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宫崎骏动画影片中的“变形”角色

2017-12-12崔静徐新怡

今传媒 2017年11期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宫崎骏角色

崔静+徐新怡

摘 要:本文采用文本研究法,以宫崎骏的魔幻现实主义动画影片为研究对象,对影片中的“变形”角色进行解读。结合具体的动画影片,浅析“变形”角色在外形、色彩和性格方面的變化,从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两方面深入分析角色变形的原因,同时探究设置“变形”角色的意义。

关键词:宫崎骏;魔幻现实主义;动画影片;“变形”角色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1-0106-04

宫崎骏因动画影片《千与千寻》在世界动画电影界中声名鹊起,他的作品受到广泛关注,不少角色形象深入人心,他是一位把动画影片的内涵提升到人文思想高度的创作者。他创作的“变形”角色都带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通过魔幻性的表现手法,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在荒诞怪异的角色外形下包含发人深省的内涵意义。

一、“变形”角色的变形过程

变形是指改变原来客观事物的形态,它是对事物进行重新创造的一种方法。变形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方式,它是创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对角色形态进行缩小、放大或者异化,制造如魔术般的奇幻效果。角色在外形、色彩和性格上的改变极大丰富了他的内涵,“变形”角色已成为魔幻现实主义动画影片的一个亮点。

(一)外形的变化

外形上的变化带给人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在动画影片中,角色外在形态的创作相对自由,可以现实为基础进行创作,也可完全发挥创作者的想象空间。创作者可以通过缩小、放大或者异化角色的外在形态,突出角色的形象特征,使它们呈现出一种经验外的陌生的美感和新意。

1.由无形变有形

贪念本无形,看不见也摸不到。在《千与千寻》里,宫崎骏将贪念具象,创作出无颜怪这个有形之物。在通往油屋的桥上,我们第一次看见了无颜怪。它没有脸,总是带着白色的面具,下半身呈现半透明的黑色,就像黑夜的幽灵。在油屋里,无颜怪被人的贪欲养大,越发膨胀,体积比之前大两倍,身上黑色的透明度减小,形态变得清晰,就像巨型的四脚昆虫,张着大口,吞食着眼前的食物。

2.魔法变形

魔法变形是指角色本身拥有魔法,他能施法改变自己的外在形态。魔法,让角色的外形丰富多变,呈现出一个个奇异鲜明、富有特色的角色形象。

《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哈尔用心脏换来强大的魔法后,他能用魔法随意变化外形。平常,哈尔身穿白色衬衣和玫红色西装外套,耳戴绿宝石耳环,有着一双蓝眼和金黄色的齐肩短发,是一个英俊帅气的无心魔法师。而在哈尔奔赴战场时,他用魔法变形,变成身披深蓝色羽毛,能在天空任意飞翔的大鸟。

3.“相由心生”的异化

角色的外在形态受内在心灵的影响,反应其相对应的心理状态。换句话说,角色的思想感情多少会表现在角色的外在仪容上。在宫崎骏的动画影片中,有些角色的外在仪容就是他内心思想的真实反映。

影片《千与千寻》中,千寻父母在搬家的过程中误入神灵世界。在神灵世界中,他们难敌美食的诱惑,狼吞虎咽,从人类变成两头体型硕大的猪。人和猪本无体形上的共同点,宫崎骏抓住贪吃这一共同点,将两个不相干的外形连接,创意十足。

《悬崖上的金鱼姬》中,波妞是一条生活在海洋里的小金鱼姬,只有手掌大小,人头金鱼身,有着红色的头发和圆溜溜的大眼睛。偶然间,波妞爱上宗介。然而波妞是鱼,宗介是人,鱼和人是两种不同的生物,鱼离不开水,人离不了空气,两者始终被隔绝。波妞为了和宗介相守,心中萌生变成人类的想法。她主动放弃魔法,从金鱼姬一跃变成一个平凡普通的可爱小女孩,收获了爱情和幸福。

