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业策略研究

2017-12-12王鹏飞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1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技能

王鹏飞

摘要: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能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该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专业知识内容及实践应用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在互联网+各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创业具有得天独后的优势条件。同时,为提升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国家应完善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激励政策,高校应致力于提升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技能,加深校企深度合作,搭建创业能力提升平台。本文简单分析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环境、创业现状及创业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如何做好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及具体实施措施。

一,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形势

目前,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已经超过行业企业的需求,一些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毕业后甚至无法从事相关工作。但企业普遍反映,目前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招聘难、人才培养成本高、人才流动无序等问题严重,IT 市场严重缺乏技术精良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能够有效缓解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更应该以创业带动就业,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们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之外,也应该提高创业能力。

二、进一步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策略

(一) 国家应完善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激励政策

国家应出台并完善各种创业激励政策,以此来扶持和鼓励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比如科技创新创业政策、激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创业政策、鼓励大学变革和创新的教育政策、新的科技行业福利政策等。不同类型和层面的政策应形成合力作用,充分调动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企业的积极性,让他们为大学生创业给予帮助和便利,逐渐在全社会建立起良好的创业氛围,释放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激发青年草根阶层的创业潜能。具体来说,科技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政策,以支持计算机类专业类大学生开展相关科技创业活动,鼓励各地科技园、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器为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和资源;工商税务部门应建立健全优惠的税收政策、便利的执照许可申办流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共青团组织和教育部门应该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教育专项扶持计划。

( 二) 高校应致力于提升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技能

1.增设创业课程,提高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增强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保证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在打好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创业素养和创业能力。建立起以创业就业为宗旨的课程体系,同时科学有效地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作为支撑。计算机类专业开设创业课程时应充分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除了开设"大学生创业指导"等必修课外,还应同时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小企业的创办与经营"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等选修课程,在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学生创业素养的同时,还应借助课程教学及课程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提高其创业就业能力。

2. 采用项目教学法,借项目实战提高学生创业技能

计算机类专业涉及的技术内容非常广泛,要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教师应在专业课的课程内容和设计方面适当采用项目教学法,借"项目实战"来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项目开发方面,高校应注意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将企业真实的项目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在项目实战中,学生参与具体实践操作,负责局域网的配置、编程软硬件环境的搭建、核心技术的运用等等工作,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来开展实战演习,能够大大提高自身创业能力。同时,在企业高级工程师与课程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还能按照当前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要求来实施项目开发,学习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

3. 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创设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

根据调查结果,在计算机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7 个要素中,创新创造能力相对最弱。因此,高校非常有必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创设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以此来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提高计算机类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高校应与企业开展多方面的深度合作,尤其是做好實训基地建设,建立与企业、市场需求相对接的计算机网络搭建、计算机硬件组装维护、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实训环境。高校可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重视对外合作,搭建创业平台

1.校企深度合作,搭建创业能力提升平台

高校应积极搭建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平台,例如举办计算机程序设计创新创业大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技能大赛等,这能大大提高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更重要的是,高校应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企业与学校联合举办的创业技能大赛能够为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打造良好平台,促进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到大赛中,展现自身的能力和才华,进一步促进企业挖掘出存在市场价值的新创意来进行成果的转化。大学生也可以在技能大赛这一平台中借比赛项目将自身科技知识成果加工整理出来,实现大学生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对企业来说,企业可将自身在生产经营、软件设计等方面所存在的难题与参赛大学生进行讨论,利用参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来共同攻坚克难。而学校应为参赛大学生做好专业的创业技能培训工作,安排计算机类专业教师负责指导入围的参赛大学生,保证创业技能大赛的效果,确保能通过技能大赛这一平台让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商业能力、创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将创业能力与专业教育、人才建设全面融合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需要持续不断开展, 应融合专业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围绕大学生学习专业背景以及发展路线,方能提升实效性。事实上,专业教育同创业教育互相扶持, 前者对体现专业人才特色极为有力,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础保障;创业教育则是一项强化以及推动专业教育的过程, 不仅可持续历练学生形成更好的心理素质, 还能推动他们将学习的知识与实践相联系, 提升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能动性。专业教师不仅应传授具体知识,还应将团队合作、人际关系等相关知识添加至教学中。创业能力的培养并非大四学生的专享,应从大一阶段便开始,贯穿到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中,分布于各个阶段。创业课程则应凸显层次性,把握系统性,内容应丰富多样。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来说,可在大一设置基础课程,大二逐步增加课程难度,大三组织研讨课程,并在大四进行创业实践。

3.组织多样化创业实践活动

为激励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主动转化创业意愿为创业实践,高校、各系部应开创自由、浓厚、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推崇冒险精神、主动创业、不过分看重失败,营造可以滋生创业的最佳条件。另外,高校应组建专业化的创业机构部门,并形成专项创业基金项目,建设创业指导教师队伍, 设立创业管理委员会、创业精英俱乐部、校企创业联盟等相关机构,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渠道,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为提升创业能力营造完善的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1]陆晓莉.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评价与提升机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何忠伟,任钰,郭君平,等. 基于AHP 法的我国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J]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技能
高级技能
计算机操作系统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秣马厉兵强技能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拼技能,享丰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画唇技能轻松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