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7-12-12罗梦姝刘益
罗梦姝+刘益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正式提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文化产业成为推进三地协同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策略。本文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所存在的重要意义,从宏观机制、文化产业、产业市场、资源禀赋几个方面对三地文化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进而更好地为推进三省市区域文化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影响因素;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172-8122(2017)11-0080-03
一、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现实意义
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强大,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形态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并调整着社会的产业结构。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锋教授提出:“文化被称为软实力,具有巨大的传播力、渗透力和影响力,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支撑性产业,是满足社会群众精神需求的内容产业。”文化产业俨然在未来社会经济建设和经济力提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近年来,伴随着区域协同发展的不断推进,文化协同发展的脚步也跟着进一步加快。2014年8月,《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在天津正式签订,并组建了互助协调工作小组,更多人意识到文化产业在三省市协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十八大以来,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在理论研究、部门实践以及社会推广中均有所推进。显然,文化产业在京津冀地区现代经济发展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实现三地文化产业的合作发展,对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建设水平、促进三地交流与合作等各方面具有强大的带动力量。
当前,京津冀三省市文化产业各有特色,各具优势。北京市作为政治文化核心位置,新兴文化产业发达,要素资源也聚集优势,不仅在京津冀地区甚至在全国都处于领头地位,且对周围城市形成了强大的辐射效应。天津市在文化艺术、广告会展、内容创意等方面优势明显,此外,拥有高效便捷的运输能力。河北形成了印刷发行业、影视广播业、文化旅游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尽管京津冀三省市文化产业各有所长,但更应注重的是整个地区的协同发展。三地文化产业发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还缺乏有效整合和系统利用,协同程度差,投资大量重复,无法从整体上形成一股聚合协力。就上述京津冀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尚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所以,解决问题是当前京津冀地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急切需求。解决问题,分析出影响三省市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成分,采取必要的措施,有利于化解不良的市场竞争,有利于强化三地文化产业成长的互补性和关联性。
二、影响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因素
(一)宏观制度层面因素
文化产业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一个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无疑具有大好前景,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京津冀地区文化产业与宏观政治和经济政策紧密相关,因此其协同发展受宏观环境好坏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为宏观层面国家文化制度和三地区域环境的影响。
1.国家层面文化制度
京津冀地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期文化产业指明了未来工作发展方向。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推进着三地文化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京津冀文化产业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其次,政府发挥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推出利好政策,例如通过提供资源支持和规章制度,吸引投资政策等方面,让各生产要素往三地文化产业范围内流动,为地区文化企业之间的协作发展作出贡献。最后,党中央对文化企业的资金支持直接推进着区域文化相关工作,如政府对文化文物单位机构的资金扶持,有利于不断完善机构基础设施,这都直接推动区域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其快速发展,形成强竞争力。
但是,政府也制约着文化协同的发展。首先,签署的与文化协同发展相关的文件在总体上偏原则性,执行力度还不够。其次,传统的政府管理思维已经根深蒂固,政府认为应当管理全部的事务,加之京津冀区域是以首都为核心的城市群,政府的影响力进一步深化。然后,当前市场和社会治理意识不强,治理的能力更加难以提高和发挥。从另一层面看,市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局面,可是仍然无法冲破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管理所有事务的束缚。尤其是文化产业,大部分项目都需要通过政府严格审查,以致很多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发展受阻。
综上所述,国家层面推动力不足,各地依然存在行政壁垒,社会经济发展各自为政,是影响京津冀区域文化协同发展的重要原因。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环境虽然受到党中央政府的支持,但是也会从另一方面受到政府传统管理思想的约束限制,好的区位条件需要与好的党中央、国务院、省政府的服务相配合才能为协调发展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支持性环境。
2.京津冀地区制度环境
京津冀三地各属不同行政地区,中央与地方,地方不同省市不同层级以及相同层级之间关系复杂,各地已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行政管理思想。当前,京津冀三地国民经济仍然掌握主导力量,企业的资源配置按市场规则进行的能力较低,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体系发展较为滞后,经济行为具有明显的政府行为特征,政府对企业的掌控力较强。因此,发展规划过程中对文化产业发展首先考虑的是该行政区的利益,难以将自身利益与协同发展统筹兼顾,难以形成统一的、有效文化协同发展机制,难以做到真正的互通互补、互利共赢。
在当前区域间合作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近年来京津冀三省市互访频率不断提高,三方越来越意识到应适当借助外部因素以增强区域间协同互助,但因为受制度性、体制性滞后影响,加之实践太少、经验缺乏,一直未能完善高层领导磋商机制,未能发挥出其功能,未能就三地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向调整、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等战略性合作问题进行深入商议并付诸行动,未成功在追求有关各方利益联系点及合作关键点上取得重大性进展。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制度,三地間很多可以在短时间内协作的问题被长时期放置,文化产业之间的价值链、供需链、企业链、空间链之间存在断层、错位,体制机制与产业发展不适应。所以,三地现行体制的制约、有效协调机制的缺乏以及市场力量的薄弱,使得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艰难。endprint
