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美国无家可归的现象

2017-12-12魏恒毅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1期
关键词:收容所保障性穷人

摘要:无家可归的现象普遍存在于社会中。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贫困人口的增加,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拉大。美国是受金融危机负面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无家可归,这一问题深刻的反映出当前美国社会最大的矛盾。公平对待,社会平等,福利制度,宗族歧视等问题已经严重的困扰着美国社会。本文通过描述美国无家可归者的背景,当前的状态等,让读者对这一问题有所了解,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无家可归;无家可归者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国家,无家可归的现象充分的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贫富差距之巨大。在美国,无家可归者并一定是失业者、精神病患者、吸毒者等,他们可能只是低收入者。在全世界的其他地方,只要你有固定工作收入等,不管你的收入有多低,就有可能有自己的固定住所;但是在美国,如果你的收入未能达标,你就有可能要住宿街头,成为一名无家可归者。据终止无家可归全国联盟(National Alliance to End Homelessness)估计,每晚美国有超过67万人无家可归。无家可归者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无家但是有住所,另一种是没有固定住所,只能流浪街头的人。所以无家可归者又被称之为流浪汉。在美国,每年有3百5十万人会无家可归。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有超过1百万的儿童经历过晚上的无家可归。无家可归的民众生活在马路上,缺少食物等其他生活必需品。尽管慈善机构会给这些无家可归者分发食物等,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其要求。无家可归者有长期性和偶发性。他们生活在城市商业中心的马路上,有超过一半的是带有孩子的家庭。

有很多原因导致了民众的无家可归,并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因此美国社会应该密切关注该问题。

一、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无家可归呢?

(1)从贫困的角度

穷人很难维持生计。所谓的贫困人口是指他们可以有房住,但是很难做到收支平衡,如果他们遇到意外的或未经筹划的重大事件话,他们就会变得无家可归。穷人需要支付住房,教育,医疗等等,但是他们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所有的支出,他们甚至负担不起食物。有两个因素导致了贫困的增加:就业机会的减少和公共援助的降低。随着失业率的提高,低收入者面临着更大的失业风险,因为绝大部分的低收入者没有特殊的技能能给公司带来利益。他们一旦失业,就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使能找到工作,也很难摆脱平困状态。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来帮助贫困人口,但只能解决其中部分人口问题。例如:只有少数贫困人口收到了附加社会保障收入(美国)(supplemental security income)。最终,这些人由于失业,又得不到政府资助,而付不起住房,变得无家可归。

(2)从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的角度

在美国的有些地方例如加州马连县,当地居民不允许政府搭建保障性住房,因为这样做会使更多的低收入者进入到该地方,增加当地犯罪率提高的风险,拉低当地的房价,影响到自身的利益;房产开发商也不愿意建造保障性住房,会影响其卖房子的盈利;政府也不愿意这么做,会影响其卖地和房产税的征收。

在美国的其他地方,尽管政府给穷人提供了很多保障性住房,但仍无法满足穷人的需求。政府的援助项目是有限的,只有很有限的贫困人口能申请到保障性住房。在穷人申请了保障性住房后,政府会把他们的名字放置于很长的等待的名单上,穷人需要花很长时间才有可能有房住,这导致了住房危机,继而无家可归人数的增加。

根据美国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The U.S. department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的數据,在美国,大约有1千2百万人口会用年收入的一半以上来支付住房,而且很多买不起两居室房。在美国的大城市,贫富差距非常大,富人能轻易地买幢大房子,这也使得大城市的房价不断上涨。根据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的报道:政府在2008年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总共是1亿8八百万美元,而到了2014年却突然下降到2千6百万美元。政府官员也试图想要提供更多的住房基金,但是由于牵涉到过多的政治利益,因而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改善。

(3)从其他角度

支付得起的医疗保险的缺乏,家庭暴力,精神方面的疾病和成瘾等也都会导致无家可归。对于贫困家庭和个人来讲,他们大部分的收入都将用于支付房租,因此他们没有额外的钱来支付医疗。家庭暴力是导致女性成为无家可归者的最重要原因。来自于终止无家可归全国联盟(National Alliance to End Homelessness)的调查表明家庭暴力是导致城市50%以上无家可归的主要原因,大约63%无家可归的女性都经历过家庭暴力。

