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及创新
2017-12-12丁国美
丁国美
【摘要】随着国家的稳定发展和文化领域的持续拓展,国內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正在持续发展,同时带来了很多的新作品,在行业内及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和创新工作,应该在今后作为重点内容对待,争取在多个层面上,更好的提高国内音乐教育的水平,坚持从全局角度完成工作。文章针对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及创新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J60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204-02
现阶段的音乐行业发展迅速,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一定要切合时代的发展来完成,不能总是集中在老旧的思想上。对于创新工作而言,需要对自身的音乐特色、文化、内涵等等,都要更好的展现出来,让学生拥有更高的觉悟,在就业和拓展当中,能够进一步的支持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发展。今后,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创新,要坚持在多元化层面上努力,巩固音乐体系。
一、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通过学习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素养
在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中,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很多方面都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要让学生在素养的提升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一定要按照广阔的学习模式来完成,不能总是通过简单的方法来应对,这样并不能在最终获得理想的成绩[1]。本文认为,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对于自身素养的提升,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首先,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实施,在于对不同文化进行传承,音乐的类型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我国的少数民族数量较多,同时能够学习到的内容也持续的增加。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得到了很高的欢迎,有相当数量的音乐作品,开始大量的融入少数民族的东西,这样不仅能够给音乐事业带来新的生机,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改善自身的缺失和不足,对于今后的长久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其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2]。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音乐教育的难度是比较高的,而且对于学习的天赋而言也有很高的要求。有些学生在个人的潜力生非常突出,如果能够充分的接受少数民族音乐教育,那么自身的音乐学习能力,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多个层面上去学习多元化的音乐元素,让自身的音乐素养得到全面巩固。
(二)有利于我国音乐文化的和谐发展
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整体社会环境趋向于和谐、稳定的状态,今后的教育工作想要获得较大的突破,必须在音乐内容上以开放式的态度来完成。例如,国内现如今的很多歌唱家,都会通过一些带有民族气息的作品来展现自己,一方面对中国的多元文化做出阐述,另一方面对于音乐传统的打破、重组等,也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我是歌手》的平台上,韩红通过《莫尼山》的演唱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度,同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也是非常积极的。从这一点来看,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当中,完全有利于我国的音乐文化,获得更好的和谐发展成绩。首先,少数民族音乐的产物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有很多音乐元素都是从古至今的流传着,这能够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宣传正能量,促使大家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周边的人和事[3]。其次,在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持续开展以后,国内的音乐交流、文化交流,都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其能够让不同的音乐家、音乐教育理念等,达到相互碰撞、交融的目的,从而对音乐的表达形式和具体的展现效果,做出优化处理,给广大的人民群众,以更好的音乐享受和身心体验。
(三)有利于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
就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本身而言,在既往得到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很多方面甚至是展现为排斥的现象。可是在近几年的音乐教育发展当中,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地位和效果开始不断的凸显。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分析,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在积极的落实以后,能够对学校的校园文化更好的丰富[4]。现如今,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同学,大家对少数民族的了解其实并不多,大部分内容都是在网络上看到的报道,或者是国家的一些宣传。可是当学生真正与少数民族相互了解、学习以后,就能够感受到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魅力所在。例如,在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同学,他们的文化是非常质朴的,在歌唱或者是哼唱的小调方面,都能够给人一种美好生活的感觉,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人想要去亲近大自然,想要去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5]。所以,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广泛的落实以后,对于校园文化的发展,可以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针对过往的很多问题,都进行充分的告别处理。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对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某些特殊习惯,或者是个人信仰等,都予以高度的尊重和信赖,不能进行强烈的抨击,不要出现侮辱性的言语,这很容易引起内部的矛盾、冲突。
二、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创新对策
(一)从大众喜爱的少数民族民间歌曲入手
我国在现代化的教育产业当中,非常希望不断的创新,因为只有持续性的注入新的活力、新的理念,才能让少数民族音乐教育获得长久的进步,为国家的音乐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很多地方都在加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创新,希望能够为音乐的全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结合以往的教育经验和当下的教育标准,认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创新过程中,可以从大众喜爱的少数民族民间歌曲来入手,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切入实际的去了解、去感受,而不是单纯凭借主观上的想法来错误的想象[6]。例如,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都有大量优秀歌曲广为流传,如藏族的《北京的金山卿、情藏高原》、《天涯》,蒙古族的《两座山》、《美好的你》、《喃达汗》,维吾尔族的《快乐的跳吧》,彝族的《马儿快快跑》、《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布依族的《好花红》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学生学习这些歌曲,可以深切地体会民族歌手对本民族深厚的民族情感。同时,学生也能够从这些民族歌曲中掌握大量的民族音乐文化和丰富的民族音乐知识,提高他们欣赏和演奏民族音乐的能力,从而对民族音乐产生感情。通过对这些歌曲进行积极的学习、拓展,能够在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上,持续性的获得更好的成绩,推动教育的全面创新,减少固有灌输式教学的不足,让学生的成绩、能力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endprint
