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课堂优越性探讨

2017-12-12赵可婧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1期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教学

摘要:面对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信息化课堂正顺应教学模式改革的潮流,对信息化时代教与学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信息化课堂已经逐渐应用在我国各类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学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信息化 课堂 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化课堂近年来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中国教育部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作为新课改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信息化课堂的含义

信息化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更加有效地呈现教学内容,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数字资源以及信息化教学的环境,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1.限制了教学的空间和时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在教室进行,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一对多的教学授课,教育活动的实施空间都是在指定的教室,教学时间比较受限,必须安排在教师和学生都能到场的时间段,由此造成教学双方常常在时间上产生冲突,不能较好地利用平时的零散、点滴时间段。

2.限制了师生的交流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多数学科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法。讲授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通过课前备课与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精炼的语言进行知识的传递。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因此,讲授式教学法无法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过程完全依赖教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绝大多数教师也普遍反映,从主观意愿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愿意进行互动式教学,但是受大班式教学、教学课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传统一对一互动存在效率低、参与度低等缺陷,严重限制了教学互动的实施。

3.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采取终结性评价方法为主,形成性评价方式为辅的考核制度来评定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该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够准确了解和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学习状态,同时没有有效地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热情不高,只要达标就心满意足。另一方面,在整个考核过程中学生无法参与评价,使每个学生变成成绩评价的旁观者,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三、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先进性

1.拓展了教学的空间和时间

信息化课堂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可移动性,真正体现移动学习的特性。教师将教学资源发布到资源库后,学生可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智能移动互联终端获取文档、图片、音频、视频、PPT、微课等各类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让知识变得随手可得。同时,对于教师发布的活动或布置的作业任务等,学生也能不受时空限制地参与、完成,学习环境更轻松,学习方式更灵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拓宽了师生的交流模式

在信息化课堂中,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平台,实现一对多甚至多对多的交流,颠覆了传统课堂沟通交流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与教师沟通交流时少了很多课堂上的拘束,多了几分情感上的亲近,教师和学生的身份被淡化,教学双方的互动性得到了加强。移动网络信息传播的即时高效使教师能够迅速掌握学生信息,高效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同时,学生在遇到问题后也能够利用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间向教师和同学求助,有利于避免传统教育的肓目性。信息化课堂使教学双方成为平等的受众主体,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常态和可能。

3.更加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估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很难监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也很难把握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信息化课堂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实现学生学习行为轨迹化管理。学生观看教学资源、完成作业情况、参与讨论次数、获得点赞次数、每一次测试成绩都有记录,这是一種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这种形成性评价不是平时测验成绩的累加,而是一个动态的、立体的评估体系。这种评估体系一方面刺激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学习策略,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另一方面又能及时地给教师反馈,从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也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结束语

信息化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当代教学的改革和进步的方向。信息化课堂教学有助于强化记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教学质量;成为师生互动的媒介,激发更多的学习热情。教学资源借助于云盘、QQ等社交软件公开给学生,共享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实时与老师进行在线沟通,这样可以增进师生互动,教师也可以更好的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更新教学方法。信息化课堂能更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从视听感官来满足学生,调动积极性,激发热情,活跃他们的学习气氛,这些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参考文献:

[1] 张艳. 高校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D ].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2] 王贤文. 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D ]. 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07.

[3] 孟琦. 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 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

赵可婧(1984-),女,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化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