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析
2017-12-12陈宗霖黄秀颖
陈宗霖+黄秀颖
摘 要:水稻病虫害的存在严重影响到水稻的产量与质量。以往我国针对水稻病虫害主要是采取剧毒农药和灭绝性的除虫手段,但是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水稻品种的多元化给现有的水稻病虫害防控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成为了目前我国农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在分析水稻病虫害及绿色防控技术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水稻病虫害防控方面遇到的瓶颈,从绿色防控角度提出几点防控措施,希望能够为目前水稻病虫害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132053
引言
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质量的主要因素。近些年,由于我国在水稻种植结构方面的调整及超级稻的推广,导致水稻病虫害也出现了诸多的变化。面对这种现象,如果还是采取以往的剧毒农药和灭绝性的除虫手段[1],可能无法达到良好的除虫效果,加上当前人们对有机产品的重视,也要求在水稻病虫害方面采取更加绿色的防控手段。
1 水稻病虫害
水稻病虫害一直都是种植户面临的问题。病虫害对水稻轻则影响产量,重则颗粒无收。目前我国主要的水稻病害有: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等;虫害以稻飞虱、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等为主。不同的病害与虫害对水稻的影响不同,但是最终都会影响到水稻的产量与质量。如何在不影响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成为目前农业研究的重点。
2 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是从生物防治角度和科学用药角度采取的一类针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控措施。绿色防控提倡更理性的看待农业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反对一味的使用剧毒农药和灭绝性的除虫手段,避免因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治理威胁生态平衡[2]。生物防治技术中的重点是采取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手段。科学用药的原则是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残留最低的药物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同时贯彻生态平衡的理念。绿色防控理念的提出,是我国在水稻病虫害中的一大进步,也符合我国在农业发展方面提出的需求。应用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生产出无(少)农药污染的绿色农产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必将在生产绿色农产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目前水稻病虫害防控的瓶颈分析
3.1 过分依赖现有农药
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也一直在与水稻病虫害进行抗争。由于受到过水稻病虫害的严重影响,很多地区的种植户仍旧会以快速、高效的杀虫、防病的剧毒农药作为防治手段,这种防治方式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这种防治手段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农业中急需绿色、无污染的防治技术。
3.2 环境变化带来防治新问题
我国一直都在加强水稻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夠培育出高产量的水稻。但是新品种水稻的种植,与其相匹配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没有跟上,严重影响产量与质量。我国水稻在种植方式与土壤性质的改变,也会导致病虫害的生物型变异,病虫害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形态。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要求我国在水稻病虫害方面找寻出更加绿色的防控措施。
4 水稻病虫害结合绿色防控技术的措施
4.1 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监控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生长情况,定期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监测。并根据病虫害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可以在积极做好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摸底的情况下,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病虫害抽样调查和取证,及时准确掌握不同生态区、不同类型田、不同生育期病虫发生情况,明确主发区域和防治对象田,适时发布“两迁”害虫与穗期病害预防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控;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全面推进秸秆还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有机肥和缓释肥,加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指导,这种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可有效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4.2 重视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利用某些害虫对颜色的趋向性,采用颜色粘板对害虫进行防治;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在害虫的成虫盛发期采用黑光灯、双色灯等灯光,对病虫进行诱杀[3]。还可以通过安装杀虫灯的方式,用悬挂黄板、安放透翅蛾性诱剂等物理防治措施,通常每2hm2稻田安1盏杀虫灯,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m,诱杀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水稻害虫。这样能够大大减少用药和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确保人畜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了无公害产品的生产。杀虫灯傍晚自动开启,实现光控和时控,操作简便、经济安全,是理想的物理防治措施。