宫崎骏充满魔幻色彩的动画影片带给观众浩大的视觉盛宴,他创作的角色形象鲜明、饱满、富有个性和特点,让人眼前一亮。

(二)色彩的变化

色彩是一种语言,它能够表达人的思想、情感、信念和期望。“色彩在绘画上给人的感觉是静态的。在电影里,特别在动画电影里,色彩就变成了动态的,可以随处走动的事物。”[1]黑白电影阶段,我们只能通过角色的外形、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言和语气来了解这个角色的性格特征以及他的情感状态。彩色电影时代,色彩的变化能带动人的情绪,影响人的心境。不同颜色的搭配能够凸显不同的情感,暖色调给人阳光、温暖的感觉,而冷色调就会带来平静、安逸的心理效果。

1.由丰富变单调

《风之谷》中,原本山清水秀的大自然,变成了山穷水尽的腐海,颜色也从丰富多彩变成单调灰暗。绿色是大自然的主色调,象征了生命、成长与希望,但在这荒凉的腐海中,找不到一丝绿意,只看见遍地黄土,漫天沙尘,各种死灰色的真菌在大地上肆虐地繁衍。灰白色的毒菌替代绿叶附着在枯枝上,不断向外界释放着紫灰色的毒气,翠绿的树木变成了会释放毒气的枯树。毒孢子像雪花一样在空中飘浮,空气中弥漫的毒气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种灰暗、单调、沉闷的灰色调令人倍感压抑、沉郁,缺乏生机活力。

2.由明变暗

《幽灵公主》中的山兽神对世间万物具有生杀予夺的大权。白天,山兽神变成神鹿的样子,身披棕色长毛,头顶珊瑚般的鹿角,面容像狒狒。夜晚,山兽神化身为散发荧光的巨人,身上的颜色以蓝色为主。在山兽神身上除了有象征生命的蓝色,还有象征死亡的黑色。当山兽神被夺走头颅后,色彩就发生了变化,黑色成了主色,蓝色也不再发出光亮,饱和度也在下降,变成了深蓝色,此时的山兽神更像是死亡的使者,整体的色调显得灰暗、令人恐惧。从它颈部涌出的黑色血液在大地间弥漫开来,一大片黑色的血海,充斥着黑暗、死亡与绝望。黑色让人感觉恐怖、无助,使得影片中的整个环境气氛都变得沉重阴森。

3.黑化

动画影片《幽灵公主》中,野猪神拿各本是守护一方土地的大山猪,硕大的身躯覆盖着棕褐色的毛皮,有着尖利的白色牙齿。当它变成恶煞魔祟神后,色彩发生了巨变,身上散发出阵阵黑色的毒气,布满血丝的黑色触须覆盖全身,黑色的魔祟神诡异、恐怖,毒须从它身体的各处延伸出来,只能看见一对鲜红色的眼睛和布满黑色毒须的身体。“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红色表示警示,并被赋予了痛苦、紧张和愤恨的感情色彩,一旦出现红色,就显示会有危机和坏事到来,往往伴随着战争、火灾,以及流血冲突。”【2】魔祟神这对鲜红色的眼睛满是愤怒憎恨,它身上自由伸缩的毒须所触之物皆会枯萎腐烂。endprint

4.由深变浅

《千与千寻》中,河神拖着庞大沉重的黑棕色身躯,全身流着肮脏发黑的污泥,所到之处遍地紫黑色的污水,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恶臭味。这些以黑为主的深色调的运用,凸显河神当时凝重、阴郁的心情。河神沐浴后,身上的污泥和体内的垃圾被清除干净,恢复了原来如青玉一般剔透、纯净的颜色。浅色的运用给人清爽、舒适之感,同时反映河神愉悦的心理状态。

色彩是无声的语言,它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随着剧情的发展,颜色的起伏变化,能够渲染氛围、调整节奏、传达情感。宫崎骏利用色彩的表现力,塑造了一个个立体、鲜明的角色形象,可谓匠心独运。

(三)性格的变化

塑造个性鲜明的角色是创作的重要环节,独特的性格是一个动画角色的灵魂,性格体现了角色对自我的呈现和对客观世界的态度。饱满的角色形象一定是性格富于变化的,符合复杂的人性。

