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装饰材料的艺术特征在室内设计的创新应用
2017-12-12贝晶
贝晶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人们开始更加重视装饰材料的艺术特征,于是本文讨论了室内设计中装饰材料艺术特征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室内设计;装饰材料;艺术特征;创新应用
前言:在建筑室内设计中,装饰材料可以赋予空间极强的艺术美感,设计师应该结合装饰材料的视觉艺术提升设计空间的整体艺术氛围。
一、关于装饰材料的艺术特征概述
1.1色彩特征
色彩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也是表现室内空间环境视觉效果的基础。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色彩特质,从视觉感知上,无论是柔软的、坚硬的、光滑的、粗糙的材料,在光的影响下,传递出不同的色彩心理。比如白色具有视觉扩张感,黑色具有收缩感。装饰材料色彩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设计师从不同装饰材料的色彩表现上来强化室内空间的心理感应。同样,在色彩特征的影响下,不同装饰材料在视觉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冷暖感、距离感、轻重感、大小感。比如浅色的装饰材料显得轻巧,深色的装饰材料显得厚重。色彩是空间环境的灵魂,而装饰材料的色彩特征更是设计的关键。设计师从材料色彩的辨析与把握上,结合不同人群、用户对室内空间功能的定位,来选择相应的装饰材料,来搭配相应的材料色彩,来增强室内空间的情感氛围,来塑造不同的室内装饰风格。
1.2肌理特征
对于材料表面的形状等特征统称为肌理,而肌理既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造的。从艺术设计视野来看,设计师对材料表面肌理的应用,往往是出于设计空间的情感氛围需求,来突出装饰材料的肌理语言。由于人本身对肌理的感知是直接的,也是视觉感知的主要来源。装饰材料的自然肌理,多具有偶然性。对于装饰材料的人工肌理,多具有人为性。在材料的肌理表现上,设计师要从材料肌理的组织结构、表现形式上来辨析其肌理感,来对比不同装饰材料的肌理特征。新旧肌理的对比、粗细肌理的对比等,从而营造出不同的肌理视觉效果。在材料表面肌理的研究中,肌理感也具有空间韵律感与节奏感。我们可以通过视觉来感知材料肌理的空间情绪,可以通过触觉来感知材料肌理的意境情绪。不同装饰材料在其自身特定肌理的变化中,也具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力。
1.3质感特征
对于每一种材料都有相应的质地特征,而质地本身是材料的基本性质,与其自身的结构、组织等有直接关系。装饰材料品种繁多,不同装饰材料的质感也千差万别。对于质感的体验,往往从材料的物质特性、材料结构等方面给人带来的视触觉影响。比如材料的软与硬、轻与重、光泽与透明等。质感与人的体验紧密相关,对于室内装饰设计,在营造艺术效果上,必然需要从受众的体验来获得,而质感又是可以触发到的。因此,从装饰材料质感体验中,来挖掘和表达质感特征,来增强质感在室内设计空间情境中的重要作用。当然,对于材料质感的应用,设计师也可以从不同材料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上,重新组合出不同的触觉心理。比如金属质感具有更硬、更冷、更强大的现代感;利用天然木材来表达原生态的亲近感、安全感;利用毛皮等装饰出典雅与高贵感。
1.4规格特征
对于装饰材料的规格特征来说,无论是人造材料还是天然材料,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规格变化。比如鹅卵石与地砖、玻璃与木头,其尺寸款型往往不同。从装饰设计中对材料艺术特征的表现上,不同规格的材料在视觉辨析上、艺术效果呈现上具有差异性。通常情况下,不同室内空间装饰材料规格的运用,应该符合室内设计需要。比如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空间功能,对材料规格、材料大小、用量也不一样。总体来说,规格作为装饰材料的特性之一,在赋予室内空间形式美感过程中,需要从规格的合理尺度上来把握,即便是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室内设计中,也会呈现不同的感官体验。比如在卫生间地砖选择上,选择大规格瓷砖具有良好的视觉开阔性。
