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引入地方元素的教学
2017-12-12潘娅利
【摘要】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进行,高校专业的设置以及相应的教学也在逐渐的发生着变革,尤其是作为社会前言的相关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要不断的进行着各种创新。然而,创新在促进该专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求该专业要不断的与地方特色相结合,不断的引入本地的地方元素进来。只有这样,将先进的时代感觉与地方元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本文意在从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引入地方元素的意义角度出发,通过具体方案措施来具体探究该专业上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引入地方元素教学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作为培养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学校来讲,如何更好的适应当今的社会形势,切实将保护环境落实到实处,并使环境的设计与保护更加具有艺术性,更加的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创新是唯一的出路。在当今社会,在艺术上进行创新,将地方元素引入创新发展的过程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引入地方元素进行教学也必将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引入地方元素进来,这应该成为我们要重点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1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引入地方元素教学的意义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创新机制的融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都纷纷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探索,不断将地方元素引入专业的教学当中。这种将地方元素与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本专业学生了解本地方的特色,发扬地方特色的意识,也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地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于高校课程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引入地方元素教学的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努力将地方元素引入到高校的教学课堂中日渐成为一种时尚。如何将地方元素充分的更好的引入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这将成为我们应该不断思考的重要问题。
2.1基础课程教学结构体系中引入地方民族文化符号元素
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基础课程中,包括一些"三大构成"、"设计基础"等较为传统的课程,这些课程自专业设置以来一直在西方的思维模式的引导下保留到现在,并日渐的成熟和完善。然而,对于参加艺考集训的相关学生,他们大多对于西方的思维模式,特别是对西方的构成设计的理解较为困难,甚至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偏差,无法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想法与西方的思维模式相关联,因此在进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时也就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飞跃。
作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范围大多数是属于本地考生,他们对于本地区的风土人情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引入到课堂中来,将教学内容从本地区最熟悉的地方元素入手,重新对于环境艺术的概念及其设计的基础进行阐释,将地方的文化艺术信息引入到相关的课程教学中去,这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的探索。例如,在贵州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学习中,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艺术无疑是进行教学的最好内容,更是教学的最佳素材。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时,可以从采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的入手,比如建筑、刺绣、蜡染、编织、漆艺等等,并将其与艺术完美的进行结合,包括在艺术的线条、形体、色彩等元素上进行重新的构建和训练,使这些设计更多的源于地方特色,深深打上地方特色的文化烙印。将地方元素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基础,有利于改变传统呆板陈旧的课程内容,使专业的课堂更加具有生机与活力,也可以促使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与开展。
2.2专业设计课堂教学结构体系中引入地方民族文化的精神理念
专业课程是整个高校教育的关键部分,也是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会对学生今后的专业技术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对专业的知识进行系统方面的学习。在最基础课程的基础之上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将地方的元素深入的融进专业课堂,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距离,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今后将地方特色的文化运用到大量的实践活动之中,促进地方优秀文化的宣传和弘扬。例如,在进行空间训练课程的学习时,我们可以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聚落空间和建筑空间结构的相关信息进行植入。在结合本土区域性聚落空间和建筑空间结构时,首先对相关的信息结构进行调研和测绘,在此基础之上对区域性聚落空间和建筑空间结构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设计的把握,指导学生设计一些富有本地区特色的新的民居或环境设施。同时,理论与实践必须要紧密结合。我们在进行专业知识理论学习的时候更应该注重实践的应用,将专业设计与实践环节进行交叉互动,进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师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社会接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将民族文化精神理念运用和融入到设计当中的优秀案例有很多,如贝津铭的"苏州博物馆","中国美院的民艺博物馆","石头纪"等等,这些设计所传递的民族符号和文化艺术元素,让设计的风格更加独树一帜,也为设计增色不少。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引入地方元素是十分必要的。
2.3实践课程环节中引入地方文化元素并进行主题性创作
作为实践课程,特别是临近毕业的实践课程更需要别具一格,具有自己的风格与特色。思考当前的设计领域的杰出作品,探讨本土文化的符号样本,成为实践课程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教学中,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课程实践着眼于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促进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为中国而设计"、"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等全国竞赛的活动中,更是把引入地方文化元素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甚至很多因为将地方文化元素的融入而获奖。如获奖作品"碉房的演绎",将青藏高原民居生活的现状融入到作品之中,"十八阶梯步,十八样日子"也将重庆市十八梯街巷的地方特色融入其中,也使其具有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上,包括基础课程的教学结构、专业设计教学课堂以及實践课堂中,不断的将地方的文化元素引入进来,这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促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发展和教学课堂模式的转变,同时也能将地方文化元素渗透到课堂中,渗透到学生的心中,有利于促进地方特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3结语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迅速发展,适应了当今社会的需求。但同时,时代的变化也要求相应的专业和课程设置随之发生变化,与时俱进。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引入地方文化元素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伟大创新,有利于地方文化的发展与创新。相信:随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对于地方文化元素的引入,专业课程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龚敏.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引入地方元素的教学探索[J]. 设计艺术研究, 2017, 7(02):100-105.
[2]杜华清, 管益敏.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平面构成元素应用研究[J]. 求知导刊, 2016(11):123-123.
作者简介:
潘娅利 女,(1990.7) ,湖南长沙人 研究实习员 ,湖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专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