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神话中有关英雄的故事
2017-12-12吴晓群
吴晓群
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人在地中海沿岸进行了广泛的大规模的海外殖民,建立了许多新的殖民城邦。希腊人用神话故事来表现他们的殖民经历,因为神话使他们的经历英雄化,从而也赋予殖民活动以意义。他们在神话中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遥远的充满英雄气概的过去。
英雄的伟业
赫拉克勒斯(Heracles)是希腊神话传说中最伟大的英雄,又名海格力斯,在罗马神话中名为赫丘利(Hercules)。
他是宙斯与迈锡尼公主阿尔克墨涅(Alcmene)所生之子。传说他出生不久赫拉派来两条毒蛇,想要加害于他,却被幼小的赫拉克勒斯扼死了,人们因此认识到他的神力。成年后的赫拉克勒斯娶底比斯公主墨伽拉(Megara)为妻,生下三个孩子。但赫拉对他的迫害并未停止,最终使其发狂,并在疯癫中杀死了自己的妻儿。在赎罪的过程中又行下种种奇迹,最后因误会被毒袍加身,虽剧痛难当饱受折磨,却痛而不死,于是他命人将自己抬上火葬堆,在烈火中离开了人间。还有传说,他死后到了福地,与天后赫拉和解,并娶了赫拉的女儿青春女神赫柏(Hebe)为妻。神与英雄消除了敌意,这似乎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赫拉克勒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强壮的人,只有超自然的神力才能战胜他。有关他的冒险故事无数,但最广为流传的是他误杀妻儿之后为赎罪完成的12项苦役,也被誉为12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完成了每一件都难如登天的任务,赫拉克勒斯为人们所敬佩,但除了那些光荣的事迹以外,他也做过一些不大光彩的事情。比如,为了报复他人,而杀死了自己的好友;不经意间打死了一个替他倒水的少年,等等。总之,赫拉克勒斯在希腊人心目中似乎既是大力的、单纯的,同时也是鲁莽的、有些糊涂的。
作为古代希腊最伟大的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形象备受欢迎,频繁出现在希腊的建筑浮雕、瓶画以及独立的雕像作品之中。比如古典时代最后一位雕塑家利西普斯(Lysippus)创作的《休息的赫拉克勒斯》。
在这尊高3.1米的巨大而充满力量的青铜雕像中,艺术家把赫拉克勒斯巨人般的体格和精神上的疲惫结合在一起,打破了通常表现英雄人物时肉体和精神和谐均衡的模式。雕像中人体呈曲线型,左腿支撑着身体的重量,左臂倚在支柱上,右臂背到身后。人物虽然处在放松状态,但仍然健壮无比,雕像中肌肉的刻画十分夸张,不论是肌肉的体积还是其表现出的力量感,都让人感到似乎可以随时爆发出强大的能量。此外,据说古代奥运会是赫拉克勒斯为了表达对其父宙斯的崇拜而创立的,因此,在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十三块石柱间的壁上就刻画着他的十二项业绩。因为赫拉克勒斯的粗鲁,对他的喜剧性描绘也会出现在一些图像志的资料之中,比如将他描绘成一个面目狰狞的野蛮人形象等。总之,由于希腊人对赫拉克勒斯的喜爱,我们会在文字以及图像的资料中看到许多有关他的神话故事。
英雄远征的故事
在英雄远征的故事中特洛伊战争最为有名,传播得也最广泛。这是一场希腊联军针对小亚细亚西北部达达尼尔海峡附近的特洛伊王国而发动的战争,也是一场为现代考古所证明的最早的东西方大战。
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是特洛伊的小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的王后海伦。从世俗的层面解读这是一个一怒为红颜的爱情故事,从神话思维的角度来看,则是一个因神界的纠纷由一个金苹果而引发且始终在神意的笼罩下进行的大战。事实上,早在古风时代,有关攻打特洛伊城以及英雄返乡的神话传说就已很多,至今仍散见于古代希腊作家的各种著作之中,可以说希腊有一个漫长且丰富的英雄史诗的传统,据信当时至少有8部史诗是和特洛伊战争有关的,而《荷马史诗》则是这一史诗诗系中的巅峰之作。这或许是因为历史的偶然性,也或许是因为这两部史诗更加感人也更具艺术性。