二、装饰材料艺术特征的创新应用方法
2.1利用图形组合创新设计
装饰设计中的装饰材料较多,在优化装饰材料的色彩与肌理特征中,可以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方式来营造新的富有变化的艺术表现力。常用的创新设计方法有对比法、重复法、夸张法、韵律法等。对于某一装饰材料单元,可以按照不同方向的变化来进行规律性组合,从而形成一个或多个相对重复的单元组合,打破传统单一的材料表面图形特征。还可以从发散思维的运用中,直接打破原有固定的视觉单元设计,以其他新的夸张手法来重新组合材料。比如在某背景墙设计中,利用不同肌理的石条,从其大小、方向等特征上进行按照不同比例的序列进行重新组合排列,以形成新的立体化条纹图案。在材料色彩、肌理特征的组合上,还可以采用镶嵌、拼接等构图方法,从材料图形自身特征的重新布置组合上,营造不同的层次感,增强视觉设计语言的空间纵深感。
2.2模拟与再现的创新设计
人类的艺术实践往往源自对大自然的模拟与再现。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对自然形态的模仿与再现,往往需要从提炼、加工、再创造中来完成。如北京“鸟巢”建筑在设计上,就具有对现实鸟巢结构的模拟。在某“龙卷风”为主题的餐厅设计中,其建筑空间要素在形态表现上,以模拟龙卷风的视觉形态,来优化不同材料的色彩、质感特征,从而增强餐厅空间的风沙意境。当然,在其他室内空间艺术设计中,对自然形态的模拟与再现,有助于增强室内观赏者对自然的情感认知,促进人与空间设计的融入度。与“模拟与再现”自然形态相比,对于天然有机材料的再造手法,往往也是从材料的色彩、质感、肌理、规格等特征上,突破传统的视觉设计手段,融入人的主观创造,来增强室内空间的视觉表现力。利用天然贝壳来制作各类大小不一的灯罩,利用稻草等编织挂件来装饰墙面等等。
2.3通过转换质感创新设计
质感是材料自身特性之一,也是视觉艺术设计的基本特质。质感转换是通过对原有材料的质感特质,运用“创新”手法来改变质感表现。对于常见的传统建筑元素中的“瓦”,其质感是坚硬、冰冷的。但通过对艺术创新手法来重新布置瓦的视觉结构,利用叠加错层等方式,营造出柔和的曲线美感,从而增强了室内空间意境美。当然,对于“瓦”的质感转换设计,其原本的质感依然存在,只是在新的排列、组合、变化中,质感转换创新设计提升了“瓦”的艺术表现力。同样,在装饰材料中,对于其他不同材料的色泽、质感、肌理、规格等特征,也可以通过质感转换设计来改变其某一属性,来营造意想不到的视觉设计效果。对于“竹”,可以通过金属材料来打造出时尚新“竹”质感,即突破了传统视觉思维,又强化了认知上的艺术张力。
2.4废旧材料再生利用设计
废旧材料的再生利用是绿色、环保理念的具体表现,随着岁月的剥蚀,对于一些废旧材料所呈现的色彩、质感、肌理等特征,更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也是创新室内设计的一种表现手法。比如,某音乐公园在设计上,利用废旧的锅炉切割成门洞,利用机床残件来制作雕塑,利用废旧阀门、管件制作博古架等等。這些对废旧材料的重新利用以及创新设计,一方面,从中来挖掘废旧材料的情感内涵;另一方面,从其形态特征来展现某一特殊的时代风貌,来传达某种视觉记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废旧材料的恰当运用,不失为一条值得倡导的创新设计新途径。
结语:
总而言之,装饰材料的艺术特征是提升室内设计创新性的重要因素,因此设计师要合理利用装饰材料的艺术特征,并结合材料自身因素进行设计创新。
参考文献:
[1]汪文忠.装饰材料的艺术特征与室内设计创新分析[J].上海建材.2015(06):25-28.
[2]程功.装饰材料的艺术特征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22(02):256.
[3]赵朝弘.装饰材料的艺术特征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