(二)剖析少数民族歌曲的创作来由
在少數民族音乐教育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按照“追根溯源”的模式来完成。现如今的很多少数民族音乐,虽然在流传的范围上特别广泛,但是对于“根源”的了解并不多,这就无法在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应用上取得特别好的成效。因此,建议在今后的教育创新当中,可坚持对少数民族歌曲的创作来由进行剖析[7]。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音乐的产生肯定有一定的原因,即便是很小的、很不起眼的原因,都将是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源头。伴随着岁月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少数民族音乐的内容,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革新与发展,才拥有了今天的局面。剖析少数民族歌曲的创作来由,能够在音乐文化的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促使音乐教育的水平进一步提升。时下国内外流行歌曲泛滥,老师应该对学生因势利导,让他们懂得欣赏民族音乐。如藏族民歌高亢燎亮,听起来就有高原蓝天辽阔的气象,曲调悠扬,藏族音乐的一些元素被汉族和西方音乐所吸收,有一些汉族歌曲作者模仿藏族音乐的特点创作了一些诸如《逛新城》、《青藏高原》一类脍炙人口的歌曲。著名的歌王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之所以被到处传唱,是因为作品里西部浓郁的民族风情使人们产生了对民族地区的向往、热爱[8]。通过采取这样的教育方法,能够在很大层面上,让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得到更多学生的支持与肯定,在传唱与开展教学过程中,都可以积极的开展互动,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去从内心上,加深对少数民族音乐的认知水平,在后续的学习上,也将拥有更多的动力。
(三)引导学生欣赏民族音乐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更加是民族大团结的国家。在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创新过程中,不能带有任何的“有色眼镜”来学习,而是要对民族音乐去积极的欣赏,寻找其中的特色内容。为了让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必须全面提升民族音乐的欣赏水平,要对学生开展积极的引导[9]。首先,对于日常的教学工作而言,可以适当的穿插少数民族音乐来完成。比较建议采用的方法,是通过曲调或者是纯音乐来欣赏。一般而言,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曲目,在歌词方面并不多,而且展现为言简意赅的特点,可是在曲调和节奏上,却存在非常鲜明的特点,从该方面来引导教育,相信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知识的掌握能力上,获得更大的提升。其次,引导学生欣赏民族音乐的时候,要多多的开展探讨分析,可以尝试针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类型、代表等,让学生去查找,于课堂上进行分享,这样大家都能够在多元的视角下去欣赏民族音乐,由此获得的帮助也比较突出。
(四)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在既往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当中,主要是通过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来完成的,可是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特别好的成果,在很多方面还出现了强烈的恶性循环现象。本文认为,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创新,需要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良好的丰富处理,要让学生以多元化的学习模式来完成,这样才能在记忆力方面更加深刻,在学习的效率上进一步的提升。首先,课堂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当中,可通过多媒体方式来播放,利用不同的PPT软件、音频软件、视频软件,让学生全方位的去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在欣赏教学方面,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去多多讨论。少数民族音乐并非一朝一夕所形成的,而是经过了很多年的变革,再加上历史文化的积累,最终达到了音乐体系的丰富、内涵的丰富。因此,让学生多多讨论,在不同的歌曲类型、歌唱作品上做出分析,能够寻找到少数民族音乐的精髓,对于自身的知识学习,能够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第三,应该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加强对时事热点的分析,现如今的少数民族音乐引起了社会上的高度关注,要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五)改革民族音乐教育课程建构
除了上述的几项工作外,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创新当中,还可以改革民族音乐教育课程建构。在过往的教育工作当中,少数民族音乐教育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可是在具体的课程数量上、课程内容上并不是特别的多。现如今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正在积极的创新,由此可以直接改革民族音乐教育课程建构。这样实施的好处在于,能够对固有的教学体系做出全面的优化处理,在将来的成绩上能够大幅度的提升。首先,要对学生的需求、学习方向等,做出深入的了解与掌控,观察他们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态度,进而在课程建构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一些较为可行的手段来操作,能够减少强硬教育措施造成的不足。其次,对于课程建构的改革,必须要从长远的角度来出发。每一个院校都具有自身的教育特色,我们不能总是按照简单的效仿原则来完成,应该对其他的成功案例做出效仿和借鉴,然后找到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最终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创新水平提升。第三,民族音乐教育课程的选择,必须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要能够与他们产生较多的共鸣,而不是当做单纯的学习任务来进行,要努力让学生在学习方面感觉到自己的提升,感觉到较多的快乐。
三、总结
本文对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及创新展开讨论,现阶段的教育工作开展比较符合预期,各方面的成绩相对理想。日后,应继续在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方面深入研究,不断的完善工作体系,加强创新水平。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应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固有的多项内容实施良好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卢国文.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育改革[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01):163-164.
[2]张应华,谢嘉幸.我国当代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操作策略的探讨[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03):36-44+4.
[3]赵志扬.反主为客: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主体性危机[J].中国音乐,2015,(02):241-245.
[4]郭德钢.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内蒙古高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10,(01):261-266.
[5]柯琳,张晓阳.一个可资借鉴的模板——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少数民族音乐教育述评[J].民族教育研究,2010,21(04):87-91.
[6]任志宏,单建鑫,陈辉,刘凯华.文化认同视阈中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研究现状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09):219-221.
[7]李小峰.浅谈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148-153.
[8]乔娜.关于少数民族音乐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开展[J].音乐时空,2014,(04):190-191.
[9]李思华.论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J].艺海,2011,(05):128-1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