1.由胆小刁蛮变得勇敢懂事

《千与千寻》中的坊宝宝是一个胆小任性的巨婴。他因为害怕外界的细菌,总是待在堆满玩具和枕头的房间里不与外界接触。母亲汤婆婆事事顺他心意,这种溺爱使坊宝宝养成任性刁蛮的性格。当坊宝宝被钱婆婆施法变成小老鼠后,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他勇敢地跟随千寻,不再害怕外界的细菌。在前往钱婆婆家的路上,他不接受千寻的幫助,自己慢慢向前爬行,不再依赖他人。在钱婆婆家,坊宝宝还和大家一起纺线,变得乖巧懂事。最后,坊宝宝选择变回原形,结束了这段“变形”的旅程。

2.由凶恶孤高变得善良慈祥

《哈尔的移动城堡》中,荒野女巫体态丰盈,穿戴奢华,她有着强大的魔法,为了得到哈尔的心脏,不择手段。被夺走魔法后,荒野女巫瞬间变成了一位白发婆娑的老婆婆,年迈到无法行走。荒野女巫外形的变化让她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荒野女巫没有了以前冷艳孤高、咄咄逼人的姿态,倒是平添了几分和蔼慈祥、平易近人。魔法的失去将她的暴戾之气一并带走,苏菲恳切的言辞感动了她,荒野女巫放弃了心中的欲念,变得善良纯真,懂得替他人着想。荒野女巫由恶向善的性格改变给动画影片的结局增添了几分和谐,圆满之感。

3.由内向自卑变得坚毅豁达

《哈尔的移动城堡》女主角苏菲性格内向,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对自己的外貌缺乏自信。就是这样一个长相平凡、性格大众的小女孩却被赋予了改变他人甚至改变国家命运的重担。她被荒野女巫施法变成了90岁的老婆婆,身陷囹圄,环境逼迫她绝地反击。虽然外形老态龙钟,但是她内心淡定从容,她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这一事实。形态的变化促成了苏菲的性格转变,让她摆正了对生活的态度,“变形”后的她敢于为了爱和恶势力作斗争。苏菲由消极向积极的性格改变,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让整个动画影片呈现积极向上的感觉。

外形的改变带动了角色性格的改变,不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宫崎骏都能深入角色的内心深处,用特殊的变形手法为我们展现多侧面的角色性格,还原鲜明、饱满的人性之美。

二、角色变形的原因

宫崎骏是一个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责任感的动画创作者,他通过丰富的想象为角色增加了变形的效果,使得角色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角色受到贪念、真情、心灵的内在因素和环境、魔法的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形。通过分析角色变形的原因,可以了解宫崎骏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情感。

(一)内心贪念作祟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很多人陷于拜金主义、物质至上的泥潭,宫崎骏借助动画影片中的“变形”角色来警示人们。

《千与千寻》中,千寻父母由人变成猪就是贪念作祟的一个典型事例。他们误入神灵世界,一见到美食就难以自拔,无法控制,不停地吃,最后受到惩罚,从人变成了猪。宫崎骏借千寻父母的变形来揭露人性的贪婪,批判现代人对物质的过分追求。

汤婆婆的油屋和我们的现实世界一脉相承,是一个充满欲望的世界。为了得到无颜怪赏赐的金子,大家一拥而上、你争我抢,无条件的满足无颜怪的各种要求,最终无颜怪被大家的贪欲越养越大。贪欲就像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而无颜怪就是

贪欲的具象。如果不是千寻的出现,大家可能都会被无颜怪所隐喻的那个贪欲吞噬掉。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中,人们一旦被欲望绑架,就会迷失自我,深陷泥潭直至葬送自己。

如果说无颜怪是人对贪念的具象,那么野猪神拿各由神变成魔就是贪念作祟的一个典型事例。《幽灵公主》中的野猪神拿各本是统领出云一带的大山猪,他为了守卫森林不被破坏,在和黑帽大人艾伯希的对战中,不幸身中毒弹。在逃亡过程中,拿各被诅咒附身,变成了恶煞魔祟神。拿各被怨恨控制,失去理智,贪生怕死。与他相反,同样被黑帽大人毒弹击中的白狼并没有逃避,它一直坚守在战斗的前线,视死如归,坚定地保护着森林,这与拿各形成强烈对比。拿各对死亡的屈服,让它最终被仇恨侵蚀,不仅丧命也使得森林遭破坏,得不偿失。

