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山西地面频道电视新闻栏目的创新实践

2017-12-12王小芬

今传媒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创新

王小芬

摘要:新媒介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央视及省级卫视注重通过大制作、大投入、大市场来赢得创收,相比之下,省级地面频道因节目覆盖范围狭窄、内容短缺、市场有限受到很大的冲击。山西电视台公共频道不断转变发展理念,创办了全国首档纪实类电视新闻信访栏目《民生大接访》,栏目在发展实践中践行以百姓为中心的思想,不断创新节目生产流程,拓展选题、创新编排方式,进一步打造本土的品牌栏目。

关键词:山西地面频道;电视新闻栏目;《民生大接访》;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1-0140-02

2002年1月《南京零距离》播出之后,作为代表性栏目,全国各级电视台掀起了创办民生新闻栏目的热潮,民生新闻栏目一直都是省级地面频道新闻栏目的收视热点,有明显的本土特色,紧密联系百姓,贴近生活,是受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但是各家民生新闻节目形式趋同,编排手法相差无几,难以突出节目的自身特色,又面临新媒体的冲击,分流原本相对稳定的受众群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山西公共频道2013年5月首创全国纪实类电视新闻信访栏目《民生大接访》,是民生新闻节目基础之上的具有信访特色的栏目,将信访工作放到了电视荧屏,开辟了阳光信访新渠道,架起了党和百姓的沟通桥梁,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一档电视新闻栏目。

一、 收视较高,创新节目生产流程

《民生大接访》把信访事项当“考题”,把信访群众当“考官”,开设了领导干部“新考场”,架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开通信访工作的“新渠道”,开辟了公众自我教育的“大讲堂”,开创了电视新闻节目“全方位公共服务”这一新的价值模式。超越传统的内容服务,顺应媒体服务模式的新变局。[1]《民生大接访》是电视新闻栏目的示范引领,通过电视手段让受众了解相关的政策,遇到相关问题的解决途径,也为信访部门提供解决问题的示范案例,体现出栏目的实用性。结合栏目2017年7月的收视数据来看栏目的创新发展。

表1中显示7月份的平均收视情况, 21天中有17天《民生大接访》首播时间平均收视率高于频道全天节目的收视率,有较好的收视。节目从创办以来,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每期节目更好的呈现方式,注重新闻事件的故事性,可看性。稿件的撰写要求结构严谨、节奏明快、用词准确,采访制作过程严格执行“一二三四五”的要求。即有一个抢眼的题目,从标题上先发制人,有了好的标题,新闻就成功了一半。在节目后期制作过程中,至少要有两段导视,第一段导视中不出现第二段导视之后的节目内容,以求达到有悬念感的目的,同样第二段导视中不出现第一段导视里的内容,避免信息重复,导视要求节奏明快、语言精练、同期抓人、富有悬念,达到三分钟一个高潮,以此来制造兴奋点和节奏感,内容不能平铺直叙,开篇高潮前置,达到抓人眼球的目的,以此来满足保证受众的心理需求。编导要多次出境,20分钟的节目至少要有四次出境,并且多一些行径中的采访,保持新闻的动态性,要参与事件的现场调解,与当事双方互动,达到生动鲜活的目的,编导要积极协调新闻事件涉及的各个部门,至少有五个人物采访,由此来增加节目的可信度和信息量,从而保证受众持续的关注节目。

二、选题丰富,编排形式多样化

(一)选题多元化

好的选题是节目成功的关键,既要满足受众的收视需求,又要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形成积极地舆论导向,选题来源对选题的数量和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省级地面频道受众范围有限,仅仅覆盖到本省,因此选题更应该地域化,问题典型,有明显的针对性和示范性。《民生大接访》的选题范围涉及土地纠纷、房产纠纷、农民工讨薪、干部接访记、老人赡养、社会保障等范围。如:《一块土地两个证》《无中生有的大红本》《年底要把钱结清》《蜘蛛人”的讨薪路》《挂职干部接访记——房梁之争》《五个子女谁养老》《被遗忘的“正式工”》等。选题来源广泛,包括信访局提供、栏目热线、本省以及当地百度贴吧、微博、微信、上访者亲自来栏目组反映问题等方式,保证选题的多元化。编导申报选题严格执行三级审批制度,由制片人、频道副总监、频道总监逐级审批,把关每一期节目的选题,保证选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影响力,从而不断地满足栏目给受众的新鲜感和吸引力,保持比较稳定的收视率。除了现有的帮助百姓排忧解难、解决好信访工作中的一些个案,让人们看到希望和信心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规则。[2]栏目在题材方面不断地拓宽,推出系列节目《撸起袖子加油干第一书记解民困》《记者蹲点日记》等系列节目,社会问题的解决最终靠的是国家政策、制度的解决。

