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孝民最大化地自由创作

2017-12-13

东方电影 2017年12期
关键词:传记片吴孟超吴老

袁孝民最大化地自由创作

2014年3月底,袁孝民和《我是医生》的策划团队第一次见面。双方交流一番之后,拍摄这部电影的事就正式敲定了,而身为制片人的袁孝民则需要立即展开周密的筹备工作。都说故事是一部电影的核心,袁孝民首先从编剧着手,“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主任黄丹教授,他写过很多人物传记,有非常卓越的成就。他编剧的《我的一九一九》《台湾往事》等故事片我基本都看过。导演人选的话,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上影集团的导演谢鸣晓,他拍过《张雅琴》等人物传记片。我觉得这会是很好的组合,在这两个人选的确定上我没有花费多少时间,这个平顺的开始也让影片整体都进行得很流畅。”

作为一部以医生为主角的影片,医院绝对是出现频率最多的场所。决定在哪家医院拍摄让袁孝民十分头疼,最后他们选在了宁波第五医院,“那家医院是法国人设计的,光照很充足,拍摄期间不怎么费事。我们吃、拍、住都是在医院,每天去拍摄现场直接坐电梯就能到。”虽然拍摄场所已经确定,但是往这个环境里填充什么故事内容才是更需要花心思的部分。

在接手这个项目之后,《我是医生》的主创团队就翻看了很多与吴孟超有关的资料和照片。“吴老的资料很多,不仅有传记,还有话剧。对于我们来说,资料丰富是有利的地方,但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很多可以说的内容都被其他创作者用掉了。要从哪些角度切入,是我们最大的难题。”经过大量的翻阅之后,主创团队终于找到了在其他艺术作品中没有表现过的内容。2005年,吴孟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个奖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袁孝民觉得这非常有意义,“我们很快就和编剧确定主题为‘吴老不老’。因为我们在和吴老私下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平时在生活中不仅爱看报纸,也研究智能手机,会和身边人请教一些现代的问题。可以说,他的学习精神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与其他传记片不同,《我是医生》的主角吴孟超能与主创团队积极交流,为团队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机会。“这比我们观看影像和文字有趣得多,我们可以面对面交谈,感受吴老身上鲜活的气息。”除了与吴孟超私下见面,主创团队在前期也得以亲眼看吴孟超做手术,“这对于创作人员来讲是很兴奋的,我们可以感受手术室的氛围、气味以及吴老真性情的流露。吴老一到手术室就忘情地投入,他根本不管谁在一旁观看。”

吴孟超在第一次看完剧本后,说了三个字:“看不懂”。原本,袁孝民以为吴孟超的“看不懂”是“不满意”的婉转说法,但经过一番打探,他才知道吴孟超是真的看不懂。以吴孟超的理解,应该做得更像纪录片才是。但是编剧在写剧本时插入了一些闪回和灵魂对话的内容,“他可能无法想象这些文字要怎么通过影像表示,他读剧本的时候都断断续续的。” 不过,虽然吴孟超表示“看不懂”,但是他并没有指手画脚地让编剧修改剧本,“他完全放手让我们去做,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创作的空间,这次的创作真的太舒服了。”

猜你喜欢

传记片吴孟超吴老
情怀永不褪色
热爱照亮生命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养生之道
名誉算啥
96岁院士一年仍做两百台手术
96岁院士一年仍做两百台手术
虚惊一场
关于电影《戈雅传》的两点思考
唱歌排解烦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