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档案学术发展史的分阶段研究
2017-12-12刘利春
刘利春
摘 要:我国的档案学术具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档案学术研究是主体在对档案及现象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下产物的认识,其中主要包括对于主体思想和一定思想支配下的行为与活动的认识,是基于社会总体的自我认识,从而实现一种反思性认识。
关键词:档案学术;发展史;分阶段;研究
一、档案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
1.中国档案的起源和词源的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高等教育的不断重视,中国档案研究发展十分迅速,对于档案的起源和形式,现在历史学界及档案学界大多认为是在结绳记事中国最早的档案,在历史类机载中,结绳记事是古代人民为了传递信息及记录信息的重要方式,在没有文字之前,原始人类就把自然斗争中积累的经验保留下来,口口相传。但是口耳相传容易失真,对于档案词源来说,现在的学者大多认为我国档案这个词最早出自于明末清初杨宾的柳边纪略中,因为这一本书对档案、档子的来源、名称、形式及称谓都有详细系统的描述,具有很大的科学意义。
2.现有中国档案学学术分期法
对于我国档案学分期已经讨论很长时间,有的人认为有两段分期法,这是管先海提出的观点,其中旧档案学研究时期和新档案学研究时期,对于旧档案学研究时期是在1911年至1949年,新档案学研究时期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档案学研究时期。还有一种人认为三段分期法,这是冯惠玲、张辑哲提出的观点,第一阶段为產生与初步发展时期,这段时间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第二阶段为重构与渐进发展时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第三阶段为完善与繁荣时期,这段时间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其中杨贵仁从学科体系发展的角度来划分,从行政管理中脱颖而出的独立学科萌芽阶段,这段时间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期,研究方法和起码的科学分析规范的确立阶段,这段时间为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确立完整科学的学科体系,这段时间为七十年代至今。还有人认为是四段分期法,李秀华将中国档案学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其中第一阶段为中国档案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第二阶段为中国档案学的重构与渐进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第三阶段为中国档案学的停滞与倒退时期,这一时期也就是文革时期,第四阶段为中国档案学的完善与繁荣时期,这段时间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还有一种说法是五段分期法,这是李财富提出的分期法,第一阶段为孕期时期,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第二阶段为创立时期,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第三阶段为发展时期,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第四阶段为停滞与倒退时期,这一时期为文革时期,恢复与繁荣时期,一直到现在。
3.现在档案学学术分期法的不足
对于以上划分还有有很多不足之处的,主要有社会政治的历史发展为主,把政治、历史事件作为分期点,这样是不能完全分清学术脉络的,还有就是对于一些词汇,在方案学中的意义表现不同,无法完全体现出阶段档案学学科的特点。
二、对中国档案学学术分期的划分
我们可以将中档案学划分为行政管理与史学研究附属时代、实体管理时代、信息资源管理时代、后保管时代。
1.行政管理与史学研究附属时代
中国档案学开始时对文书及文书工作的研究,从1933年国民党就对文书方案进行改革,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使得档案学从行政管理中产生,对机关档案室建立起来,在对于明清历史档案进行整理和研究,对怎样科学整理和利用历史档案进行总结与反思。对于整个旧中国的档案学研究始终都是主要地围绕着两方面进行,使得档案学一词在我国出现,人们一直认为档案学一词在我国出现在1935年腾固的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一文中记载着:科学方法处理档案。有叫做档案学的学问,在欧洲也是近百年来发达的事。并且对档案的定义、档案的范围、档案的作用、档案的行政、档案的分类、档案的立卷、档案的编目、档案的鉴定与销毁、档案保护与保管、档案的编辑与公布等进行有效的探讨。
2.实体管理时代
随着我国建国以后,我国的档案学研究的范围就从档案室扩展到整个档案事业,主要注重档案实体的管理,我国的档案形成规律对全宗理论进行全面的学习,在195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在此之前档案学都是以机关档案室为基础的,所以一般会将档案进行分类处理。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基本形成成熟的全宗理论体系。从文件的角度来看,可以将档案学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来源原则、鉴定理论有机结合。
3.信息资源管理时代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入了信息资源管理时代,最早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我国科学家钱学森意识到的,他指出:信息是代表物质状态的资料,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看,情报资料、图书、文献和档案室一种信息,其目的在于信息的存储、信息的检索和提取、信息的传输和显示。那一时期的我国倡导的档案与图书、情报工作一体化和档案与文件管理一体化与信息资源,越来越注重档案的内容转变,档案信息与其他信息组成一个很大的系统,形成一个可以产生新知识的信息仓库,信息资源管理可以让档案学研究的视野越来越广。
4.后保管时代
到了二十世纪以后就进入了电子文件的产生及普及时期,进入了档案学后保管时代,我国的档案学由过去的纸质文档转向对电子文件的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档案学界已经重视信息管理,并且由一系列的电子文件标准出台,已经体现出档案学新的发展与变化。对于后保管时代,从过去的档案保管转移到档案的利用,并向着知识服务过渡。随着我国信息的公开化和人民的意识不断加强,我国的文件开放、政府信息资源开发等都得到快速的发展。对于我国档案学与外国档案学是不能分开的,而且外国档案学管理对我国档案学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档案学发展趋向国际化,国际上的档案学理论适用于我国,我国得到应用和发展,我国档案学是不能完全独立存在的。
三、中国档案学术研究的主体性反思与批判
档案学术的研究主体主要是科学精神上,体现出良好的治学态度、严谨的求实、好的学术风气,对于中国档案学术研究,学者还是缺少相应的研究责任的,缺少对档案事业的忠诚和执着,只是把档案学术研究当成一份工作,却忽视了档案学术研究对整个社会的意义。其中学术规范问题是学术研究的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不断的去研究,争取有效的解决现在档案学术中存在的问题,将我国档案学术工作超越国际水平。
结语:
对于档案学术的发展是需要不断的完善的过程,这就要不断的通过主观努力,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为档案学术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还要通过前辈们研究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以达到学术不断发展的目的,另外档案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档案学知识可以承担很多精神财富,实现中国档案学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李淑云;卫双囤;;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山西档案;2011年S1期
[2]林小玲;;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3]张晓波;;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1年03期
[4]韩东;档案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