人类在贪欲面前,不懂得控制内心的心魔,势必迷失自我,被贪欲吞噬。宫崎骏用夸张的手法,通过这些角色的沦陷警示人们不应深陷物质的欲望,而应该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

(二)真情的力量

在宫崎骏的动画影片中常带有些悲剧的色彩:“悲惨凶险的逆境,人到中年的孤独与寂寞,本性的自私、虚伪,灾难造成的末日景象,惨痛、激烈的战争场景等,这些情景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3]为了弱化这种悲剧色彩,宫崎骏常借助于真情使得影片的整体基调呈现出轻松、感人、积极向上的一面。

《红猪》中,飞行员波鲁克因为对战争的厌恶,自施诅咒,把自己从人脸变成了猪脸。当波鲁克遇见菲儿后,内心的无奈孤独逐渐被淡化,他重新燃起真情的火焰,真情播撒希望的种子,菲儿真情的一吻,帮助波鲁克变回人脸。

影片《悬崖上的金鱼姬》中的金鱼姬波妞,遇到宗介后被他的善良吸引。为了和心爱之人宗介在一起,波妞不顾父亲的阻挠,不惜用光生命之水,跑到宗介家去。因为真情的力量,波妞放弃魔法,从金鱼姬变成人类,同时波妞的执着让原本厌恶人类的父亲改变了看法。endprint

在上述这些充满温情气氛的影片中,魔法虽让主人公感觉彷徨、孤独、失落,但真情最终让他们摆脱魔法的束缚,找到心灵的归属。

(三)心灵的成长

“宫崎骏一直关注着投身动画事业的年轻人的状态,……他告诉年轻一代动画作品的本质应首重对人的关切。”[4]宫崎骏用动画角色的成长经历引导和启发年轻人摆脱对现实的困惑,勇敢走出现实生活中的困境,获得成长,表达对现实中人们的殷切期望。

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苏菲被荒野女巫施法变成了90岁的老婆婆,宫崎骏为苏菲塑造的这个新造型好似她心灵的状态,一个花季少女内心却像90岁的老婆婆一样缺乏生机活力。她对自己的外表极不自信,站在镜子前也不愿多看两眼;姐妹们外出社交她也不愿参加,宁愿呆在制帽店静静地做着帽子,时而看看窗外的风景。她这种几乎封闭式的生活,压制了她的朝气活力。

一瞬间变老的残酷现实沉重地打击了苏菲,为了解开魔咒,苏菲决定外出冒险,就此踏上了一段心灵成长的旅途。这次冒险旅途,让原本柔弱的她,变得果敢坚毅、自信豁达。苏菲所中的魔咒无人可解,她靠自己的力量解除魔咒,这股力量就来源于她强大的内心,心灵的成长让她解开魔咒,变回原来的样子。我们直观地看到苏菲的外形发生了巨变——她从老态龙钟的老婆婆变回充满生机活力的少女。

宮崎骏正是通过角色的成长经历告诉现实中的人们:在挑战面前要克服内心的怯懦,坚定果敢地前行。成长路上虽布满荆棘,但只要战胜自我,锤炼内心,就能披荆斩棘到达胜利的彼岸。

(四)环境被破坏

宫崎骏被称为“环保教父”,他对环境污染深感担忧,在他的多部影片中都有环保理念的体现。动画影片《风之谷》就是一个典型。影片中,大自然本应山明水秀、万紫千红,却因环境的破坏发生了巨变。在工业文明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人类缺乏环保意识,向大自然肆意攫取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土地被污染,森林、河川被散发毒气的腐海蚕食,环境的破坏让原本的青山绿水不复存在,变得像世界末日一般,到处是一派荒凉的景象。

现实中,宫崎骏每周都会到工作室附近的河流进行清扫,他把这个日常行为迁移到影片中,用自己的行动呼吁大家为环保出一份力。环境的破坏使得自然失去了本来的面貌,清澈澄净的河流变得肮脏污秽,《千与千寻》中的河神就是一例。河神本来表面似青玉一般,纯净脱俗,当环境被破坏后,河神全身流着肮脏发黑的污泥,散发着恶臭味。等千寻帮河神沐浴完,从它体内清理出一屋子的废旧垃圾,马桶、拖把、自行车、油桶等,河神才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宫崎骏借上述角色的形态变化大胆地向世人展现环境遭破坏后的恶果,以期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也是在保护人类的未来。

