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全植物纤维地膜纸在北方水稻栽培中的应用
2017-12-12丁旗
丁旗
摘 要:近几年来,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水稻农业发展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在我国北方水稻栽培的过程中采用全植物纤维地膜纸,由于地膜的覆盖,导致地膜下的杂草难以发育和生长,由于没有其他杂草抢夺水分、肥料和光照,水稻获取十分充足的水分和养分,能够使得水稻生长的更加健壮和优质。本文通过详细探讨有关全植物纤维地膜纸在北方水稻栽培中的应用,并加以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全植物;纤维地膜纸;北方水稻;栽培
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132061
植物纤维地膜主要指的是以植物纤维最为生产原料进行再次加工的农用地膜,能够在自然的环境中得到降解,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环保性材料。由于北方水稻栽培过程中容易受到当地土壤和气候等方面的影响和限制,將全植物纤维地膜用于水稻栽培的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加良好的产量和收益,利于水稻种植业的稳步发展和建设。
1 试验方法
使用全植物纤维地膜纸的种植方法:进行灌水泡田处理,确保充足灌水量的同时,将农田完全浸湿,并将农田中的土壤硬块捣碎、变软,于耙地前进行再次灌溉;采用大型拖拉机进行耙地,并在耙地的同时将肥料均匀的洒入地中,更加利于土壤吸收养分,耙地后施入足量的有机肥料;肥料的种类需要选择已经发酵完好的牛、猪以及鸡等圈肥,并配比适当的绿色食品专用肥和生物肥,由于地膜纸覆盖40d之内不得进行再次施肥,因此,需要将返青肥于插秧前便一起施入田间,进而确保肥料的充足;覆膜。在此过程中需要采用小船覆膜方式,将金属小轴穿过地膜纸,并放在小船架上,进一步牵动小船于泥水中前进,使得地膜纸处于泥土表面,进过一段时间后,地膜纸能够更加牢固的覆盖在地面上。伴随小船的行进过程中,能够复平人们在操作过程中所踩出的深穴,并反复检查已经覆盖好的田地,进而达到良好的栽培效果;每幅地膜纸用于两行插秧的过程中,并将地膜纸按照地垄的实际需求事先加工完好,当一行纸膜插秧后,继续另一行纸膜插秧和覆膜,并将两幅地膜纸的终点和起点部位使用泥土进行覆盖加固;于插秧后5h左右,详细检查纸膜与土地之间的牢固程度,确定无误后进行田间灌溉,确保水层处于3~5cm之间;田间管理。按照水稻栽培的方式进行田间管理,插秧90d内,禁止人员踏入田地间,避免纸膜遭到破坏。
2 试验结果
经过试验充分证明,由于地膜纸的覆盖,能够将纸膜下的杂草难以发育和成长,及时有部分杂草生长,也将会由于没有合适的生长环境而逐渐失去,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作量,同时,还能够确保水稻吸收充足的养分。等到40~45d后,纸膜将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随之降解,水稻秧苗将会进入旺盛的生长阶段,在此阶段,将会生长出一些眼子草、三棱草、泽泻以及久雨花等杂草,但是,由于植物之间存在自然的生长竞争,幼小的杂草将会受到茁壮水稻的压迫,逐渐死亡。由于没有过多杂草的影响争抢养分、争抢肥料,全部营养成分和大量水分将会全部集中在水稻上,使得水稻生长得十分健硕。
采用地膜纸的栽培方式,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利用覆膜水稻技术,能够增加净值高达2倍以上。同时,采用地膜纸覆盖的栽培方式具有一定的增温和节水的优势,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具有化学性质除草剂的使用,有效避免水质和环境遭到污染,进而减少化学物质残留于大米中,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水稻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对于绿色食品的要求逐渐提高和强烈。近几年来,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逐渐趋向于高质量、高效率以及高产量方面。生产绿色水稻已经成为人们的未来发展需求,绿色食品、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今后社会商品的主要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逐渐推广出有关水稻栽培的绿色技术,并将这种无公害的技术和措施广泛应用于水稻种植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还能够有效缩短水稻的成熟期,全植物的纤维地膜纸技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大量的研究显示,这种产品和技术尤其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应用更为广泛,是一种具有高价值、高收益的水稻种植技术。在未来水稻业的发展过程中,全植物纤维地膜纸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于我国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结语
通过在我国北方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应用全植物纤维地膜纸技术,根据我国北方地域的气候特点和环境条件,作为一种具有无污染以及绿色的环保型材料,在北方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合理应用覆膜水稻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杂草的生长,为水稻生长提供更加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同时,还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利于我国水稻业的未来发展和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文忠,苏悦,殷延勃,等.北方水稻直播栽培的农艺问题与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2(6).
[2]刘海军,徐红.北方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的应用概论[J].中国农业信息,20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