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经济发展与电力发展的关联性分析
2017-12-12王松黄会况贞戎
王松++黄会+况贞戎
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自从第二次产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进人了电气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与电息息相关,电力能否得到合理有效的供给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及产业结构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国民生产和生活所耗费的电能总量也越多,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及消费结构的提升,电能的消耗也随之增加。
重庆直辖以来,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重庆市GDP和人均GDP "十二五"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34%,13.65%;重庆市的GDP在2015年突破1.5万亿大关,增速领跑全国各省市。同2005年相比,全市GDP和人均GDP分别增长了4.5倍和4.2倍。随着重庆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重庆的全社会用电量和发电量分别在2009年和2011年突破500亿千瓦时;到2015年底分别达到了875亿千瓦时和683亿千瓦时,短短10年时间分别增长了2.5倍和2.7倍。
随着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量和发电量也伴随着快速增长,三者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总体来看,重庆市GDP的增长速度高于用电量和发电量的增长速度。为了更为清晰地了解以上三个指标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具体从增长率、电力弹性系数、产业结构等几个方面对重庆经济增长与电力发展进行关联性分析。
一、增长率方面的关联性分析
从国内外的诸多经验可知,用电量和发电量的增长率一般是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且大多是属于正相关关系。而重庆的情况又如何呢?2005年以来的10 年间,重庆GDP增长速度是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2006-2011年)转入了一个次高速发展阶段(2012-2015年),目前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平台期。其中2009年GDP的突变是由于受到亚洲金融风暴影响; 2012年GDP的突变是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对于重庆全社会用电量和发电量的增长率却没有呈现出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完全相对应的正相关关系,下图更加直观地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近10年的增长率趨势来看,重庆的发电量除了2008年、2013年和2014年外,其他年份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发展周期总体上一致;而重庆的全社会用电量除2010年、2012年2014年外,其他年份增长率则与GDP增长率发展趋势不一致。这主要是由于重庆市早在"十五"期间就注意到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性,并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原来的"二三一"优化为"三二一",对用电量影响较大的工业结构向高端化、集群化和绿色低碳化方向发展。
二、电力弹性系数方面的关联性分析
通常,我们常用电力需求弹性系数来反映经济增长与电力需求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我们可以知道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阶段,电力需求弹性是不一样的,这意味着经济增长与电力需求的相关强度不同。"十一五"期间平均电力需求弹性为0.7,"十二五"期间平均电力需求弹性为0.91,而在整个10年时间内的平均电力需求弹性为0.59。
考察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电力弹性系数可知,在工业化进程的中、高级阶段,各国的电力弹性系数一般均大于1.0,而工业化进程后期至发达经济阶段后,电力弹性系数则逐步趋缓。再考察国内东部发达地区省市的GDP增速及用电量增速情况,"九五"和"十五"期间,东部地区率先进入工业重型化阶段,除上海、天津等第三产业高度发达地区外,主要东部省份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弹性系数均大于1。"十一五"期,工业开始转型升级,产业结构高级化明显,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高新产业的发展和节能降耗的实施使得东部各省该时期电力弹性系数普遍降低至1以下。
重庆目前处于工业化中级向高级过渡阶段,工业用电仍将有较快增长。从工业化进程用电水平来看,重庆与东部发达地区省市基本上存在10-15年左右的差距,"十三五"期的平均电力弹性系数,可以在参考东部发达省市在过去"十五"-"十一五"期的平均水平(约0.9)的基础上,考虑到重庆"十三五"期间用电特性变化因素,约取0.8左右。
三、产业结构方面的关联性分析
电力需求弹性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电力消费情况,不同的产业和产品具有不同的电耗水平,即使二者创造等量地区生产总值。所以要研究重庆的电力需求弹性变化特征还需要进行重庆的产业结构分析等。
重庆经济不断取得高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重庆市产业结构占比的变化看,第三产业的发展呈现逐渐增加态势,第一产业产值比例逐渐降低,第二产业基本保持不变,其中第三产业的平均增速高于其他两个产业。因此,这一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决定了重庆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那么,重庆产业结构与电力发展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重庆产业结构的内部调整已呈现效果,高耗能产业的比重大大降低。第一产业所耗电量最少,其占比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所耗的电量最多,但其占比因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呈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所耗的电量的占比则因产业结构优化不断上升;城乡居民的用电占比与经济水平有一定关系,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天气,因此其占比变化情况基本随着当年天气变化而变化。
重庆产业结构与电力需求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第一,工业产值的快速增长,是重庆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从三个产业的增长与电力需求增长的关系看,第三产业的变化对电力需求的影响最明显,重庆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这也是重庆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2013年开始重庆电力供需的紧张趋势将有所缓解,其原因之一就是重庆已基本实现由重工业向IT产业、化工、医疗转变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并逐步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这种状况将有利于抑制高耗能行业的增长速度,有利于缓解今后电力需求的高速增长。从更长的时期看,重庆电力需求在相同的经济发展速度下将有所下降。今后,随着重庆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全市工业生产的单位能耗必将降低,同时会加大对技术水平含量高、耗能低的产业的投资,相对减少高耗能工业的投资。因此,重庆产业结构的长远发展方向将意味着在相同的工业发展速度下,电力需求呈降低趋势。
综上所述,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先行性的基础产业,电力项目从规划设计到投产运行需要2至3 年的时间,大型的火电机组、水电机组和核电机组的建设周期更长。重庆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2015年GDP增速居全国第一位,电力的发展对重庆市经济的腾飞尤其是工业的发展具有巨大贡献。因此,只有采取一定的超前发展,使电力系统具有必要的备用容量和足够的输配电能力,才能与经济发展的周期相吻合;同时还需注意电力发展与投资既能满足经济增长的要求,又不会因过度的电力投资而导致电力资产闲置。
作者简介:
王松(1982.8-),男,苗族,贵州铜仁人,高级工程师,国网重庆南岸供电公司发展部专责,研究方向:电网规划专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