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17-12-12吕学忠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问题小学数学对策

吕学忠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行业在不断的进行改革。针对小学数学而言,通过统计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统计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和内容,包含数据的收集以及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相关的知识内容,这些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对统计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其解决措施进行探究,促进小学数学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统计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78-01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统计知识是统计学的基础知识,能够促进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统计学增加新的知识内容,给数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统计学知识内容本身比较复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兴趣,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较低。因此,针对统计教学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统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备课的难度加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小学数学统计教学中,增加不少新的知识内容,由于教师对新的内容缺乏熟悉度,针对教学内容缺少教学经验。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爱,教师需要针对统计教学进行新的备课,增加教师的备课难度,增加备课的任务量,同时,教师还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整体的把握,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从整体上对统计教学进行把控,实现技巧性教学。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统计学的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枯燥,理论性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对其难以理解,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缺乏合理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难以对教学技巧进行灵活的使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逐渐产生厌学和抵触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较低,不利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3.统计学课程比较复杂。在统计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其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难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统计知识进行转化,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借助各种教学方式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同时,在无形当中增加了教学的时间,对课堂教学的时间难以掌控,,学生对统计学知识内容难以全面系统的掌握,导致学生知识内容不够系统化,缺少知识结构的构建。

二、小学数学统计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1.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为教学提供保障。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统计学新知识内容的扩展延伸,一些教师对这些教学内容缺乏相应的理解,缺少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经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较低,学生缺少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的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为统计学教学奠定基础,保证统计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首先,教师应当促进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例如,在对统计学进行教学之前,应当对相关的统计知识内容教学大纲进行深入研究,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根据自身情况,借助多媒体、网络以及辅助书籍促进自身知识的强化。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中,利用“运动与身体的变化”为例,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对课堂教学进行导入:同学们,在平常你们喜欢什么样的体育运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会有什么样的好处?在运动之后,身体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运动前后的脉搏变化规律进行探索,促使学生能够利用实验对数据进行搜集的方式进行掌握,进一步对平均数进行理解,促进学生养成使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实践、激发兴趣,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小学数学统计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给学生的统计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在统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动手和实践,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展统计教学。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并且对学校附近的家属楼近期三个的用水量进行相应的调查活动。要求学生选出小组的组长,组长需要对每个组员进行任务安排,并且对相关的统计图进行绘制,做出相应的调查报告,并且选择相应的学生代表,进行相应的讲解。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促进小组内部的分工,自主的对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学习,展示出小组的调查结果。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互补与合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3.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处于课堂的主宰位置,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情况。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要求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生活引入到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促进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有效结合,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在实际的参与和体验中,促进自身统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统计教学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现阶段,数学统计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当正视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通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为统计教学奠定相应的基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开展探究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楠.浅谈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数理化学习,2015,(08).

[2]赵静.刍议小学数学统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6(26).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小学数学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