二、无家可归对于生活的影响

无家可归对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例如:就业,医疗,教育等。

(1)就业

无家可归者通常生活在大街上,有些"幸运"的人可能生活在流浪汉收容所中。尽管他们有避难所居住,他们仍然需要为子女读书,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等赚钱。然而对于无家可归者来说,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因为当他们申请工作时,他们必须要用收容所的地址作为他们的家庭住址。雇主通常拒绝雇佣无家可归人员或是给他们提供不稳定的,暂时的工作。数据表明:在德克萨斯州,49%的无家可归者是正式员工,15%的是散工,30%的是临时工,还有6%是其他就业状况。

(2)医疗

无家可归者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影响,因为他们生活在大街上,生活环境和条件非常恶劣。通常,无家可归者是没有医疗保险的,一旦生病,也没有钱去治疗,病期会延长,病情会恶化。数据表明:在患有慢性疾病的无家可归者中,23%患有哮喘,17%患有贫血,8%患有慢性支气管炎,6%患有溃疡;这些比例远高于全美的3%,2%,6%和1%。这些问题在儿童身上表现的更加严重:38%的无家可归的儿童患有哮喘,67%的患有中耳炎,61%的这些儿童未能接受足够的疫苗。endprint

(3)教育

无家可归的儿童和年轻人由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出生证明,频繁地转移,无固定家庭住址,所以他们不能长期接受正规教育。即使能上学,也很有可能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歧视。

针对无家可归这一问题,美国人在Debate.org上展开了讨论--政府应该帮助无家可归者吗?超过2百万网民参加了讨论,其中74%的认为政府应该帮助无家可归者。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平等生活在美国的权利,政府应该呼吁民众一起来帮助无家可归者:捐赠一些食品;药品等生活必需品;提供一些就业岗位等;政府应该建立更多的收容所来接收更多的无家可归者。但是为什么会有26%的反对政府施以援手呢?他们认为如果政府给予太多的帮助,动用过多的社会资源,会使得无家可归者逆来顺受,从而越来越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他可以选择留宿在街头,生活在街头,只要不违反法律,政府或个人不应强迫其住到哪个地方。

三、如何解决无家可归

(1)政府层面

首先,无家可归者缺乏心理健康服务,政府应提供相关的服务来改变社会对于无家可归者的看法。其次,政府应建立更多的失业救济站来给无家可归者提供必要的栖身之所。例如:建立更多的day shelter,让无家可归者能够安心的找工作,能够自力更生。再次,医保是无家可归者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于贫困家庭和个人来说,他们没有钱来支付医疗费用,但是他们最有可能患上各种疾病。政府应该建立更多的诊所,为这些无家可归者免费治疗。最后,政府应该组织相关部门给无家可归者进行再就业培训,使他们能尽快的掌握一技之长,重新踏上再就业之路。

(2)个人

普通民众能对无家可归者做些什么?他们可以作为自愿者来给无家可归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例如打扫收容所;辅导无家可归者的孩子;捐赠一些食物,衣物等生活必需品。在美国很多购物中心,超市门口或停车场等,都设有捐赠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的箱子,并且有义工专门负责接收。然后把接收的物品要么送到收留无家可归者的救济站或是变卖换成钱,再分发给他们。

(3)教会或非盈利组织机构或社会团体

在美国,无家可归者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并不是政府,而是教会或非盈利组织机构或社会团体。教会得不到政府的拨款,其收入主要是靠教友们的捐助。教会通常组织义卖或募捐等活动,来众筹善款,捐给无家可归者,帮助他们渡过生活难关。

总之,无家可归在美国是常见的。造成民众无家可归的原因有很多:失业、贫困、疾病、吸毒、酗酒等等。整个社会应该对于无家可归者有着更加包容理解的态度。要从根本上解决无家可归者的问题,仅仅靠政府、个人、教会、某非盈利组织机构或社会团体是远远不夠的,需要全社会所有人的努力。

参考文献:

Benjaminsen, L. (2016). The variation in family background amongst young homeless shelter users in Denmark.Journal Of Youth Studies, 19(1), 55-73. doi:10.1080/13676261.2015.1048201

作者简介:

魏恒毅,男,1981.12;汉族;浙江杭州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英语语言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收容所保障性穷人
助人为乐的护士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你是时间的穷人吗?
巴西开放拉丁美洲首座大象收容所
保障性住房地产评估方法研究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
穷人的尊严
针针见血骂哭穷人
蔡昉:富足的“穷人经济学家”
论保障性住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