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群文阅读课引发的思考
2017-12-12周晓燕
周晓燕
【摘要】群文阅读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着眼于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更强调课内外资源的整合。泱泱中华,流淌着数以万计的美丽传说,它们是民族语言、历史、精神、文化的精髓;因此,将这类资源引进课堂,为学生叩开一扇了解民间传说这一文学艺术作品的大门,美丽的传说也是一些传统佳节的由来,有很多孩子仅是为了过节而过节,忽略了它们的来历和缘由,忽视了它们的含义与真谛。认识它们,不仅能让学生初步了解民间传说的文本特征,还引导学生探寻民间传说内部的价值追求,进一步认知华夏民族的传统,帮助学生学生明白过节的真正意义,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群文阅读;艺术作品;民间传说;文本特征;价值追求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231-02
我将此次议题拟定为“那些节日中的传说”。围绕这一议题,在《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大全集》中筛选出《春节的传说》《元宵节的由来》《浪漫七夕》《美丽中秋》四则民间传说进入课堂。这节课让文本与议题紧密聚合起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对四篇文章的对比阅读使学生对文本特征、文本背后的价值追求、文本与现实的关联等重要内容进行探讨研究,引导学生从文本的篇章结构中了解民间传说的文本特征,探寻民间传说内部的价值追求,了解过节的含义,最后推荐学生课外阅读这种美丽的文字,使他们爱上阅读,爱上传统文化。
以前看别人上群文阅读课,总有一种雾里观花的感觉,今天亲自操刀群文阅读《那些节日中的传说》一课,感受良多:
一、群文阅读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是教师的责任,但是要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发自内心地爱上阅读,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内部的阅读动力,那就得靠阅读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
在这节语文课上我筛选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民间传说进入课堂。优秀的民间传说凝聚着民族语言、历史、精神,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民族语言是民族的根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里民间传说作品不多,又分散在各册中,因此,选择民间传说组文进入课堂对教师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尝试,一种挑战。课堂上孩子们对这种组文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读或议,或辩或答,分享着阅读的快乐,感受着阅读的魅力,同学们逐步品味到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丰富课堂资源的同时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民间传说这种文本的机会,让我们的语文课不再是无趣的了,课堂不再是枯燥的了,教学有了它独特的神韵了,从而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为他们的终身阅读打下基础。
二、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应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首先,我用王菲《明月几时有》引入,让学生说出歌中的传说,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冲动和兴趣,这样一开始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带着一种轻松自如的心态进入学习,为教学的开展做好了第一步。
接着,我采用了适合民间传说文本教学“对比性策略”。这种对比体现在三个方面:⑴文本内容的对比。⑵价值意义的对比。⑶文本特征的对比。我为学生提供了四则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对比,并完成任务卡。这使得学生能很好的体会出传说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从文本的内容及结构中发现这类文体的基本特征。首先是通过文本内容的对比阅读,明白“佳节与传说的关系”。学生借助群文阅读任务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文本的关键要素进行书梳理、汇报、交流,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引導学生探讨了传说中的价值追求,与现实的对照中明白过节的意义。接着再次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对四篇材料中文本特点的探讨,让学生初步了解传说这种文体有怎样的特征。最后推荐学生课外阅读这种美丽的文字,使他们爱上阅读,爱上传统文化,为孩子们叩开了一扇了解民间传说这一艺术作品的大门,落实了语文训练目标。
三、群文阅读教学可以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有效落实
我感到在这堂课中,不论是在感知“节日与传说的关系”上还是在探讨“文本特征”上,新课标提出的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都能得以很好的落实。这节课进行了两次较为成功的合作学习体验,学生在分配到任务后,积极地参与学习,学习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交流,与老师的交流,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流,都体现了他们的积极思维。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等则在不经意之中展示了新的理念带给我们的享乐——语文课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了”,而是生生、师生的互动互助式,是积极主动的探讨式,教学有了生机。
四、群文阅读议题需要智慧提炼,选文组合让学生感兴趣
对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实施有别于传统阅读教学。备课时,如何设计阅读流程,如何组织讨论与分享,如何既有别于单篇阅读教学的教,又让学生从学中获益而迁移于其他篇的阅读,如何实现对议题的集体建构等这些问题让我想了又想。通过这堂群文阅读的下水尝试课,我深切感受到要想让群文阅读教学形神具备,需要抓住有两个关键点——议题和组文。观看了不少群文课例,感觉成功的群文阅读课一定在议题确立和文本遴选上下大力气,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神秘的“神话传说”对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过节”又是学生强烈渴望的,有了这样两个“兴趣点”不愁学生对老师所选的文本不感兴趣了。
五、群文阅读挑战教师的阅读功底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议题的确定和阅读材料的选取不能随意,需要查阅诸多文本资料,要仔细分析、鉴赏,沙里淘金。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儿童作品、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文本,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走上群文路深切感受到个人的阅读量、阅读面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尤其是对儿童作品的阅读还需要恶补。
“群文阅读”这种策略性、讨论性、开放性的教学形态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只要敢于迎接挑战,亲历了实施“群文阅读”这一痛苦并快乐的过程,就一定会收获群文之花绽放的喜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