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中学生规范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7-12-12周珍兴
周珍兴
摘 要:高考理综生物部分的试题中,选择题占40%的分值,填空题(包括简答题)占60%的分值,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规范的表达能力,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较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提升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应该是我们高三复习教学的一个重点。
关键词:高中生物;试题;规范表达;建议
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生物试题,在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选拔性、原创性、规范性以及独立思考能力考查等方面都有很好体现;重视考查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加大了对学科素养的考查;设置新情境,考查实验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凸显考查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对知识、能力的要求与近几年全国卷有较大不同,书面表达量增多,在第29、30、31、32题均出现简答题式的设问,一些考生对此不太适应。在评卷后的质量分析中,答题不规范也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此问题谈一点肤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 当前普通高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学生基础大多较差,阅读理解能力弱,对于文字表述式问题,不能很快很准的抓住关键词,也就是题意理解不到位;甚至部分学生根本看不懂题目,不知道题目在问什么。结果答题时概念混淆、词不达意,或者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2. 由于生物属于理科学科,学生平时不是很重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在学习过程中对基本的概念不重视记忆,对课本上的图解、图、表格也缺少关注,导致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差,不能准确用文字表达图或表的含义。
3. 有的学生平时学习很认真,基础知识的掌握较牢固,但是在面对问题时知识迁移能力欠缺,不能很好的将问题与头脑中的知识相衔接。
4.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由于现在大学毕业就业形势不好,当前非重点学校相当部分学生无心学习,作业基本不完成,考试只答选择题,文字题基本不答。
二、 提升學生规范表达能力的措施
(一) 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1. 课堂语言的示范作用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如果教师自身的语言不规范、不严谨或者条理不清,那么传输给学生的可能是一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而当学生把这些信息以语言或者文字的形式反馈出来时,就难免会出现错误。所以,教师的语言应该注意科学性、规范性、简洁性、严谨性,正确使用生物学专业术语,为学生做好示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弱”不能说成“失活”,高温使酶“失活”不能说成“致死”;“高秆抗病”不能说成“高抗”等。另外教材里常用的“一般”“主要”等词有其特定的含义,并非可有可无,绝不可主观地用“应该是”等词取而代之。例如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怎么理解“主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而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则不能说成“主要”。对这些细节的分析,也可以让学生准确的理解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谨慎善思的品质。生物学经常要学生用专业名词来表述答案,教师平时的教学语言不能一味的口语化,比如酶的最适温度,不能说成最好温度,最合适温度;精子的尾部不能说成精子的尾巴。
2. 板书设计的示范作用
教师板书示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解题格式的书写规范性,以及自身的教学效果。生物课的板书可通过文字符号、图表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丰富学生的感知表象,有助于学生吸收和掌握知识信息。教师板书时,利用板书直观性的特点,可以增强教学艺术性,故板书设计应该条理清楚。如中心法则的写法、遗传图解的要求、DNA结构简图的画法等。但考试、作业中常有学生书写不规范,如:aA、 BX、 bX等,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本身上课时随意性大,导致学生简单模仿,如:细胞写成“cell”、氨基酸写成“AA”等;二是教师要求不明确,不到位,学生不知道怎样才是规范的,比如遗传图解的书写等。
(二) 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1. 夯实基础,回归课本
现行新课标各种版本教材中的语言文字一般来说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故要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汲取语言,教材中有很多可以供学生阅读的材料,比如科学家访谈、与生活的联系等,貌似这些与考试没有关系,但是指导学生有目的的去阅读这些资料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要强调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这是生物学的支架,是答题的语言来源和基础;不论试题怎么出题,都离不开课本,文字表达越接近课本的表述就越准确。针对非一级达标学校可以让学生齐声朗读教材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规律,以此让学生懂得熟记教材的重要性。如“细胞呼吸”、“基因突变”、“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等生物学专业术语一定要记住。
2. 创造机会提升学生“说”的能力
让学生多“说”,对规范表达能力的提高起很好的辅助作用,学生敢说是前提、会说是过程、说好是目的;学生能够对一些问题用清晰的语言,条理清晰的说出来,那么书面表达能力差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是通过训练来促进内部言语与外部言语之间的转化。新课中,可以让学生来谈谈对概念或者过程的理解,例如,在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可分别让学生说出“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噬体菌侵染细菌的实验”各证明了什么?怎样表达才说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在学生回答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话来回答,不要照本宣科,学生在回答时,提醒要注意关键词的准确度。二是在习题讲解过程中,也可以给学生说,通过学生说题,不仅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更积累了生物语言材料。三是让学生小结所学内容;在教授生物用语容易出错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或者多问一句“你的疑惑是什么,你把问题讲清楚”;这样也可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这样,在不断地“听”、“说”中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使用规范的生物学语言的习惯。
3. 精选例题和练习,训练学生“写”的能力
近几年高考理综生物试卷中选择题较容易,也符合客观测验题多反映中低层次的学习结果;而综合题则能反映较高层次学习结果,全国卷在内容和分值上均比较重视,且书面表达量增多。所以,例题、作业应以填空题和问答题为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同时练习题、考试题的问答题尽可能由教师整理出规范的参考答案,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什么样的答案才是完整的,答到什么程度才是规范的。另外,还可让学生互评试卷来体验规范表达的重要性,加强学生之间的监督作用,提高作业的完成率,还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 指导学生细致审题、明晰题意
细致审题,理清题意,是确保答题准确性的前提。因此,在题目讲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审题方法的指导和强化训练。指导学生审题时,要从整体出发,通读全题,弄清线索,理清思路,进而把握试题主旨。不能断章取义,才能明确整体语境。挖掘隐含信息,找出题干中一些关键的词语,比如常见的重要字眼有:主要、直接、根本、有、或、和、且、一般(通常)、只(仅)、不能、分别、决定、分泌、释放、速率、含量、黑暗、光照、缺氧等。要求学生认真推敲斟酌题目中所叙述的文字含义,正确分析图表获取相关信息,勾画出关键词、数据、单位等,明白“有图有表有真相”,训练表达能力。
总之,学生规范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重视,持之以恒才会有效果。从细微入手,严格要求学生,通过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比如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能力等,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美珍等主编.《中学生物学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5.
[2]袁增国.要注重生物学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生物学教学,2001,2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