(五)魔法的得失

《千与千寻》中,汤婆婆和小白龙都拥有魔法。汤婆婆可以用魔法从人形变成一只老鹰。而小白龙用自身的魔法在龙和人之间转换形态。

得魔法者,形态变;失魔法者,形态亦变。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魔法是邪恶的象征,会蚕食获得者的心智。男主角哈尔用心脏换来魔法,得到魔法的他变成英俊帅气,但令人畏惧的无心魔法师,他还能用魔法变身成大鸟。但是哈尔渐渐被魔法蚕食着心智,逐渐变成恶魔。当哈尔拿回自己心脏的时候,契约解除,身上的魔法也随之消失,失去魔法的哈尔从无心魔法师变回了阳光自信的人类小男孩。

荒野女巫用魔法换来美丽的外表,魔法修饰下的荒野女巫体态丰盈,浓妆艳抹,穿戴华丽,但是她的内心逐渐被恶魔吞噬,变得自私凶恶,心狠手辣。莎莉曼为防止荒野女巫完全变成恶魔,将她的魔法夺去,此时的荒野女巫从华贵雍容的女人变成软弱苍老的老婆婆。荒野女巫从魔法创造的假象世界回到现实。虽然失去了短暂而艳丽的外表,却让她收获了永恒而纯净的心灵。

宫崎骏用大胆的想象,借助魔法这个工具,让角色形态丰富,引人入胜。

三、设置“变形”角色的意义

“变形”角色荒诞怪异的造型凸显魔幻色彩,虽然外形充满魔幻,但它们是以现实为基础进行创造,能够反映现实、揭示社会问题。角色的变形体现出宫崎骏的良苦用心,他为“变形”角色注入现实的血液,通过魔幻的外形,反映现实世界。“变形”角色除了增添动画影片的魔幻色彩外,还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深化了主题,把动画影片的内涵上升到人文思想的高度。

(一)有利于凸显魔幻色彩

动画世界充满了无限可能,动画角色的创作更显自由,创作者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用主观的创意包装客观事物。“变形”角色的外形设计突破现实的樊篱,在“对造型对象的某种特征进行夸张和变形时没有绝对的尺度”[5],令角色的外在形象奇异独特,充满魔幻色彩。

在影片《龙猫》中,龙猫的出现为影片增添神奇、魔幻的视觉效果。龙猫这种精灵来源于日本民间传说,宫崎骏用魔幻手法将传说中抽象的森林精灵化身为一只身披长毛、体型硕大、憨态可掬的龙猫。龙猫的专用交通工具——猫巴士也充满魔幻色彩,它是一只长着十二条腿的大黄猫,水汪汪的大眼睛是猫巴士的前照灯,它可以根据乘客的体型大小任意变形车门。

《风之谷》中的王虫也凸显魔幻特色。它体型巨大、外壳坚硬,复眼的颜色可以随着心情而改变,蓝色表示忧伤,红色表示愤怒。这个庞然大物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只出现在魔幻世界中。宫崎骏从自然界中获取灵感,把昆虫的形态无限放大,创造了这样一个庞然大物。

除了龙猫、猫巴士和王虫之外,还有《红猪》中变成猪脸的飞行员波鲁克,《千与千寻》中体型肥大的坊宝宝、像蜘蛛一样多脚的锅炉爷爷等,这些“变形”角色或人或物,或神灵或鬼怪,形态迥异,鲜明独特,形成一股独具宫崎骏特色的魔幻灵异之风。

(二)有利于推动剧情发展

“变形”角色不仅能凸显动画影片的魔幻色彩,还有助于推动剧情的发展,让故事内容产生戏剧化的转折。“在普罗普、索里奥、格雷玛斯等人的理论中,主角在情节中常在某些特定角色的帮助下而达成目的、解决困难,甚至成就自我的提升。”[6]endprint

