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省考形式下的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

2017-12-12杨青

考试周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形成过程概念课本质

杨青

摘 要:结合本次期末试卷特点及未来的全省統一命题的大形式要求,我觉得在今后的概念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重视揭示知识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

关键词:本质;形成过程;概念课

概念课是初中数学最基础的课型,是落实概念教学的主要阵地,是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最直接的课堂教学方式。近几年的厦门中考题型越来越灵活,对于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具有更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而这些良好的数学解题能力就是建立在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灵活掌握和应用的基础之上的。因此,结合本次期末试卷特点及未来的全省统一命题的大形式要求,我觉得在今后的概念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 重视概念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郑毓信教授在讲座中强调:概念教学的核心思想是,第一,讲清楚概念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概念,有什么用。第三,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在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中,老师不能再沿用以往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不能再一味地强调性地灌输给学生相关知识点的结论,然后就是强化书写格式和应用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由来的理解。

二、 重视揭示知识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美国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文章中特别提到“回到定义”,他指出:你把题目中所有关键的概念都考虑清楚了吗?你是怎样用这些概念的?由此可见概念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在平常的概念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去揭示知识的本质,区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本质区别,从而提高学生对题目的分析能力。例如选择题第3题: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

本道题目考查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但有很多同学就会认为C选项也是具有稳定性的,他解释说窗户也是四边形,但是在中间加上木条连接后,窗户也就很牢固了,不会变形了,也不会让玻璃掉下来。学生简单地将生活实例来解释数学知识,而实际上窗户不会变形,并不是边缘的四边形框的功劳,而是玻璃的功劳,是玻璃将边框顶住了,让它不会变形。

三、 重视概念的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皮亚杰认为,概念的掌握过程无非是经历了一个同化与顺应的过程。所谓同化,就是把新概念、新知识纳入到一个已知的认知结构中去;所谓顺应,就是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不能纳入新概念时,必须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概念。教师不要就题论题、孤立地逐题讲解,要透过题中的表面现象,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例如试卷选择题第6题:如图,已知OE是∠AOD的平分线,可以作为假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的反例的是( )

A. ∠AOB=∠DOC

B. ∠AOE=∠DOE

C. ∠EOC<∠DOC

D. ∠EOC>∠DOC

本道题目就很灵活地考查“举反例”的知识,要求学生能深知举反例的原理,并能根据实际选项来判断是否符合题意。

四、 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几份卷子中都有相当大的分值用来考查学生的此项能力。本份试卷也有将阅读能力的考查作为一个内容来体现,例如第25题:阅读下列材料:“为什么说2不是有理数”。

用类似的方法,请证明3不是有理数。

此类型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所给材料的阅读及理解能力,再结合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寻找解题突破口。而此项能力的培养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能恰当地引导学生去阅读教材,不只是必学知识点的内容,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更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最好素材。

五、 加强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加强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让学生能从一题中提炼出适当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将之有效地应用于更多解题中去。例如试卷第22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是5 cm,周长是20 cm,求其他两边的长。本道题目就是考查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为了能很好地提炼数学思想方法,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带领学生很好地挖掘题目信息,发现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例如本题的关键信息就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它的边有两类:腰和底边,并发现该长是5 cm的边可能是底边,也可能是腰,从而进行分类讨论。再如,选择题第10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a,5)在第二象限,则点P关于直线m(直线m 上各点的横坐标都为2)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本道题目在正确解题之前,就需要学生能结合“数形结合”的思想,正确画出图形来帮助分析题目。

总之,“数学概念”是构筑“数学知识大厦”最重要的基石。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勿急勿躁,切不可就概念而讲概念,而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探究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数学概念本质。endprint

猜你喜欢

形成过程概念课本质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我国珊瑚礁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浅析
浅谈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