不过,这两部史诗都没有完整地讲述战争的经过。《伊利亚特》选择了特洛伊城战争第10年中的51天,集中叙述了阿基琉斯的愤怒及其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结果。《奥德赛》则描述了奥德修斯(Odysseus)在海上飘游10年之后终于回到故乡的曲折经历。两部史诗都没有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也摈弃了一盘散沙的整体布局,而是用几十天的文字描绘了十年的战争全貌,用精微的细节描写反映了整个社会时代的风貌,这样的处理显然是独具匠心的。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每一部的诗句都长达万行以上,后人将它们都分为24卷。其中《伊利亚特》有15693行,《奥德赛》有12110行。
《伊利亚特》描写战争到了第10个年头,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Agamemnon)从阿凯亚部族中最勇猛的首领阿基琉斯(Achilles)手里抢走了一个女俘,阿基琉斯受到羞辱,愤而退出战斗。故事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开端,史诗最后以阿基琉斯重新出战,杀死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哥哥)及主将赫克托尔(Hector),双方暂时休战而结束。
战争结束后,离开故土很长时间的希腊英雄们纷纷回归故里,其遭遇各不相同。《奥德赛》意为“关于奥德修斯的故事”,讲述的是希腊联军中智勇双全的英雄奥德修斯战后带着伙伴,乘船向故乡伊塔卡出发,然而却历经艰险,在海上漂泊十年才得以回家。与《伊利亚特》通篇的戰争主题不同,这是一部以英雄的海上历险为中心的史诗。
在今人看来,《荷马史诗》通篇呈现出一种天真的叙事风格。在荷马的世界里,我们看到,诸神可以在任何他们想到的时间里来到人间,与他们想要与之交谈的对象讨论任何事务,没有任何障碍。英雄们则通过祈祷的方式与之沟通,并得到神灵的帮助。而神的旨意最终总是会被顺从。可以说,神与人的交往是直接而具体的,神对人间事务的参与贯穿始终。
这种看似幼稚的叙事风格在史诗中比比皆是,但它实际上向我们揭示了另外一种不同于现代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对于希腊人而言,他们不仅深信神是可以被感知的,人是可能真实地与神相遇的,而且,更为关键的是,神明的意志及其行为才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真正背景和原因之所在。
相比之下,2004年,由美国好莱坞推出的大片《特洛伊》却刻意表现出一副去神话化的意图,想要呈现所谓真实的历史。这种用今人的想象来“解释”古代、用十足的现代观念去删改希腊人故事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现代人思维方式的典型表现。它将古人眼中的不可更改的必然和神意换成了凭个人的勇敢或运气能够改变的偶然,这是古今思维的巨大不同之处。的确,在《伊利亚特》中,我们没有看到特洛伊的城墙、希腊联军的营帐,也没有看到特洛伊王宫中的任何军事会议,但我们却看到了奥林波斯山上诸神所召开的调停会议,我们还看到了诸神干涉战争的种种言行以及他们为各自所喜爱的英雄所发生的争吵。甚至在英雄与英雄之间的搏击中神也会穿插进来。《奥德赛》中虽然也表现了奥德修斯的机智和谋略,但更有神意的指引和神明的具体帮助,一切的艰辛和最后的胜利都来自于神的意志。
总之,诸神似乎能控制和引导人的活动,这才是我们在《荷马史诗》中所看到的事件的真正背景。“对于希腊而言,这背景却不是装饰,它反倒是某种视角——不仅在空间上,而且在意义上。它让我们不是把个别活动视作孤立、偶然、独一无二的事件,而是置入与宇宙的道理与哲学框架的关系之中……人们看到个别活动是符合这个框架的。史诗的神圣背景最终意味着个别的活动既是独特的又是普遍的。”(基托:《希腊人》,第64~65页)
脱离了这一神圣的背景,人们站在现代思想的立场上想要重现古人的观念和行为,最终只能发现,由于现代思想的塑形,我们已经离真正的古代思想很遥远了。
(作者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