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7-12-12刘芳
刘芳
【摘要】探究式教学模式着重在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上,重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有利于教和学的互促共进,学生基于问题寻找知识。本文以《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为例,研究在实践类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师设置的障碍点,由学生发现障碍、识别障碍、通过探究解决障碍点,实现教学的优化和改革。
【关键词】探究式;障碍点;服务器
【课题项目】项目编号: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kg2015757。
【中图分类号】TP393.0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65-02
《服务器配置与管理》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需要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课程讲授利用Windows server来配置实现网络服务,培养学生管理中小企业的网络能力。
一、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课程研究与改革,我院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目前基本都以采用项目化、实践性强的教学模式,较之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由于学生从小接触的都是灌入式教育,对问题和事物辨析能力有所欠缺,自控能力差,课堂上容易开小差,特别是信息技术类以计算机作为授课手段的课程。
另一方面,在课程实践中学生可能在老师的讲解和辅导下学会了某个实验的操作,但是并没有很好的领会贯通,严重缺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样类型的问题再次出现经常不会分析解决,尤其针对一些需要调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经常手足无措。
因此,我们需要改革课程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钻研问题、探究创新的兴趣和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最初由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在20世纪初期提出。探究式教学,经常通过设置有意义的问题情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并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注重发挥问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施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更为重视课堂上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有利于教和学的互促共进,学生基于问题寻找知识,注重观察现实问题的多维表现。精选某些典型案例来举一反三,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吗,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可以体验到互进互辩、互助互学,发挥了个体能力和集体智慧协同的最大化效应,从而更为有效地实现个体学习和团队学习之间的适时融合。
从课堂有效教学视角出发,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探究为主要手段,在教学内容组织、问题设计、教学行为、教学评价等环节组织和实施的教学活动;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实践活动。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两方面作用,实现重心由“教”向“学”转变。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讨论寻求解思路→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得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更为扎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流程比较顺畅。
三、教学改革研究方案
针对信息技术类实践性课程,采用传统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由于问题由教师提出,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项目情景分析、发现分析问题等方面上还稍显不足。会出现学生不愿意根据教师的思路探究问题,或者虽然能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探究进而学习到专业技能,但在遇到具体实际情况时,经常不会分析和排查问题所在,仍然无法具备较好的职业素养。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针对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实践特色,创新的优化探究式教学模式,不再由教师布置问题由学生探究,而是人为的在学生实践环节设置障碍点,如果学生要完成实验,必须发现障碍,识别障碍,并通过探究解决障碍点。而解决障碍的过程比普通的探究学习在学生能动性上调动更强,同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障碍,让学生体会到自我发现的成就感,提高学生探求未知事物的能力。
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企业应用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依据,按照由“职业领域”到“行动领域”到“学校领域”的设计思路,借鉴“行动导向”和“工作过程”理念,淡化操作系统理论,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学、做”一体化,要求学生“会安装、会操作、会配置、会管理”服务器。根据课程特色和教学需求进行改革方案的设计。
1.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工作过程为导向,模拟真实服务器调试情景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真实服务器配置管理项目为载体,模拟真实情景。让学生以某公司的服务器构建为实践项目,通过分析设计,为公司构建起AD、DNS、DHCP、IIS、VPN等服务,并对其进行维护与管理。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了解企业的工作任务需求,由工作情景的设置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锻炼和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2.以障碍点设置与探究式教学模式结合改革实践教学
在《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完成某一服务器配置前期过程一般比较顺利,但是配置完成后,部分同学的服务器经常无法正常运行,原因可能涉及诸多方面技术原因,需要调试解决。
解决服务器配置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多以调试、排查错误为主,是我们需要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通过对课程教学环境和实验的充分设计,我们采用小组协作和人为增加调试障碍点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小组探究讨论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障碍点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调试解决网络服务问题的能力。
3.以小组探究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对适合分组的实验环节进行分组,每个小组自成一体,形成一个小的班级团队,在小组协作的环境下由学生自主探索、讨论教师人为的增加障碍点,也就是出错点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小组在实验中直接遭遇障碍,面对和解决困难,这样能够在实验中遇到更多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小组探究式讨论而不是独立思考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调动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己学到的远比教到的更扎实,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协作能力。
在整个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师的引导、指导作用,对于陷入困境的小组,教师一定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启发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培养是逐步进行,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4.以日常过程性评价+期末实践性评价改革考核环节。
日常过程性评价以同学课程中实践环节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依据,主要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与激励,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期末實践性评价作为期末考核的主要形式,不再以小组形式,而是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服务器的配置管理,更为客观的考核每个学生的学习完成情况。
四、结论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注重发挥障碍问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分析、解决服务器配置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生小组协作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自我发现的成就感,提高学生探求未知事物的能力,这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主要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慧琳.探究式教学在成教《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4(12).
[2]姚越.新技术为引领的课程改革研究———以《WindowsServer2008服务器架设与管理》课程为例[J].《福建电脑》.2013(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