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运行检修的技术管理要点探究
2017-12-12林云雄
林云雄
摘 要:电力是国民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对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二者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的电力行业不得不加快脚步。要想电力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对生产电力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这就需要扎实的电力运行检修技术来作为技术支撑。
关键词:电力 运行检修 技术管理 要点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b)-0035-02
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和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转离不开电力检修工作的保障,在各行业都在快速发展的今天,良好的电力供给更是保证各行业顺利运行的前提。电力企业更应该重视自身工作,从维护电力设备的基础工作做起,在保证本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设备的维修工作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先进、科学的新型理念,最新的维修技术促进电力工作的顺利进行。
1 目前电力运行检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维修模式不再适应新的企业形式
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一直沿用比较传统的电力运行检修模式——计划检修模式,即在电力工作正常运行过程中,按照事先预订好的检修计划对电力设备定时、定量的进行检修,这种检修模式的周期性很强,检修时间也比较固定。对于以前的电力企业来说,这种检修模式是十分适合企业电力设备的维护,但是在各行业飞速发展的现代背景下,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和要求更加迫切,所以,传统的计划性电力检修工作已经不在能够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的检修要求了。而且不少电力企业在社会的发展大潮中也相继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继续在改革和创新,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开发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中,传统的电力运行检修工作也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检修时间过于固定、维护时间短、维修时间不及时、不能有效发现问题等,这些问题和不足阻碍了电力企业前进的脚步,给电力运行维修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拉低了维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严重时甚至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
1.2 部分电力企业对电力检修工作不够重视
有的电力企业还保有传统的经营观念,固步自封不肯与时俱进,企业还是将经济收益和企业经营模式放在重点位置,于是造成了电力企业对电力运行维修工作不够重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运用科学、长远、合理的理念去对待电力运行维修工作是不可能的,更不论科学的维修管理体系了。基础工作没有做到位,在企业运营中难免就会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又导致了企业的收益损失,企业为了弥补损失更加不会去注意电力维修管理工作,于是企业陷入了死循环,整个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都受到了影响。
2 如何提高电力运行检修工作的技术管理水平
健全的电力运行检修管理体系是促进电力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只有在一切工作都平稳进行时,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想深入发展必须从基础入手。
2.1 发展预防性维修模式
一般电力企业运用的是计划性维修和状态性维修模式,这种模式是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通过巡查、试验等方式,来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根据设备的状况来决定维修计划。有的企业会运用在线监测等方法来通过设备的运行数据来判断运行状态,然后相关人员根据自身的经验来决定设备具体的检修情况。这种模式对于企业规模小、设备相对较少、设备质量相近的企业来说比较适合,企业可以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但是对于规模大的企业来说,这种维修模式需要较多的工作人员,而且比较费时费力。因此,顾及企业维修成本、设备评测更加科学、能够预测设备故障风险的预防性维修模式才更加适合当代的电力企业。
2.2 注意设备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在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时,应该利用好设备前期的原始数据,维修人员应该对前期的数据和资料进行一个收集与整理,这些数据能够帮助维修人员对设备问题有一个初步的判断。而且电力设备的前期数据全面地反映了这台设备的具体状况,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也能够发现设备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有助于维修人员及时解除隐患,排除风险。数据的收集应该科学、清晰,最好设有各自的数据库和监控体系,以便于更加快速、明确地掌握各个设备数据的变化和情况。
2.3 对设备实行预知性管理
在采集设备数据和信息形成数据库的基础上,电力企业应该积极引进先进信息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设备的预知、预测管理。通过科技手段的判断,电力企业可以分析出设备的实时情况,并根据实时情况来判定设备是否可能存在故障风险,并决定对设备的维修和养护。这样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维修成本的不必要支出,提高维修效率的同时还能降低企业的损耗。比如:根据数据分析,对于运行状态良好的设备,企业可以适当延长检修周期。对于运行数据表现不好的设备,企业则应该更加关注,提高检修维护频率,避免故障的发生。这种检修方法不但能够降低设备故障风险,还能够减轻维修人员的工作负担,节约了检修时间的同时能够使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情况最优化。
2.4 加强电力维修的风险管理和监控工作
电力运行维修工作除了要检修电力设备的运行工作,还需要检测电力系统的生产运作。不少电力企业的检修人员往往更加注重对电力系统运行情况的检测,而忽视了电力设备的检修工作,这在无形中会增加电力运行的风险概率。因此,为了有效降低电力系统的风险发生率,检修人员应该加强电力运行检修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和监控工作。各电力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电力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和维修特点,完善企业的监测系统,加强电力设备的检修力度,通过完善电力运行监测系统来实行全面监控,保障电力系统和电力生产设备有序进行的同时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处理。
2.5 提升检修人员的专业素质
再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检测系统也都是需要人来操作的,所以拥有一批专业性人才也是电力企业不可缺少的重点要素之一。检修人员是电力检修的主体对象之一,也是维修管理技术的参与者之一,因此,提高检修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电力企业的当务之急。加强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企业首先应该做好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定期组织专家来进行技术培训和素质教育,扎实相关人员的知识理论。另外,还应该训练相关技术人员的实践操作技能,对于检修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维修人员要能够正确的判断和解决。
3 结语
电力设备检修是维持电力长期、稳定供应的基本保证,电力企业应该时刻对电力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对问题进行检查,使电力系统处在一个平稳的运行状态之中。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漏洞要及时解决和完善。电力企业还应该对电力设备进行预测性检修,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预知性设备管控,防患于未然,尽早解决和发现问题,避免故障发生时导致的工作停滞和损失。电力系统在运行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不同因素的影响,电力设备维护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重视自身工作,以保证电力的正常输送,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董正杰.基于电力运行检修的技术管理要点分析[J].电子测试,2016(21):169-170.
[2] 周定均.关于电力运行检修的技术管理要点探讨[J].丝路视野,2017(9):145.
[3] 余承海.电力检修技术的发展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5(16):194.
[4] 蓝慧.电力系统安全下的变电检修技术应用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6,35(9):38,40.
[5] 李鹏,蔡裕,翟育新,等.电力电气设備检修技术与检修水平的提升建议解析[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6(14):115.
[6] 廖建海.电力电气设备检修技术的重要性与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5(24):157-1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