在粮食作物上,可以推广“田埂铲草”、稻田养鸭、“糖醋诱蛾”、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通过对秧田、大田的杂草进行铲除,有效降低越冬有害生物密度,为实现绿色、环保控制水稻重大病虫害打下基础。通过在稻田养鸭实现采用生物防治水稻重大病虫害的效果。鸭非常喜欢吃昆虫类和水生小动物,能有效降低稻田里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同时鸭不停地在稻田里活动采食,能非常干净地除去稻田中的杂草和绿萍,排出的粪便又可作为稻田的有机肥料。在水稻主产区可以放置“糖醋诱蛾”器,防治水稻粘虫。通过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统防统治农作物病虫害。
4.3 结合农业措施与生态工程技术
要选择优良水稻品种,提高水稻品种抗性[4]。因地制宜选用抗稻瘟病、稻曲病品种,避免种植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更换种植年限较长的品种。稻飞虱百丛虫量1000头以上开始防治,优先选用昆虫生长调节剂等低毒农药品种,对天敌无毒害,使用高含量单剂[5]。运用以生态调控为主体的多种防控措施,保护稻田生物多样性,逐步形成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和有益生物生存的生态环境,对有害生物产生竞争、拮抗和杀灭等作用[6]。在绿色防治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病原微生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对水稻病虫害产生抑制[7]。注意氮磷钾的合理搭配,贯彻“前期灌浅水、中期多露轻晒、后期湿润灌溉”的田间肥水管理原则,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控制病害发生[8]。endprint
针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可优先考虑非化防技术措施,积极利用各种生态工程技术加强水稻病虫害防控。保护利用稻田天敌,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通过在田埂保留禾本科杂草,为天敌提供过渡寄主。或者是在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蜘蛛、寄生蜂等天敌的控害能力。利用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种进行合理布局预防稻瘟病。
4.4 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
在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需要积极推广绿色防治理念,各个地区的农业科技部门应该积极强化对绿色防治理念的宣传,通过广播、电视等方式开展宣传。通过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手段让广大的基层农民认识到绿色防控技术的优势,并配合农技人员将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实处。相关部门可对当地水稻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水稻病虫总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尽快制定出针对性的生态绿色防控水稻病虫害措施,实现对水稻的“保驾护航”。
通过转变植保防控方式,围绕粮食等主要农作物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推广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用井冈霉素防治稻曲病;用农用链霉素防治白叶枯病;用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生物农药要比化学农药提前2~3d使用,避免高温干旱时使用。
4.5 加强农民绿色防控技术的培训
由于各项绿色防控措施的落实还依靠广大的农民,因此在开展绿色防控过程中还需要认识到基层农民在其中的作用。要求强化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县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将农民培训作为重要工作,定期组织农业技术专题讲座,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技术资料[9]。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阶段可考虑成立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工作预案,召开专题会议布置相关措施的落实。相关干部以及农业技术人员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确保防治措施的落实,保证病虫害防治工作有人管、有事干,还可以采取广播、病虫情报、宣传栏、短信微信等宣传形式,将稻飞虱、纹枯病、卷叶螟、稻曲病等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时传递给广大群众。结合当地的扶贫开发工作,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开展技术指导,讲解防治技术,传授施肥、灌溉方法,提倡科学用药,预防病虫害发生和蔓延。
5 结语
从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来看,针对农业方面采取绿色防控措施已经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我国很多地区已经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对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这是因为传统的防治方式其优势越来越不明显,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农业科技部门需要积极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与实际应用,确保相关技术能够实现准确落实,并且在基层中普及,真正发挥出绿色防控措施的作用,帮助农民增产增收,避免或降低病蟲害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罗宏东,唐春生,黄明刚.衡阳晚稻重大病虫害全程用药控害增产技术分析[J].南方农业,2014,8(33):10-14.
[2]谭国华.浅析绿色防控措施在水稻病害方面的应用[J].农技服务,2014,31(08):110.
[3]黄跃立.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6(11):75-76.
[4]罗贤伟.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10):196.
[5]蒋春艳,陈淮川,周美玲.福建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J]. 福建稻麦科技,2012,30(04):89-91.
[6]吴芋萱,刘明芳.湖南省主要水稻产区病虫害调查与防控措施分析[J]. 生物化工,2017,3(01):51-53,56.
[7]金小二.优质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6, 36(06):7,9.
[8]沈志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云南农业,2016(09): 32-33.
[9]夏济柏.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推广分析[J].南方农业, 2015,9(09):19-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