(二)产业层面因素
从产业结构层面分析,三地文化产业竞相发展,各地企业、政府都在各自的体系里规划,没有考虑到区域的整体发展结构。因此,三地之间争夺资源、争夺投资、争夺项目,出现三地文化产业结构趋同化严重,地区恶性竞争,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以致资源浪费等现象,致使京津冀文化区域的优势与潜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从产业发展阶段分析,北京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天津、河北分别发展到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和工业化中期阶段,呈明显的阶梯型变化。天津当前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具有较强的要素吸引能力,但是河北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缺乏凝聚力。所以,三省市产业发展阶段的差异从不同方面影响着该地区文化发展。
(三)文化产业市场因素
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依赖于强大市场需求力,持续动力源自于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利用需求以促进产品的不断更新和服务的改进。中国人口众多,人口的聚集能够衍生出更大的文化市场,形成庞大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将有利于文化产业形成超强影响力和感召力,有利加速三地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同其他产业比较,文化产业是一个收入弹性很大、比拼软实力产业,是一个建立在较高的物质基础之上的产业。文化产业与国际经济相互交融,当经济形势受到冲击,社会群众的消费能力削减,首要会影响人们对文化产物的消费需求。由于京津冀三地市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特别是天津和河北省发展较为缓慢,其市场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打破区域之间利益分割的限制,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因素难以形成自由流动的市场,致使三省市文化协同发展自上而下地进展迟缓。
(四)资源禀赋
1.人才因素
要提升产业的协同发展效率,必须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要想发展文化产业,人力资源无疑是促进其繁荣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根本保障。丰富的人力资本不仅有利于结合技术、机器设备发挥作用,还能够促进京津冀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基于区域文化产业自身的特殊性,产业覆盖的行业领域广,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教育、技术水平、文化意识等相较于其他行业要求更高,需求更大。随着三省市文化产业协同程度不断
图1 2013-2015年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2013-2015)
提高,人才资源深入长远地影响该区域协同发展,从未来着手,拥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该区域文化产业协同演进的根本动力和重要资源。
近三年,三省市文化产业人才虽然总量在不断攀升,但是分布不均匀,差距较大,无法满足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有效推进。北京具备资金投入、文化环境、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等多方面优势,具有巨大的人才吸纳能力,聚集了大量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规模、素质等方面远远高于天津、河北。天津受到“虹吸效应”影响,就业人员比重偏低,其中文化创意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既懂文化又懂管理的跨范围复合型高级人才匮乏。在北京和天津的影响下,河北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处于散、弱、小相对劣势的状态,虽然从业人员人数所占的比例较高,但是在吸引高素质创新人才方面优势远远落后,人才和资源分配不均。
2.资本
文化产业像其他产业形态一样,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需要大量资本及时的注入。资本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环节,资本投入是三省市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驱动。拥有充足的资本,文化产业开发、经营等方方面面的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因此,资本作为社会经济命脉在三地协同发展过程中必然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目前,三省市金融规模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发展已进入快车道。2015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指标分析计算,我国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8898亿元,与上年比较投资金额增加高达22.0%,京津冀三地文化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436.2亿元,三省市占到全国投资的8.4%,同上年比提升了0.5%。总体上看,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强劲地带动着三地文化和经济。其中河北省由于身处经济发展的外围区域,存在资本渠道不畅通,资本资源倒吸现象。不过在三地文化协同的发展过程中,资本的涌入促进着河北文化产业规模增长,同时对河北经济的增长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三省市经济规模逐渐平衡将有效促进京津冀的文化协同发展。
3.创新
创新是京津冀文化产业保持活力和协同发展的必然要素。缺乏对文化项目的高科技投入和创意创新,产品数量再多也毫无价值。基于文化产业的特点,文化产业相对其他企业更依赖内在的创新动力,所以说,创新能力是最宝贵、最核心的产业竞争能力,信息技术是先进文化创新的重要推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委书记米建国指出,京津冀间文化产业要实现协同发展,必须强调技术研发,重视内容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加快创新京津冀文化产品和服务。所以,利用创新整合三地信息、技术、资本,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完善的产品和服务,是京津冀提升文化产业价值的根本所在。
三、结 语
京津冀文化业协同发展状态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定体现。我们应抓住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实现重大突破,面向未来大力提升京津冀地区文化产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基于上述分析,包括社会环境、政策环境、资源环境、产业环境等内外部的因素都可能影响着京津冀区域文化产业的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未来,应围绕三省市影响因素更加深入分析和讨论,以实行优化措施,实现文化产业互相促进大繁荣大发展,创建立足京津冀、发展自身、服务全球的文化产业地区。
参考文献:
[1] 肖金成,王丽.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15(7).
[2] 張晓星,赫鹏飞.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人民论坛,2016(11).
[3] 魏旭,刘兵.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出版产业联动系统模式研究[J].中国出版,2016(3).
[责任编辑:传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