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考数学研讨会经典回顾及感悟
2017-12-12王巧平
王巧平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290-01
在领导的关心与培养下,有幸参加了今年陕西省数学中考研讨会。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愿望,想通过中考研讨会来迅速而密切地亲身经历、倾听一下与中考相关最直接的专家的讲解,以便掌握最新中考动态,也想通过这次学习来疏通一下自己遇到的初中与高中的各种衔接问题。
一、整体感受
通过研讨会的学习,我认为对于初中每一位数学教师,非常有必要都至少参加一次中考研讨会议,因为它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导向作用,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有定位作用。对于毕业班的老师,就更不用说了,怎样上好复习课,如何选题才有针对性,对于占分值比较大的函数部分内容如何复习更有成效等问题,都会在研讨会的学习中得到更好的解决思路。
二、经典例举
有一位姬老师讲了《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复习策略》,此专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几个观点颇有感触,在此总结一下与大家一起共勉。
(一) 网络上“新时代教师的标准”
姬老师以网络上“新时代教师的标准”为开场白,内容如下:
“上的了课堂,跑得了操场;批得了作业,写得了文章;开得了班会,访得了家长;劝得了情种,管得住上网;解得了忧伤,破得了迷茫;Hold得住多动,控得住轻狂;受得了奇葩,护得住智商;查得了案件,打得过嚣张……解得了难题,救得了素养。”
的确,对于以前教过很长时间高中学生的我来说,初中的教学,简直就不能直接谈论知识。以前经常说教师要研究教材、钻研业务,但现在随着社会的变化、学生环境的变化,对于教师,有学历,有爱心,有经验,都不够了,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研究各方面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四基”到“四能”再到数学核心素养。
从专业技能上,要学好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这个版块,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抽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这些能力是不能缺少的。姬老师讲到,“要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这句话被多少参会的老师做为会后“金言”在传播、回味、思考。
静心去想想,每个知识点,如果只去学习它的表面知识,只是会用了,知道了,这并没有真正的掌握知识,而应该让每块知识形成数学建模,一看到问题,就知道解决它的方向。比如在统计与概率中,比较长的题目,如果不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它,去分析它,去表达它,那读完题有的学生可能还不知道题目要表达什么意思。
(三)知识点复习策略
当我们的前提工作都做好了之后,复习进入正轨,就要讲究复习策略了。姬老师的概括包含了多数走人误区的老师,给我们指明了问题所在。他讲到:复习≠简单的重复,复习≠题海战术+解题熟练工;复习需要结合实际,夯实基础,构建网络;抽象概括,直观显然,整合资源;推陈出新,遵循课标,依据说明。
对于这段话的第一句我就深有感触,在高中教学的时候,由于学生年龄大了,如果一道题他不会做,那就是没有理解,只要老师给他讲清楚了,搞懂了,那他就会了,不会存在你需要重复几遍他能记住的问题,而在初中的教学,听好多老师说,初中的孩子需要“手过千遍”,可是,我一直在怀疑,真的需要这样吗?还是有的孩子不需要这样就能掌握,为什么都要那么“累”?当听了姬老师的总结,我更加坚信,复习≠简单的重复,复习≠“题海战术+解题熟练工”,只要夯实基础,构建网络,整合资源,把知识学透了,学精了,学通了,那一切都变得简单了,不需要重复了。
(四)课堂活动
说起课堂活动,我一直用课堂上的“思维”来衡量一个数学老师的素养和基本功,因为我曾经讲课语速相对比较快,而且备课充分,上课从来不拿教案和课本,一节课要讲的所有知识在课前已经印在我的大脑中了。当我将一届学生由高一带到高三时,他们大部分的解题思维和语速也和我的一样。当我带的第一届学生大学毕业后,我又有幸成为了一个未来老师的实习指导老师,听了她的一节课,我真的目瞪口呆了!课堂上,她高高的发髻,干练的服装,飞快的语速,整齐的板书,竟然也不用拿课本在讲课!简直就是一个翻版的“我”在上课!忽然间,我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不足:她出一道题之后,只有1分钟时间就让学生说出答案,当然,有的学生很快能说出答案,可还有一部分学生反应是没那么快的,半天还做不出来。我突然明白了,自己带的学生为什么会两级分化有些严重!而且后来再带初中学生的时候总感觉学生怎么那么笨!
而姬老师的一段话,彻底打开了我的心结:他讲到,初中的学生,必须让课堂慢下来,积累活动经验:“唯有慢,才能让操作过程步步留痕;才能让猜想经验踏踏实实;才能让现实问题合理演绎;才能让学生积淀活动经验;才能让学生体验活动感悟。”慢是为了不再重复,是为了生成快的效果,只有慢下来,才能快起来,“磨刀不误砍柴工”,能真正跟上,真正搞懂,真正生产。回顾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比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很多,即使那样如果语速过快还是有学生跟不上节奏的,更何况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达不到高中学生的思维程度。所以,对待什么年龄阶段的学生,就得用什么样的速度教学。对待初中的学生,课堂速度一定要慢下来。
(五)解题过程
卷面上的解题过程是学生取得成功的最后一步,那在试卷上答题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姬老师把往年中考阅卷中出现的“遗憾”试卷截图投影给大家看,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在分式计算时,有在第一步就把三次幂移成二次幂的,那么下面计算的再正确这道题都是零分;也有在最后结果中没有去掉括号,没有化到最简而失分;还有的学生把答题卡上的位置看错了,比如将21题的解题过程写在了22题的下方,22题的解题过程又写在了21题的下方,这样网上阅卷的老师是看不到自己约题的正确答案的,即使两道题全对,都得不了分……这些都是多么遗憾的事情,所以,在要求学生会做题的前提下还要讲答题细节。
(六)复习效率的主阵地
在我们了解了各种与复习及成绩有关的因素之后,总结一下复习最有效率的地方还是课堂。
(1)让大容量、快节奏、奔跑式的课堂慢下来,课堂猛灌猛填,课后猛练猛学。
(2)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应是展现学生智慧的平台。
(3)课堂呼唤“四归还”——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质疑问难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探究性学习权利还给学生;让板书回归课堂。
教育是细水长流的工程,成绩只是水到渠成后的副产品。激情和热情是点燃教育的火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要走上讲台,关上教室的门,学生与我就是全世界,幸福指数马上井喷。我们的使命就是为每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帮助他们实现梦想,每一节朴实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生梦想的起航。相信每一届将要毕业的孩子在我们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会展翅翱翔,我们的教育事业也会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2017年陕西省中考研讨会听课资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