《千与千寻》中的小白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为了能让后面奇幻的剧情合理展开,宫崎骏为千寻设置了一位神灵世界的引导者——小白龙,正是小白龙帮助千寻从现实世界转换到神灵世界。小白龙作为千寻在神灵世界的引導者,以一位英俊少年的形象首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如果刚开始小白龙就以一条龙的形象出现,千寻可能不会接受他的救助反而会被惊吓而逃跑,故事就不能顺利发展下去。宫崎骏正是考虑到这点,所以一开始让小白龙以翩翩少年的形象出现。在少年小白龙的指引下,千寻很快适应了油屋中的环境。机缘凑巧小白龙被千寻救了一命,为报救命之恩,小白龙化为龙形,帮助千寻重回油屋,完成了拯救父母的使命。

《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女主角苏菲的变形贯穿着故事的始终。如果苏菲安于现状而未被施法变老,那么后面的剧情就无法展开。变形成为苏菲人生的转折点,也成为剧情的突破点,就此拉开了苏菲的冒险故事。故事背景从现实的城镇转移到充满魔幻色彩的城堡中,一切怪异离奇的事件在城堡的大背景下显得合理起来。最终苏菲解除魔咒,变回原来清纯可人的模样,哈尔也摆脱了契约的束缚,实现了大团圆的结局。

(三)有利于促进主题传达

“变形”角色除了推动剧情发展之外,更重要的价值是阐述创作者的理念,传达动画影片的主题思想。宫崎骏对环保有着高度的警觉性,他站在一个可持续发展者的角度审视着人类的行为。《风之谷》、《天空之城》、《幽灵公主》等影片均很好地体现了环保主题。

《风之谷》中,工业文明的冲击,腐海不断扩散,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宫崎骏通过设计这般末日景象批判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行为,宣扬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思想。

在《天空之城》中,拉普达是一座依靠飞行石漂浮在天空的空中之城。在毁灭咒语的作用下,拉普达瞬间土崩瓦解,显现出本来面目——一棵隐喻生命的大树。影片通过拉普达的“变形”警示人们,只有回归大地的怀抱,科技文明才能永续繁荣,人类才能有美好安逸的生活。

《幽灵公主》突出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野猪神拿各的妖魔化、山兽神的“死亡”变形均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难以缓和的紧张关系。宫崎骏通过这些角色的异化强调人类要敬畏自然的思想内涵。

宫崎骏的动画影片除了传达环保主题外,成长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某些特定角色在主角协助下得以升华或蜕变,在剧情中演示另一段与主角相似的微型自我成长旅程,由此催生出独立的角色生命。”[6]《千与千寻》中的坊宝宝上演了另一段与千寻相似的微型成长旅程。

四、结 论

宫崎骏动画影片中的“变形”角色极富魅力,他塑造的这些“变形”角色或人或物、或神灵或鬼怪,一个个形象鲜明、立体饱满、富有个性和特点,可谓匠心独运,让人眼前一亮。一部分“变形”角色借心灵的成长、真情的帮助,实现由内而外的蜕变,而另一部分“变形”角色或因贪念作祟,或受到环境破坏、魔法得失的影响,改变面目。“变形”角色用荒诞奇幻的造型展现独特鲜明的角色形象,为动画影片增添一抹魔幻色彩,在推动剧情发展的同时,向人们传达环保、成长的主题。“变形”角色作为宫崎骏思想理念的传达者让他的动画王国丰富多彩,意义深刻。

参考文献:

[1] 黄晴.《悬崖上的金鱼姬》色彩艺术分析[J].电影文学,2012(12).

[2] 王芳.儿童视角下宫崎骏动画电影的色彩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

[3] 杜哓亚.动画电影中的悲剧性——重“观”宫崎骏[D].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015.

[4] 邵明杰. 现实与虚构的互动—宫崎骏的动画寓言[D].上海师范大学,2014.

[5] 王东,杨柳.动画角色形象的夸张和变形[J].美术大观,2010(7).

[6] 杜芸.宫崎骏动画中无台词角色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

[责任编辑:思涵]endprint

猜你喜欢

魔幻现实主义宫崎骏角色
嘿,我就是圆滚滚
相信不可能
宫崎骏动漫
比较文学视域下莫言小说独创性探索分析
魔幻现实主义与宫崎骏的动画电影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日媒曝宫崎骏因罹患心脏病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