(二)编排多样化

编播是节目的外在形式,也就是怎么播和播什么,从传播效果上来看,甚至比节目内容本身更重要。对于20分钟的专题节目,根据既有内容开展编排,就要体现一定的叙事技巧,讲好故事,设置悬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又要突出主题,起到积极地社会舆论导向,给受众展示出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栏目最初的采制中必须通过组织一场协调会解决问题,保证问题真实有效的解决,如:《断臂惊魂》《奶牛去哪了》《趴窝的校车》等,随着节目理念的变化,组织协调会不再作为节目的硬性要求,如:2017年7月收视最高的节目《无法呼吸的下水井》记者现场采访揭露问题,小区居民厨房下水长期不能使用,接下来寻找造成问题的原因,采访不同楼层的居民、物业、负责人,寻找解决方案,最后初步解决了问题,保证当下能使用厨房下水,但问题的彻底解决还要再去查询旁边小区盖房的手续,有待进一步解决,整个事件层层剥开,逻辑严密,这期节目并没有组织协调会,但保证了新闻事件的时效性,新闻事件的动态性。

《民生大接访》节目通常一期编辑一个完整的节目,也就是一个单独的新闻事件,有时根据实际需要也采用连续报道的形式,分集播出一个新闻事件,2014年4月16日《一锤子砸乱的命运》就分上下集播出,对往期节目中达成协议还未具体解決的新闻事件,后期也会不定期进行事件追踪报道,如:2014年7月22日的节目《追踪:闪电婚姻把我整成穷光蛋》就是对上2014年6月10日播出节目的后续报道。endprint

三、播出形式有变化,推出特别节目

如果没有特别节日的编排,节目总是一沉不变,就难以实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在2014年10月国庆期间推出“说信访话和谐”特别节目,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在2014年12月11日,结合社会讨论热点“校车安全问题”制作节目《趴窝的校车》,民办幼儿园买回正规校车,却迟迟不能上户,学校着急,家长操心,通过节目组的记者进行相关部门的协调,群众上访变领导干部下访,在闻喜县教育局召开一场特殊的协调会,最终保证趴窝一年多的校车能正常使用,事件圆满解决2015年春节期间特别推出“新春走基层,回访当事人”系列节目、“拼在基层干部专访”系列节目,2016年春节继续推出“新春走基层,春暖2016回访”系列节目。2016年4月4日推出清明节特别节目《三十年的重量》,2016年9月1日对此做了后续报道《埋藏三十年的心愿》,栏目组把这期节目放在开学第一天,节目录制就在开学当天,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第七中学举行小英雄塑像揭幕仪式,完成小英雄年迈母亲为儿子塑像的心愿,当天录制当天编排播出,体现出很强的时效性,2016年10月陆续播出“年访民生挂冷暖——挂职干部接访记”系列节目,2017年春节期间继续推出“新春走基层回访当事人——回访”系列节目,并特别策划“春天,我们再出发”系列节目,2017年春节过后特别策划“撸起袖子加油干第一书记”解民困”系列节目,2017年4月4日延续往期的策划仍旧推出清明特别节目《魂归》,这些特别节目的策划,能满足受众在特别节日的情绪,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充分调动受众参与栏目的积极性。

传统的电视媒体是以新闻和文化立台的,因此省级地面频道一般收视较好的都是新闻栏目。从《民生大接访》7月份收视份额数据来看,节目首播时段晚上20:40—21:00的收视份额明显高于下午重播时段18:30—18:50,收视份额反映出首播时段有一定的竞争力,而在重播时段几乎没有竞争力,可见播出时段对栏目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地面频道的发展,大板块、大时段、大剧场的编排模式也是地面频道编排的一种趋势。

《民生大接访》对新闻创新的引领:用情感传播引导社会舆论,用疏导理念改变“堵”“泄”模式,用故事性表达实用性,为地方电视台新闻改革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探索。[3]山西地面頻道新闻栏目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重要的是改变栏目发展的思维,变观众思维为用户思维,变舞台思维为简约思维、变广种薄收思维为极致思维,变收视思维为流量思维、变经验性思维为大数据思维,生产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内容,不断创新节目的编播形式,利用新媒体快速传播的特点推广节目信息,强化与受众的有效互动,拓宽选题来源,征求受众意见,边看边评,及时反馈,从而打造本省乃至全国的品牌化栏目,由此提升栏目的影响力和收视率。

参考文献:

[1] 许凌云,阚乃庆.新的媒体语境下中国公共新闻的思考与探索[J].现代传播,2014(7).

[2] 喻国明.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新发展——以《民生大接访》为例[J].现代传播,2014(7).

[3] 焦中栋,刘斯,陶薛芬.多维视角下的电视信访新渠道——全国首档电视信访新闻栏目《民生大接访》研讨会综述[J].现代传播,2014(7).

[责任编辑:东方绪]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