然当时引种的一些植物现在已经不存,但可以看出植物引种栽植的普遍性。清雍正三年(1725),暹罗(泰国)曾进贡39种果树,共有90余株,分别栽植于畅春园和圆明园等皇家园林中,圆明园中很多植物是从南方引种驯化栽培的[14]。在清末颐和园重建时园内新栽植了各处进贡的植物,如来自四川的太平花和来自山东的牡丹等,继续进行着植物的引种与交流[15]。
根据园林植物栽植的相关历史文献记载,结合对北京地区历史植物应用的研究结果分析,对北京地区传统园林中历史引种园林植物进行了简单整理和总结,将引种栽植年限超过100年的部分园林植物的引种时期进行汇总,见表1。
2.2 现代园林植物引种驯化
现代植物的引种驯化借助于科学技术的支撑,大大加快了引种驯化的进程。建国初期北京地区苗圃中仅有杨、柳、榆、槐、椿、侧柏、桧柏、油松、榆叶梅、连翘、丁香和海棠等28个树种,以及14万株质量不高的苗木。1954年在海淀区西颐路专家招待所的绿化建设中,从南京、杭州、海和武汉等地引进雪松、龙柏、法国梧桐等常绿树及落叶乔木59种,花灌木及藤本植物70种。1955年又从苏州和青岛等地区引进鹿角桧、龙柏、樱花、金钱松等植物,栽植于东单公园和天坛苗圃等处,北京地区苗木种类由原来的28种增加到200余种[16]。
北京植物园、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现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先后从欧美和东亚等国引种3000余个新优植物品种,其中北美海棠、红王子锦带、紫叶矮樱、藤本月季、‘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等植物已在城市园林中得到大量应用,并推广到了国内其他地区[17]。1964年,引种驯化后可在北京露地栽培的蝟实、天目琼花、鱼鳔槐、欧洲白榆、西洋接骨木等乔灌木60种向社会推广栽植后,很好地丰富了北京地区绿地中的观赏树木种类[18]。1983年从德国引入的金叶女贞,目前已扩展到国内大部分地区,成为城市园林绿化中重要的彩叶观赏植物和绿篱植物。自20世纪80年代末,北京陆续成功引种紫叶碧桃、紫叶小蘖、紫叶李、紫叶矮樱等一批彩叶植物[19]。
表1 北京地区古代引种栽植园林植物情况简表
根据对园林植物引种研究文献的分析,1965年以后北京地区植物引种驯化的研究开始增多,园林植物引种的范围和种类也在迅速增加。对《北京植物志》(1984,1992)收录的植物种类进行统计分析,在2088种植物中约有744种为非北京地区原产的植物,这些植物主要是作为观赏植物、经济植物、蔬菜和果树等被引入北京地区栽植。其中原产地在北京外以外地区的观赏植物约有594种,在这些外来植物中有很多种是来自国外,也有很多种是来自国内不同地区,大多数来自国外或中国南方地区。当前应加强园林植物历史引种的系统研究,根据历史文献资料的记载,梳理清楚主要园林植物的历史引种栽植的基本情况,为园林植物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奠定基础。
3 结论与讨论
引种驯化作为快速丰富地区植物种类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植物文化的交流。一个外来植物从引进到适应环境,通常要经历引进、育苗、栽植、观测、筛选、扩繁和推广的过程[20]。本研究对北京地区45种常见园林植物的历史引种年限进行考证,这些植物在北京地区的引种栽植均超过100年,适应了北京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融入北京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化中,具有了北京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北京地区重要的传统园林植物,这些植物在现代园林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针对于传统园林中的特定植物群体,系统梳理了引种园林植物在北京地区栽植应用的历史脉络,为下一阶段历史引种园林植物评价及其历史文化价值分析奠定了基础。本研究中梅花等非北京地区原产的南方植物在园林中长期栽植应用,尤其是在现代引种驯化技术条件下已实现了南花北引,可为传统园林植物范畴的扩大提供很好的研究思路。但由于古典文献中关于园林植物应用和引种栽植的内容浩如烟海,从这些文献中找出植物在园林中引种栽植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在了解引种园林植物的历史栽植进程的基础上,从中找出植物引种驯化过程中的历史信息和成功经验,可为今后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城市发展中的植物规划提供参考,也可对影响生态安全的植物引种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1] 丛磊,刘燕.北京市国外树木引种现状分析[J].中国园林,2004,20(12):44-48.
[2] 董丽.北京园林中常绿阔叶植物引种栽培现状及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s2):68-70.
[3] 贺士元,邢其华,尹祖堂.北京植物志1992修订版[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1-4.
[4] 陈俊愉.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3-4.
[5] 孙筱翔.生境·画境·意境-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的艺术境界及其表现手法[J].风景园林,2013(6):26-33.
[6] 郑西平.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现状与展望[J].中国园林,2011(5):81-85.
[7] 孟雪松.北京城市生态系统植物种类构成及其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04,24(10):2200-2206.
[8] 戴思兰.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45-46.
[9] 陈俊愉,陈瑞丹.对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再认识[M].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2007:9-11.
[10] (宋)宇文懋昭撰;崔文印校证.大金国志校证[M].上海:中华书局,1986:207-208.
[11] 冯小虎,杨晓方.北京地区竹类植物栽培应用历史[C].首都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术论坛,2011:279-283.
[12] 许联瑛.北京梅花引种与梅花文化欣赏[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S1):158-16.
[13] (元)陶宗仪撰;李梦生校点.南村辍耕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5-163.
[14]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圆明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0-11.
[15] 颐和园管理处.颐和园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114-118.
[16]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市政卷·园林绿化志[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338-339.
[17] 李炜民.北京城市园林植物的应用与展望[C].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研讨会,2009:195-200.
[18] 董保华,张春静.向北京推荐一些园林树种[J].北京园林,1981(1):89-92.
[19] 王德芳.北京地区彩叶植物引种栽培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9):297-302.
[20] 江涛.引种是一项系统工程[J].国土绿化,2006(09):25-27.
Landscape Plants in Beijing:Introduction and Planting History
Zhang Baoxin1,2,Yang Hongjie2,Cheng Fangyun1
(1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2Beijing Preparatory Office,the Museum of Chinese Gardens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Beijing 100072,China)
Plants are important elemen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Landscape plants have certain ornamental values,which can make the environment beautiful and enrich people’s life.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of plants can make landscape plant resources of Beijing more various,and also promote culture exchanges on plan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lant resources in Beijing,plants planted during a long time in the history were studied through textual research.Most landscape plants in Beijing were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know how and when they were planted in the gardens of Beijing in the long history,which could help to make decision on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of other appropriate plants in the future.
Plant;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Landscape Plant;Textual Research
S732
A论文编号:cjas17030035
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中国古典皇家园林艺术特征可视化系统研发”(Z151100003215045)。
张宝鑫,男,1976年出生,山东青岛人,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传统园林、植物文化。通信地址:100072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15号中国园林博物馆园林艺术研究中心,Tel:010-83733172,E-mail:zhbx9527@126.com。
成仿云,男,1963年出生,甘肃漳县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通信地址:100083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E-mail:chengfy@263.net。
2017-03-26,
2017-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